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教育 > 正文

高州市第一小学举行数学教师业务培训 树立高尚师德 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以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以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高州市石鼓镇中心学校   吕新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品位的体现,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所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由于农村学校人文环境相对落后封闭,形成了重教书、轻管理的传统,学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种“人治”模式,很难产生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更难形成优秀的校园文化。近年来,我们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重要工作位置,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探索总结,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打造出特色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发展,获得了成功。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美丽校园、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成为茂名地区唯一获这三个省级殊荣的小学。


  一、打造优雅环境,让校园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


  心理学认为:凡来自环境的刺激,都是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的酵素,因为它作用于人的心理。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关键。让环境说话,用环境滋养心灵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步,我们学校精心对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校园环境,打造出了优雅的育人环境,让校园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


  (一)创建美丽校园。我们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建设,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做好校园环境建设,着力把校园建成公园般美丽。现在的校园“整齐、绿化、别致”。整齐,体现在校园建筑规划齐整,楼房栋栋相连,楼顶用琉璃瓦装饰,使学校既有现代的气息,又有古典的美丽;绿化,学校把一切可以绿化的地方都种上植被,校门两旁各有一个半月形的草坪,那茵茵绿草,修剪得整齐美观的绿篱,高大挺拔的风景树,让人眼前一亮。进入校园,那四块大草坪更是让人赞不绝口,眼前所见,尽皆绿色;别致,学校的绿化,不是单求有绿色,更重视规划,大草坪中间校道两旁各有一百多米长的波浪形的绿篱,绿篱旁边再种上形态各异的风景树,草坪中央设置了精致的花坛,铺上鹅卵石小径,草坪四周摆上石凳、公园椅,草坪边的校道两旁安装了华丽的路灯。校道旁、树荫下还设置了孔子、陶行之、司马迁、牛顿、爱因斯坦等古今中外名人雕象和文化石,点缀着校园的每个角落,一步一景,一景一魂,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都觉得舒适、典雅,处处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从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了审美、爱美的情趣。


  (二)创设德育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确实,“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颗小草会‘发声’”是我们学校环境的真实写照。学校运动场四周设置了一百多米的瓷片文化墙,文化墙贴着《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爱我中华》、《爱我家乡》、《放眼世界》等瓷画。平楼中厅设有两个橱窗,定期刊出“学习标兵”的照片事迹,两个黑板每天公布各班的纪律检查情况和卫生清洁检查情况。校园显眼处有雷锋塑像,周围是松柏、鲜花簇拥。草坪边上树立了“劝君莫把环境毁,老少时刻望安康”等公益教育广告牌,科学楼、教学楼分别有“严、勤、爱、实”的校训、“爱校、文明、勤奋、进取”的校风、“勤学、苦练、多思、创新”的学风。楼梯通道,走廊到处都张贴着“脚步轻轻、勿扰他人”、“上下楼梯靠右走”等宣传图片和标语。每个教室前面都悬挂有国旗、《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内容,两边悬挂着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标语。校园里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浓浓的德育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营造文化环境。硬件建设,只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才是关键。我们学校学校文化长廊总长度达300。学校文化长廊既有语文园地、数学天地、自然知识等的黑板报专栏,也有书画长廊、学生习作、节日专刊、推普专栏、卫生与保健等的墙报专栏。这些专栏定期刊出,内容丰富,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学习技能。学校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专门建造了两个美观实用的阅报亭,阅报亭掩映在绿树丛中,每天吸引了大批同学来这里读书看报。教学楼每一层都有一个小黑板,由班级轮流定期刊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各班教室、寝室文化由班级、寝室自己设计制定,学生自拟的励志警句、富有感染力的图画成为教室、寝室的亮点。无论哪个班级或寝室,都渗透出极具个性的精神文化气息,都传递出一种舒适、激人向上的班级文化魅力。


  二、强化管理文化,让校园成为孕育学生情操的阵地


  优良的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学校的管理更是校园文化的精神支持。构建卓越的教育品牌,离不开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务虚的东西,而应是学校工作实在的推动力。把文化建设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起来,体现依法治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学校注重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体系,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内容,让校园成为孕育学生情操的阵地。


  (一)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各年级级长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使每个学期德育工作都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指导,有检查,有总结。为了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订了《德育工作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安全文明班评选条件》、《行为规范奖扣分条例》等一系列具体细致的管理制度。学校实行领导值周,教师学生值日制度,每天值周领导、值日教师和值日生依据《奖扣分条例》,对各班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及时的量化奖扣分,对好人好事及时公布表扬,对不规范的行为及时批评教育。每周星期一,由值周领导总结上一周的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努力的方向和建议。同时,学校每月评选安全文明班,每期评选优秀少先队员、行为规范生,奖励先进,带动后进,促进良好行为的养成。通过行政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起到了良好的育人作用。


  (二)正确的行为引导。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学校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学校提出了“德育生活化,生活主题化”的工作理念,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在教育形式上,从单纯的活动教育转变为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渗透至教学的各环节。学校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各种集会、黑板报、展板、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宣传标语以及演讲比赛、国学经典诵读、歌咏比赛和文艺汇演,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反邪教和革命传统教育,增进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情感。广泛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既关爱了灾区师生、贫困学生,又造就了学生知感恩、明责任、懂回报的良好品德。每年重阳节前夕,学校少先队大队都号召少先队员捐款捐物,参加慰问敬老院老人活动。队员们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整理床铺,嘘寒问暖。在学校的引导下,同学们也经常自发组织到敬老院给老人送温暖。


  (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我们学校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新的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及时反馈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有力地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优化了校内外的育人环境。我校多次被评为茂名市的优秀家长学校。并在全市推广了我校三结合的教育经验和做法。


  三、创新特色活动,让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金色舞台


  一所学校,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学风、校风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在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差异,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为,往往能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青春活力得以张扬,个性爱好得以发展。为此,要重视学校文化活动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让文化活动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让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我们学校注重创新特色文化活动,为师生打造一个锻炼、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了师生的健康成长。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生活的安逸,助长了学生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了感激他人,奏响了和谐社会从小学生抓起的生动乐章。


  为了让同学们提高对感恩活动的认识,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发动全体队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一个同学都将感恩放在心中。学校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学校广播、宣传橱窗等阵地等各种宣传渠道,进行了大力宣传,学校广播室经常播放《感恩的心》等歌曲,学校还引导同学们创作感恩提示语,工整的书写在黑板上,写在教室里面,写在宿舍中,时刻提醒大家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学会感恩。在校道两旁、每一幢的中厅、楼梯、走廊,张贴着“我是父母的骄傲,要做就做得更好”、“我是有良知的青年,家庭的责任在两肩”、“珍惜身边每一爱我的人,去做爱每一个人的人”等标语,整个校园洋溢着浓浓的感恩氛围,让大家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激发尊师守纪,发奋学习,同学之间“你追我赶”,比学习、比做人,促进了学校的“三风”建设。


  为了使学校感恩教育进一步得到延伸,学校把每年的九月定为“感恩孝敬月”。在整个孝敬月里,学校给每一位学生报置感恩作业,包括与父母谈一次心,帮父母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脚、当一天家长,给父母写一封信,组织学生观看感恩教育电影,开展感恩故事会,举行孝心之星评选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征文比赛和慰问敬老院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从体验中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自己的长辈和老师,从而尊敬父母,尊敬老师,进而善待他人,和睦邻里,团结同学,奉献爱心,形成良好品格。


  开展感恩活动以来,我校的学风、校风在变,师生精神面貌在变,涌现了许多孝敬父母,尊师爱校,勤学上进的典型。不敬父母、顶撞老师的现象少了,孝敬父母、尊师爱校的学生多了;不守纪律、不讲文明的现象少了,文明守纪、自爱自律的学生多了;不思进取、厌恶学习的现象少了,自觉学习、勤学好问的学生多了。这个活动也被评为高州市德育工作创新奖。


  (二)开展书香校园活动


  创建书香校园,不仅仅是改变师生的精神状态,更是作为学校发展、学校特色形成的一个品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能具有一切设施,但是,如果没有书,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书,或者,如果大家都不爱书,对书无动于衷,那么它就还不能成为学校。


  针对农村经济落后,大部分学生生活在缺乏学习气氛、没有读书习惯也无书可读的家庭环境中,视野狭窄,文化素养偏低的现状,我校把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定为本校的特色,使学校教育更深层次地、更持久地影响师生、感染师生,丰富校园的教育本位价值,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向全校师生征集校园读书口号,在文化长廊设立“读书橱窗”,张贴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以及古诗词、手抄报、精彩习作等。班级利用黑板报或教室一角,开辟读书专栏,如“新书介绍”、“阅读快递”、“读书之星”、“美文赏读”、“古诗诵读”、“成长收获”等,传递阅读信息,展示阅读成果。


  我校将5月定为校园读书月。期间开展“四个一”读书活动,即至少读一本名著,写一篇读书笔记,举行一次知识竞赛,举办一次作文大赛。学校认真做好读书活动的检查与评比工作,把‘书香校园’活动与红旗班级评比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考核进一步推动‘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我校每学年都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学生”、“读书之星”和“书法之星”的评选和表彰工作。


  为了确保学生的阅读量和读到好书,每个班级都建有图书角。为了扩展阅读面和及时交流信息,学校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在所有办公室配备电脑,构建读书交流平台。为了营造一种师生共同读书、共同学习的文化氛围。学校鼓励教师订阅各类教育、教学报刊,并安排教育报刊基金奖励教师;学校定期以备课组形式开展读书沙龙、教育沙龙活动,交流读书感受,探讨疑惑;学校图书馆与阅览室定期更新书籍,全天向教师开放,满足教师阅读需要。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每月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周读一篇教育、教学文章;每周记一次学习笔记;每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诵读经典、品读名著。遇到好书,推荐给学生;遇到好的文章,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同时还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写一篇文章”的活动,形成了“师生同读、同背、同写”的书香氛围。不少教师在活动中养成了撰写读书体会、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的习惯。


  如今,我校的读书活动蔚然成风,随意进入某一个班级都能感受书香的气息;走进教师的课堂,都能领略老师们追求卓越的引领精神,都可以看到孩子们朝气蓬勃、求书若渴的面貌,更可目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读后感的热烈场面,感受到师生相得益彰的书香校园氛围。近两年我校学生参加各级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均获得显著成绩,我校也被评为茂名市书香校园。


  (三)开展兴趣社团活动


  小学生性格各异,兴趣迥然,教育得顺应学生的这种差异,扬其长而补其短。我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志趣的发现和培养,长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锻炼,在兴趣中成长,达到人人成才,全面发展。


  目前,我校有舞蹈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手工制作兴趣小组等20多个,同时还成立了文学社、爱心社、集邮协会、摄影协会等社团。这些兴趣小组和社团定期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让这些社团长期地保持活力并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学校在三个方面给予了支持和保障。首先是在组织上给予保障。学校每一个社团和兴趣小组都配备了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象课堂教学一样安排活动计划,并同全体社员一道参加活动。对指导老师,学校也定出了目标要求和奖励制度,以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是在场地设施上给予保障。学校有音乐室、美术室和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室20多个。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学校先后投入20多万元,添置了钢琴、电子琴、音响等各种艺术教育设施设备。最后是在活动时间上给予保障。每周每个兴趣社团至少安排一节活动课时间,其他时间则由指导教师和成员一道商量确定。此外,学校还明确规定,元旦、五一、五四、国庆等节日都要举行形式多样的艺术竞赛和开展文艺汇演。每年要举行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每个班要编排一至两个文艺节目参加艺术节的表演赛,还要推荐出书法、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作品参加学校的评选和展出。同时学校还按班为单位,把校园分成若干个小区,让各班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分配给自己的小区布置出喜庆的节日气氛。近三年来,我校有500多名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获奖人数之多,获奖级别之高,居茂名地区各小学前列。


  和谐校园建设,一方面要依赖外在的制度管理,另一方面更需要内在的文化引领。几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独特性的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支柱,成为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源泉,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文获第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征文二等奖)


                                (责任编辑:古海生)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