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跟我去天目山来一场禅修之旅
如果有一天,在这条未知的路途上,你遇到一个好玩的朋友,完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看见了一道美丽的景色,发生了一个难以忘怀的故事,你一定觉得,年轻时候的疯狂,太酷了!
不要让旅行成为到过,看过,却从未感受过,也不要让旅行成为孤独者的代名词,旅行,是我的故事里,有你,每当想起,依旧美好,今天请跟着我的脚步去临安的天目山走一遭,体验一次独特的天目山发现之旅。
若你还在雾霾天里,雾气道上哀怨,倒不如逃出水泥森林,融于山水之间,看时间一点一点慢下来,山水可以给人安宁的力量,让生活依山傍水,与天然共居一室。
从杭州出发去天目山,一路的乡村屋舍俨然,宽阔的公路,修建齐整的道旁树,以及沉默的远山,一段有意义的发现之旅。
距离杭州不足百公里,却有着新鲜的空气以及透彻的心情,这就是临安这个小城的魅力。
上山的车道两旁,都是参天古木,柳杉森森,静得如同“冷酷仙境”。
进景区收费站上山一两公里,赫然看见一处庙宇——禅源寺,这座寺庙历史久远,几修几建,明仁宗时期智粤禅师建寺,雍正十一年,雍正帝御书“禅源寺”额悬于天王殿,抗战时期,它是浙西抗日党政军机关所在,1941年4月15日,禅源寺被侵华日机炸毁,如今,禅源寺重修,香火不绝。
对于我来说,去过的寺庙并不多,但自从去了西藏之后,就爱上了寺庙,每一座普普通通的寺庙,都有着不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故事。
有些地方喜欢把寺庙建在偏僻的地方,有些会建在山上,甚至在高高的山顶上,而禅源寺就是建在了半山腰,掩映在青山绿林之中,这里没有华丽的建筑,倒有一种清修的意味,走进寺庙,内心顿时宁静了下来。
据寺里高僧介绍,禅源寺是韦驮菩萨应迹道场,日本禅宗的渊源地之一,走进寺庙大门,是一个净手池,洗涤心灵于静思禅悟中。
拾级而上,层层递进,禅源寺规模宏大,布局完整。分中、东、西三条轴线∶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法堂、祖堂;东轴线上为客堂、上客房、药师殿、方丈,追远堂,追远堂东侧又有地藏殿;西轴线上为官客堂、西客堂、介堂、禅堂、楼云轩。
这个曾经在战火中被毁灭的古寺,经历重修变得更加恢宏,黄墙红瓦,虽不及灵隐寺的气势,却多了几分宁静与自在。
而与禅源寺仅只有一墙之隔的斐文上客堂仿佛与寺庙是共生的,外墙如同寺庙的建筑风格,黄墙红瓦,你一度会以为这里是僧人的禅院,而它像个老僧“它们自归它们热闹,我只想图个清静”的感觉,这态度深得我心。
这里有千年的银杏和古枫树,秋天的时候,满山遍野的红枫衬着这一汪碧泉,一定如仙境一般。
在这里,可以体验一顿禅食,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任何方法比素食更有助我们的健康和人类在地球的长远生存。”吃饭这件事儿,已然变得五花八门,但不管菜品的创新抑或用餐方式的创新,从来都不是为了代替传统,它们的意义更在于追本溯源,唤醒本味。
食存五观,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用心吃饭,感悟美食的禅意。
每一道菜,都是那么地清新淡雅,一道菜就是一道风景线,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当精美的食物不再是果腹充饥之物,应该是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看似简单的素食,味道可不一般。
美味之外是一番真正的情怀。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也没有大城市的浮夸,只有美食和美景等着安抚你的胃和你的心,眼前的山、眼前的景就是一道不错的菜。
吃完饭还可在此进行一场抄经,为自己修行,都市的人,免不了忙碌与颠簸,这是这个时代中大部分人理应承受的,所以偶尔几棵简单树木、几株幽兰、潺潺流水,足以打开视角,打动人心。
在禅堂里抄一段心经,修一脉心香。 精神集中,心无杂念,以最虔诚恭敬的心抄写经文,给心灵一个假期。
禅,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一样的理解,禅是妙不可言、不可说的。
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心境,只有当我们慢下来,才能发现身边许多被匆匆脚步忽略的事物。藏于尘,隐于市,放下城市的喧嚣,静享心灵的自由时光,开启一段禅修隐居的幸福时光。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个细雨绵绵,或小风徐徐的日子,在天目山脚下的“天目一盏茶”,持一盏清茶,品一口香茗,体味传世之物天目盏的与众不同。
在古时候,一只天目盏便可换一座城池,这绝不是普通黄金珠宝可以相比的,必定很多人要问,天目盏,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会有如此价值?
天目盏,天目古窑盛产,是天目佛教禅茶修行的重要工具,后来因天目山佛教的影响力而流传世界各地。唐代,在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之间盛行起一种名为“斗茶”的游戏,而斗茶 所使用的工具,大多都是天目窑所烧制的黑釉天目盏,在斗茶兴起的数百年间,天目盏一度风靡,更受到了皇家的青睐。
绵延的青山,推开窗户就可以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简单泡上一壶清茶,蜷缩的茶叶在沸水中慢慢舒展开来,重现它们最新鲜的样子,就像使用了神奇的魔法,整个过程就像极了人的一生,经历了不知道多少道工序沉淀,然后破茧重生。
接过茶,用嘴轻轻抿一小口,怎么喝都觉得快,喝茶更应是慢慢品,等待茶汤在口腔里丰富的回味,就像一个老人,到了风烛残年,细细回味这漫长的人生。
在天目山除了体验特色的禅食、抄经、喝茶以外,还有一项重量级的特色——大地之野,一个“以大自然为教室,以森林为课本”的学堂,一个充分利用天目山原始森林里草木水石、动物昆虫所有资源的学堂。
德国教育学家说:“自然教育是孩子天赋最好的催化剂。”每个孩子在各自领域,都潜藏着不尽相同的天赋,只因缺乏引导没被父母所知,未被挖掘甚至埋没。
走进大自然,走进原始森林,爬树、玩泥巴、踩水泥、看小蛇爬行、燕子被窝……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话,几乎都是以森林为背景,绿野仙踪、人猿泰山……
走进原始森林,可以结交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就像毛毛虫扭动的姿势,它们的腹部隐藏着行走的秘密;就像古树枝丫伸展的方向,向着太阳,保持了万年。
夜晚还可以在此驻扎帐篷,抬头就能遇见最美的星空。置身于现代城市中的我们,基本已经看不到星星,对很多打小就在城市中生活的孩子和年轻人来说,从地平线升起的银河壮观场面仿佛只能在科幻电影中看见,而在天目山的这片土地上,总有那么一幅画面,能把你从一天的繁杂苦闷中抽离。
喜欢就关注我
微信公众号:记忆中的橡皮擦
微博:Miss-沈小娴
爱旅行爱分享爱摄影的江南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