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新闻 > 时评 > 正文

打击“黄牛”不能全靠铁路部门

完善审计,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8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涉及实行审计全覆盖,并对党政一把手同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等改革。意见提出,完善审计制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12月9日《新京报》)

    客观来说,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审计署成立以来,尤其是1993年《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审计工作水平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利用通过审计查找出来的线索,也破获了一些大案要案。近年来,也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审计风暴”。这都说明,审计已然越来越重要。但是,就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审计未能全覆盖的问题;审计工作无法更好独立开展工作问题;审计整改不能到位问题,等等。

    中办和国办发布的完善审计工作的框架意见,正是旨在解决我国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以达到不断完善审计工作制度、提高审计水平的目的。而且,通过中央出台的一些框架意见,我们也确实能够看到审计工作将要进行的改变。细细来说,中央发布的完善审计工作的框架意见至少有以下多处亮点。

    一是“全覆盖”,具体是指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尤其是国有资源审计,是首次被单独列出。应该说,审计全覆盖这一新任务的提出,进一步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量。而审计工作也将朝向“无死角”的方向大步迈进。

    二是“独立性”,即我国审计体系将重新整合审计力量,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作用,尤其是增强省级以下审计监督的独立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受制于地方政府的现象。说到受制于人,无论是人事权,还是财政权,审计部门都受制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审计部门有时并不能全力开展工作,而会畏首畏尾。这难免不会出现审计漏洞。

    三是“党政同责”,即明确提出 “党政一把手要同时经济责任审计”,而之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模式也将得到根本改变。而“党政同责”的提出,也完全符合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现实之中,我们知道,党委的权力要大于政府的权力,许多花钱的决策也基本都由党委做出,如果没有“党政同责”,必将会产生问题。

    应该说,以上几个框架意见的提出都意味着在接下来我国审计工作的水平将得到巨大提升。这完全符合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本质要求。众所周知,审计关系是一种经济监督关系,没有经济方面的监督,将权力关进笼子、实现财政透明就永远是一句空话。因此,让我国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工作,促进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并且对所有涉公经济问题与有关资金都进行监督,都是扎紧制度笼子的一个过程。

    如果说巡视工作更侧重于“两个责任”落实、作风建设、腐败案件线索的查找,则审计工作就是专门针对钱的问题进行的巡查。巡视与审计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也应该是互补的关系。现在,巡视与审计工作都将全覆盖,具体巡查内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无疑能够让公众对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抱以更大的期待和信心。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