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增进中德友好关系的基础性工程
德国国家旅游局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李朝晖近日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30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消费升级,中国出境游将继续保持增长,将使包括德国在内的旅游目的地继续受益。
中德两国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游客往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德国总统高克在北京会谈时指出,当前中德交流合作紧密程度超过历史任何时期。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德关系发展水平正在迈向更高层次,政治互信持续提升,务实合作不断加深,人文交流更加广泛,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沟通协调更加频繁。双方要在广泛领域架设更多交流桥梁。2014年3月,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习近平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发言时强调,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是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了解越多,理解越深,交流合作的基础就越牢固、越广泛。”李朝晖说,“两国紧密的旅游合作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都表明,旅游是增进中德友好关系的基础性工程,旅游架起了中德交流的友谊桥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通过旅游增进两国国民间相互了解,夯实两国民意基础,两国旅游部门做出了不懈努力。今年5月18日,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之际,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京会见了来华参会的德国联邦议院旅游委员会副主席克劳斯·布雷米希,就深化旅游交流合作、促进双方旅游发展等交换了意见。李朝晖说,“这显示两国旅游人在继续深化旅游合作方面,有着高度共识。”
“中国赴德旅行人数不断上涨,从早期的跟团游到现在越来越多地选择自由行,德国的魅力正被人们发现和认可。”李朝晖告诉记者,中国旅客赴德旅游过夜人数每年呈两位数增长,异常活跃。
中方统计显示,2015年,57.14万人次中国游客赴德国旅游,同比增长18.1%。今年第一季度,12.64万人次中国游客赴德国旅游,同比增长10.6%。德方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德间夜数(即宾馆每间客房的入住天数)再创新高,达到254万间夜。作为远程客源国市场,中国在德国国外游客客源地中位居前列。
尽管两国间人员往来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德国业界意识到,中国市场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需积极努力,不断优化产品,提高自身吸引力。
“目前,中德航班的频密度是所有欧洲国家中最高的,互飞航班达到了每周110班。”李朝晖表示,为深度开发中国市场,德国国家旅游局在其官方网站特别设立了“睿智奢华”中文专题页面,详细介绍德国各类高品质酒店,含五星级酒店、城堡酒店、豪华酒店和水疗酒店;以及米其林星级餐厅、自驾车以及德国购物主题等。2016年,将继续邀请中国业内人士到德国考察此主题线上的产品。
为了创造良好的双向市场,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在继续推动与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实施更多签证便利化措施,努力提高中国护照‘含金量’,为国内民众走出去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在李朝晖眼中,德国是位“第二眼美女”,抛开中国人对德国的传统印象——烟囱林立的工业国家,它还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必须要细细品读、多多探访。“80后、90后追求的是体验式的旅游,热爱自由行,德国特别适合。我们的机会来了,所以我对两国长期旅游往来非常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