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2015-12-30来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呈现出一系列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政府和理论界称之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山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新常态的特征,经济增速的放缓正考验着中山企业的运营实力。内外部市场增速放缓以及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低工资、拼资源的生产方式已经日薄西山,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未来中山实现经济转型的方向和思路是什么?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 “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笔者认为,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山未来社会经济转型提供了指导思想,其中创新发展更是中山未来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和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三期叠加”所代表的多种矛盾将在未来五年集中显现,我国面临着空前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压力。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稿)对我国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和发展能力进行了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对于中山“十三五”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排在首位。建议稿也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并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等几个方面勾画了创新发展的“路线图”。
为什么要把创新发展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因为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是经济转型的关键。产业转型升级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链条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微笑曲线”的产业链整体替代。二是功能升级。努力实现“微笑曲线”向左向右移动,实现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三是制造升级。通过工艺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做精做强加工制造,实现“微笑曲线”的底端上移,提升生产制造环节附加值。上述三条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都离不开创新。从第一条路径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既是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更是重要的支撑。反思我国光伏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原因,其中,欧美“双反”只是外部导火索,内在原因还在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因此一旦遭遇市场上的风浪起伏,就很容易受到冲击。从第二条路径看,微笑曲线向左端的研发攀升,没有技术创新,显然难以实现。而微笑曲线向右端的营销和品牌延伸则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层级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助于企业统领技术、品牌、资本等内部资源,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从而扩大既有市场,创造新的需求,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第三条路径主要是提升综合制造能力和制造环节的价值含量,这要求我们要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尤其要大力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化,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升。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当前创新驱动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3月 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重点从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对策。在全国各地的转型攻坚战中,创新已成为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中山也不例外。今年7月中山召开了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薛晓峰书记作了题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工作报告,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长期以来,中山的经济发展要素驱动发展的特征明显,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生产要素的扩张和集聚效益。随着土地、能耗、劳动成本、环境容量等刚性约束日益趋紧,形成了一个倒逼机制,倒逼企业的发展必须由主要依赖廉价生产要素,转向主要依靠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倒逼中山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推动中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传统的招商引资及土地开发经营正在弱化,创新正在扮演着重要角色。创新是中山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核心动力,只有紧紧扭住创新这一核心,才能更好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中山经济转型提供强大引擎。
(作者供职于中山市委党校)□熊艳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