高凉网 > 新闻 > 时评 > 正文

地球若病了,无人能健康 “挟尸要价”背后的市场需求必须正视

去土地财政依赖症,楼市才能去“库存”

    记者日前从多个信源处获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的化解过剩产能,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化解房地产库存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四个歼灭战”,将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而在化解房地产库存方面,多项政策有望推出。(12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

    在全国经济下滑、且无法预测一两年内是否实现触底和转型的情势下,中央提出楼市去库存 “歼灭战”,足见楼市库存形式的严峻,以及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从现实看,一方面,不管是小县城还是大都市,正在建设或新开工的楼市比比皆是,社会大量资金以及银行贷款,都捆绑在钢筋水泥之中,变成了一幢幢楼房,“洼地效应”一直凸显,中国经济这种机构性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其他行业、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楼市“过剩”现象业已凸显。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现有空置房可解决近2亿人的住房问题。我国城镇地区整体空置率位于“严重积压区”,去库存刻不容缓。

    一边是房屋空置率高企,一边却是土地资源有限、住房需求 “刚性”,两者对垒的结局是房价居高不下,百姓“持币观望”。其潜在的风险是,过高的楼房空置率造成的楼市泡沫一旦破灭,其对房产市场、相关上下游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都会产生震荡,这是必须警惕和预防的。所以,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国房地产最大的痛点就是高库存。

    去库存的“歼灭战”,政府能使出的“招数”应该不少。比如,去年以来,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包括降息、公积金政策调整、下调商业贷款首付比例、松绑外资进入楼市等。业内预计,未来更多刺激楼市的政策有望出台。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曾明确提出 “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还如,中央政府曾提出努力实现1 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对房地产去库存也将产生长久利好。

    但是,楼市能否顺利去库存,预期未必乐观,变数在于:地方政府是否愿意或能够摆脱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的依赖症。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有着很大的依赖,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兴衰,影响地方GDP 数字的增减,也决定地方财政收入的多寡。所以,假如上级对地方官员的“唯GDP”的选拔和考核标准不改变,假如地方经济转型、机构调整不及时,地方楼市去库存化,恐怕看起来很美,遭遇消极阻击。如此,地方还会以房地产业开发作为地方 “经济支柱”,而难遏卖地的冲动,届时可能会出现:一边是楼市库存难去,一边却是又不断增加库存。如此,中央的楼市去库存“歼灭战”势必会流于形式,这是必须警惕的。

    土地财政不遏,楼市“库存”难去。地方政府只有去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的依赖症,楼市去库存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