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吃货如何融入上海这座城
点击播放
GIF/219K
24HOURS|MOON FESTIVAL
如何融入上海,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对于现实青年,融入上海,就是举债一套房;对于文艺青年,融入上海,就是爱上一个人;对于吃货青年,融入上海,在中秋前后,吃一个鲜肉月饼足矣,至多再喝一碗芋艿老鸭毛豆汤,齐活了。
这四样东西又被称为上海人的中秋四宝,而它们,就是吃货融入上海的路径。
从野鸭开始……
老鸭汤
在中秋月圆夜,上海人家的屋里如果没有一缕芋艿老鸭汤的味道,这节就缺了点什么。
老鸭汤做起来简单,但对老鸭的要求却高。老鸭一定要用绿头野鸭,这野鸭在几十年前确实是用霰弹打下来的野生鸭子,有人就从中吃出了硌牙的铅弹。如今野鸭是保护动物了,能吃到的都是饲养的。
在饲养的绿头野鸭中,以活水饲养的90天鸭龄的鸭子最好。这种鸭没有池塘里鸭子的那种腥味,肉质也软嫩,适合现代人的口感。真正的老鸭,口感并没有想象得好。
不能少的鲜肉月饼
美食家沈宏非大概说过类似的一段话:如果北京人听到上海人吃的月饼是肉馅的,而且是鲜肉的,北京人所受到的震撼,大概就跟听到月球的内核全部是鸭蛋黄一样。这最起码说明,融入一个城市,味蕾是最顽固的,味蕾投降了,也算初步完成了「融合」伟业。
上海人中秋必吃的西区老大房月饼,创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改名为「老大房」,可以说是与上海共生同在的一款美食。
上海的美食家沈嘉禄和沈宏非都盛赞过这家的月饼,沈嘉禄是非老大房不吃,却排不起长长的队伍,但不肯丝毫将就别家月饼;沈宏非则言这家月饼好吃到「打耳光也不肯放」。
之所以每年中秋,老大房门店外都排着长队,因为鲜肉月饼非得现烤现吃。
沈宏非甚至认为,「月饼到手以后,就是边走边吃也不宜提倡,最好就是当着烤饼师傅的面把它一口吞下,然后边走边嚼好了。」
如果讨厌排队,现在有了一米市集与西区老大房合作的冷冻月饼,拿到家里随烤随吃,不受日晒之苦。文末给你们准备了小福利,不要错过。
如果不爱吃野鸭汤,应该是忘记放芋艿
芋艿粉糯却寡淡,老鸭鲜美但油腻,芋艿配老鸭,实是天作之合。
芋艿这东西,刨出来时,中间的芋艿头被众多芋艿仔围着,江南地区认为这是多子多孙、阖家团圆的象征,在中秋时吃,最为应景。
芋艿除了老鸭汤里作配角外,还可以单独煮来吃。煮熟后,趁着芋肉黏滑之时,将其整个儿捏出,手感与口感皆是一流,如果蘸糖,更是绝妙。古代就有说吃了这个「煨芋艿」,皇帝都可以不做,「深夜一炉火,浑家团圆坐,芋头时正熟,天子不如我。」
中秋四宝压轴毛豆
在老上海人嘴里,芋艿和毛豆都是有生日的,它们的生日就是「八月半」,也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
想来,它们的生日之所以是八月十五,是因为它们此时的滋味最好。作为食物,上海人为它们庆生的方式便是吃掉它们,譬如盐水煮毛豆、芋艿烤毛豆。
同是盐水煮毛豆,上海人与其他地儿的人稍有不同:上海人煮毛豆会将毛豆剪头去尾。这样一来,煮的时候,调料味儿就能更好渗进去,吃起来也更有滋味。其他地方的人,大都是将毛豆直接丢锅里煮。只这一点,便看出上海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吃完了鲜肉月饼,喝完了芋艿老鸭汤,再剥几颗翠绿的毛豆当零食,到这时,融入之路也算走了十之七八,接着吃上两年,你就会「此间乐,不思蜀」了。
关于融入,一些真诚的话
以上文字虽有玩笑,但食物确是进入一个城市最便捷的通道,敞开胸怀容纳不同的口味,也是主动融入一个城市的必经之路。如果能自己亲手为自己烤一个鲜肉月饼,为自己煮一锅芋艿老鸭汤,烤一份毛豆,再叫上三五好友,融入上海又是什么难事呢?
我想,就算在上海买了房,有了事业,但如果想跟这座城市有着体温的贯通,可能在仍需过了「口味」这道关,才算真正融入了上海。
此心安处是吾乡,味蕾安处是故乡。
你看,我连食材都为你准备好了,融入之路从此开始。
24HOURS携手一米市集,送来海派中秋宴
除了海派中秋包外
一米市集还同时准备了其他5套诚食包
5位友善农夫蔬菜福包
MSC认证野捕海鲜包
值得上海人骄傲的中国好牛肉包
挑食的人都爱的百里挑一食材包
健康美味的明星零食包
一米市集提倡自然农法,亲访食物源头,提供高达234项化学农药、激素、抗生素未检出的天然健康食材。我们致力于“一米一米”地改善中国的饮食生态环境。
这一切,真的不止是说说而已。
诚然,这是一桩生意,但在这桩生意里,
你能看到的不只是钱,更有一份假不了的真心。
在这里,每只鸡蛋、每块肉、每片菜叶,都有名有姓、知根知底。
只需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体验6款99元超值诚食包!
上海的粉丝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