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上的私锁,可以买把剪刀剪断吗?
第3847期
导语可能不少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出行时好不容易找到了一辆共享单车,却发现车上加了一把私锁。面对这种令人恼火的状况,只有给运营公司打电话举报一种方法吗?对此,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做法——直接用剪刀剪断私锁。这个建议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一位女主播在某平台直播沿街剪断私锁,还获得了网友上万元的打赏。不过,这种做法到底合不合法?该不该提倡?
自发剪私锁,是正规管理难以覆盖之下的民间义举
共享单车被损坏、盗用和上私锁等乱象常发,最发愁的当然是企业了。为了维护资产,共享单车公司出招不断。比如摩拜单车就采取了信用积分制,积分低于80的用户会被高额收费。企业的运营员也会各处巡逻,处理损坏和上了私锁的单车。
由于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贡献,各地政府部门处理共享单车私锁等问题的态度也很积极。比如在最近北京市公安局开展的内部专项行动中,两名护士就因给共享单车上私锁被行政拘留五天。
据媒体报道,北京、西安、深圳等多地都发生了因私自占有共享单车而被拘留的案例。
但问题在于,共享单车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现在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超过400万辆,这一数字还有可能继续增长。囿于客观条件,基层的公安部门不可能每天围着分散在城市中的这么多单车巡逻。正在烧钱抢地盘的各个共享单车企业也很难再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维护单车。·
因此,在小区的单元楼里、花园的草丛里,很多被上私锁的共享单车很难被企业的运营员或者民警及时发现。如果用户急着使用这些单车,打举报电话又太慢。自己直接剪断私锁的确是一个实用的办法。
从法理来看,剪私锁是一种合法的行为
很多人对于自己剪私锁的担忧在于,这会不会是多管闲事?会不会被上锁的人要求赔锁?
这两个疑问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剪私锁符合法律上的“无因管理”概念。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损失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仅为他人),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法律事实。
通俗点说,即使利益受到损害的不是你,你也有权利古道热肠地制止侵权行为。套用在剪私锁这件事情上,上锁人给共享单车加私锁、侵占共享单车,构成了对单车运营公司的侵权。无因管理人有权利剪断私锁,避免单车运营公司的更大损失,这属于对共享单车的无因管理,完全是合法的。而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3条,“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失进行管理或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剪私锁的剪刀钱甚至可以由共享单车运营公司来支付。
上了私锁的共享单车
而共享单车上的私锁,是为了侵占的非法目的而使用,自然不受到法律的保护,上锁人要求索赔也就没有法律依据。唯一应该谨慎的,是在剪私锁前要通过扫二维码等方式确定车辆是不是处于计费的状态。如果还在计费中,共享单车还是属于合法使用,不能剪锁;如果已经结束了计费,那么侵占就成立,可以放心大胆地把私锁剪断了。
自发剪私锁对于解决问题作用有限,但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说实话,剪锁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值得推敲。因为剪掉私锁后,剪锁的人要么打电话让运营公司来处理,要么把车推到其他地方。上锁人的实际损失也就一把几十块的锁,要承担的责任基本没有。而这些人只要不被抓现行,大概可以为了占便宜一直冒险。
自发剪私锁的真正意义,在于公众于公共事务困境中的一种积极态度。虽然有人称共享单车像照妖镜一样照出了国人的低素质,但不可否认这些问题也激发了公众的自觉性。剪私锁并非仅仅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它的主要指向还是所有人能更好地享受共享单车的服务。从这点来看,这个举动是比举报更主动的公益性行为。而这一点,在当下社会尤为珍贵。在北上广深,一些自称“单车猎人”的普通人甚至自发地寻找违停、损坏和被霸占的共享单车并举报,还建立了微信群互相交流。而“猎人”们的回报其实也很微薄,只是共享单车的信用积分而已,他们的热情主要来自于寻找违规用车者游戏般的乐趣。
成都小学生成共享单车猎人 图片来源:成都商报
不管是剪私锁,还是“猎人们”的自发举报,其实都在提醒公共事务不仅仅要依靠企业和政府,公民参与也是重要的力量。现在的问题在于,剪私锁虽然博得了很多称赞,但仍有很大部分人不愿意“多管闲事”或者“惹祸上身”。企业和有关部门不妨着力宣传剪私锁的正当性,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共识,让剪私锁真正成为一种能被广泛承认的义举。
对于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来说,这的确是个机会。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能够去做一些“善举”,但却缺乏对抗“恶行”的动力,这是顾虑会引发纠纷,成本太高。但剪私锁却可以在回避当面冲突的情况下进行,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惩恶”办法,是有可能普及并带动社会风气的。
认可剪私锁,也应警惕民间正义走偏和诱发私刑
在期待剪锁成为风气的同时,还要看到剪私锁是一种民间正义,具有自发性,这就决定了人们在践行的时候用的方法可能并不恰当。比如,有的网友就提出比剪锁更好的办法是用502胶水灌到私锁的锁眼里或者把车子轮胎放气,让上私锁的人也用不了。
这种做法的确过瘾,但仔细想想又何必?论效率,灌胶水不如直接剪锁或者举报解决问题快,只能让上锁人窘迫而已,不免有报复和恶作剧的嫌疑。而给轮胎放气就更好办了,上锁的人再换一辆车就行了。最后反而是单车运营方增加了维护成本。
更应该谨慎对待的,是剪私锁这一民间正义会不会诱发私刑?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剪私锁的时候碰巧撞见了上锁的人,就可能引发口舌之争。不少独占共享单车的人根本不觉得这种行为是错误的,那么这种争执有可能会很激烈,甚至拳脚相加。如果周围有围观群众,事态的走向就更难以设想——上锁的人站在被指责的一方,会不会像小偷一样遭到殴打、会不会被打了也无人劝阻?这都不好说。
这是民间正义的危险之处,正义和暴力往往是共存的,一不小心就会逾越法律的界限,人肉搜索、抓奸打小三莫不如此。如果真的在剪私锁的时候撞见了上锁的人,还是应该拨打运营企业的举报电话或者报警,避免直接冲突。
结语
自发剪断共享单车的私锁是合法行为,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要警惕“民间正义”诱发私刑。
当管理难以覆盖,剪私锁未尝不是民间正义的体现。喜欢本文,欢迎转发。
特约作者
李焱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