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教育 > 正文

以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实现六个转变 培养创新人才

树立高尚师德 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树立高尚师德    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高州市中小学德育培训学校  林俊青



  当前我市教育无论办学理念、办学条件、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研究、校园文化等诸方面,都显得十分贫乏,但却有着丰富的却在沉睡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迅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高尚师德,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少一份虚伪,多一份实在,多一份激情,少一份专制,多一份和谐,才能彻底改变目前我市教育的现状,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瞄准一个“目标”


  无论进行何种教育教育改革,无论确立怎样的办学理念,都必须瞄准教育教学质量不放松,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办学实践中,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才能树立学校的自我形象,才能体现出学校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形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亮丽风采,才能真正取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才能办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从而赢得学校在教育公平竞争中优先和谐发展的地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所有的聪明才智,求真务实活化内部潜能,开拓创新整合优势资源,使各种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力。全力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民族的振兴与和谐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多元化创新型人才。


  二、提升一种“品质”


  教育品质是一种有效教育教学的再现,更是一种质量教育教学的见证,也是形成和谐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学生、教师、教育的不断发展必须要有优秀“教育品质”的有力支撑,使全校形成一种善意服务的良好氛围,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崇高“教育品质”,在全心全意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意识和信念中,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能力献给我市教育的和谐发展,献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献给和谐的学校文化建设,最终以优质服务实实在在的创造我市自己的教育品牌。


  三、围绕二个“核心”


  (一)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在科学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无论哪一所学校,都必须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生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最大限度地寻求全体师生共同成长与和谐发展的策略,极力突出“全人”发展和人的个性化发展,利用一切资源寻求适合师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环境,坚决抛弃一刀切的教育现象,发挥人的多元智能,使师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为师生搭建终生学习的服务平台,构建特色化、个性化的教育发展模式,培养一批批特殊的专业化人才。正如冯恩洪教授说:“你给我一个孩子,我还你一个栋梁;你给我一个机会,我还你一个惊喜。”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伟大思想的丰富内涵。 


  (二)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以构建和谐教育为核心


  目前我国正在奔向小康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更不能例外。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教育的产品却是学校所散发出的一种内在魅力,是摧人奋进、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学校文化。那么,如何让一所学校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目中的家,成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家,是目前教育学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在教育发展和实践中不管是管理与教学、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成长与环境、学习与生活,还是科学与文化都要构建一种向上与协作、关爱与支持、超越与发展的教育教学氛围,打造教育优质服务平台,创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色教育和就业服务教育为一体的学校办学模式,使全体师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自觉主动地寻求自身成功和发展的途径,使全体师生将自己所有的创造智慧都变为一朵朵火花,勾画一幅幅美丽的教育现实,让人感动,让人自豪,最终教育将会在和谐中创造奇迹。 


  四、狠抓两个“基础”


  (一)狠抓素质教育基础,促进“全人”发展


  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真正地实践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全过程中,并且采用多种渠道为素质教育搭建许多基础平台,创造特色班级(如人文班级、环保班级、文学班级、等)、特色课堂(如研究性学习课堂、人生审美教育课堂、辩论课堂、自选课堂、情景模拟课堂、自由交流课堂等)、特色荣誉(如助人为乐奖、孝敬父母奖、绿色卫士奖、文学创作奖、动手能力奖、团结和谐奖、社会实践奖等)等形式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在每一位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下,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由于教师和学生不是机器而是人,具有人性固有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我们要不仅关注学生当前的成绩,而且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搭建素质教育平台、积极创设条件,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打好创造的基础,主动张扬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全体师生懂得:执着追求,无私奉献,是机会就不要放弃。 


  (二)狠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是教育自身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目标明确,责任到位,操作科学实际,将最大的精力花在课改前的准备工作上。全面理解课改的内涵,准确把握课改的目标,找寻课改中会遇到的疑难问题,寻求科学合理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科学理论的内涵,我们就会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地充当课改中的最佳角色。根据自身的实际,发扬团队精神,大量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开展校本研究,让全体师生在自己的优势中都得到创造性发展。这样,教师在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思想不断解放,思路不断开阔,理念不断超前,从而使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具有坚韧的“骨”,更具有丰盈厚实的“肉”。 


  五、紧扣三个“关键”


  (一)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不竭动力,是教育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事业必须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和开拓创新,每个人都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用办学实践的创新为现代教育构筑理想的家园。充分体现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迅速进行角色转换,努力增强生活和工作节奏,彻底改变教育工作者自由、松散、安于现状的工作作风,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面对时代的挑战,全力承担历史责任,将自己的一切智慧和能力奉献给我市教育改革和大发展。 


  (二)成功的德育教育是形成教育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关键


  我们常说“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德育教育,自觉不自觉地丢弃了德育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在目前“全人”教育的观念下,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而且要注重教师的师德教育,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将德育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个人,利用专题教育(如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青春期教育、人生审美教育、团队精神教育、孝敬父母教育等)、现代礼仪教育(如小干部轮岗教育、礼貌用语教育、校园礼仪教育等)、课堂渗透教育(如优秀作品教育、历史人物教育、优秀影视教育、良好习惯教育等)、社会教育(如扫墓教育、博物馆教育、社会服务体验教育等)、校园文化教育(如演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走廊文化教育、荣誉教育等)多种形式让师生形成现代化的德育观,促进师生的主动发展,形成健康、和谐的教育学氛围,真正做到“学校无闲地,处处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 


  (三)求真务实是打造教育精品的关键


  教育应该实事求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目前仍然有许多地方、许多学校大搞形式主义、许多教育工作者只采用各种形式武装自己的嘴巴,但不武装头脑,只唱功而不做功,有的甚至只图自己“乘凉”,不为后人“栽树”,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冒出了“大跃进”现象,由此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毫不犹豫地承认现状、面对现实,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寻找自己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不足和弱点,踏踏实实地干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看待西部教育、去指导和评价西部教育、去规划和发展西部教育,以实的目标、实的责任、实的操作、实的服务、实的管理、实的支持和实的科研有力的夯实西部教育精品形成的基础,使我们自己的教育在求真务实中树“根”,在开拓创新中树“魂”。 


  六、扭住四大“抓手”


  (一)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抓手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培养一批具有无私奉献和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因此,采用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西部教育的当务之急。一是深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二是引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三是研究学情、校情、教情,主动承担各类课题,挖掘每位教师的内在潜能,提高教师的创造能力;四是考核每位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使教师在一年中主动地利用节假日,通过自学和培训取得规定的学分。这样使教师不断向专业化发展,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现代化。 


  (二)以教育科研为抓手


  各学校必须成立专门搞教育科研的机构或部门,从事学校的各项规划研究和实施工作,并要求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一要动员全体教师主动承担相关的教育科研课题,人人参与,全面突破;二要让每位教师积极寻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通过查资料、相互交流研讨,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探索完善,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三要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研究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创造性潜能,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动;四要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研究工作,使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成为学校的主人,在他们的心中时刻装着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五要调查社区对学校的需求,积极争取社区对学校的支持水平。总之,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要真正体现“科研兴校”的战略思想,不仅使教师的专业化得到发展,而且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许多合作、交流、研讨的发展平台。 


  (三)以课堂设计为抓手


  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做好课堂设计,在形式上要充分开发拓展课、研究型学习课、社会实践课和人生理想教育课,在内容上要努力设计思维创新课、动手操作课、多元发展课、知识传授课、能力培养课、思想教育课、职业指导课,使学生充分享受学校文化的无穷魅力,全方位地接受人生成功的各种信息,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其次要让全体教师参与课例研究,成立备课组,在备课组长的组织安排下,每位组员积极主动参与,共同构思和设计,共同研究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途径和技巧,然后由授课教师实施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集全体教师智慧于一体,充分优化资源,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再次实行“一课多上”的授课策略,即同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授课比较或由同一位教师多次上同一节课,在相互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第四是将传统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紧密地整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师用心地设计每一节课、教每一门学科,充分整合优势资源,使每一个四十五分钟都注入了足够的活力,既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大发展,又使全体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惠和收获。 


  (四)以教育反思为抓手


  我市的教育工作者面对的现状是优质资源的短缺、思想观念的陈旧、教育教学方式的单一、贫困落后的面貌,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从提高认识上入手,切实寻求自身所存在的内在潜能,挖掘雄厚的发展基础,正确理解和渗透现代教育的精髓和内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要特别注重反思工作,在对学生的每一次教育中反思,在上了每一节课后反思,在每一次社会实践中反思,在每一次创新中反思,并建立教师学习反思档案和教师工作反思档案,真实记录每位教师的成长过程,积极寻找成功的闪光点,正确认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及时整改完善,努力解决教育教学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和谐教育在反思中成长和发展。 


  奋斗、奉献、务实和创新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形成优质教育品牌的前提条件,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对贫困落后的现实,树立高尚师德,格守求真务实和执着追求的工作作风,发扬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树立开拓创新的思想感情,坚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理想境界,贴近自己学校的实际,挖掘自身沉睡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内部资源,用爱心和服务架起我市现代化教育成功的桥梁,全身心地服务于教育,回报于社会,寻找构建和谐教育的生长点、支撑点和突破点。


  (此文获2010年广东省教育学会学术讨论会征文二等奖)


                                      (责任编辑:古海生)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