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新闻 > 时评 > 正文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发展的几个维度 充分发挥文化对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美好德性是社会良性博弈的果实

    滥用远光灯是最糟糕的马路恶习之一,炫目的强光不仅会将前方的车辆行人置于险境,也会给自身安全带来威胁,每年因此造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可以说是害人害己。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大家都自觉使用近光灯,那么各自都能拥有较为满意的视野,交通安全系数也会大为提升。让人遗憾的是,部分司机由于未能掌握远光灯的使用场合或使用技巧,又或者为了满足获得较远视野的欲求,索性选择“一远到底”。而一些原本循规蹈矩的 “守法良民”,因为不堪忍受对方使坏,便本能地“以远还远”。结果可想而知,你不让我看清道路,我也不让你看清道路,还连带波及大片车辆行人,可谓两败俱伤,且殃及池鱼。

    不难看出,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甲司机出于个人利益滥用远光灯,乙司机出于“解气”还以颜色,至少在这趟遭遇中,个体理性非但未能让双方利益最大化,反而造成“双输”局面。那么,是否意味着乙司机以牙还牙就是错误的呢?事实上,对于博弈论中的重复囚徒困境而言,以牙还牙(Titfortat)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这种策略简洁明了,操作性极强。它强调先出善招,若对方不予合作,下一回合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若对方转为合作,便既往不咎,再次选择合作。可以说,友善、报复性、宽恕、不羡慕对手,这些特点在此种策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放在对付远光灯这个例子中,为数不少的司机也是采用这一策略。唯一不同的是可能会先闪烁几下车灯以示意对方,若试探无果则还以颜色。对于尾随车辆的远光侵扰,则先点刹几下以作警示,若对方无动于衷,则干脆放慢车速让其先行,然后一路紧跟予以还击。网上还曾惊现一辆把车头弄成反光镜面的“神车”,就好比把“以牙还牙”的策略设置成了自动程序。

    这种看上去不甚友好的策略,在很多时候确实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一些车辆会因此乖乖地收起远光灯,即使是再牛气的司机,如果三番四次遭到其他车辆的报复,也会有所收敛。死性不改、“一根筋”的司机毕竟是少数。不难看出,对于会车双方而言,这是一种一次性博弈。但若把眼光放宽至所有的交通参与者,便成了无限次数的多方重复博弈,“以牙还牙”便可以派上用场。

    然而,对于管理部门而言,这种开“斗气车”的行为并不见得是受到赞许的。就好比当我们在路上被别的车辆强行加塞,我们是否也应该插上去给予还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原因在于,这种博弈行为会对旁人产生不利的影响,即存在显著的负外部性。正所谓 “一个瞎子总比两个瞎子强”,以牙还牙在给予对方惩戒的同时,实际上也进一步放大其安全风险,波及更广泛的交通参与者。更何况,任何一个报复行为都有可能引致连锁反应,比如导致对方同样给予报复,如同“回声”般不绝于耳。坚持这种策略的驾驶者,实际上也难以在驾驶过程中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

    在真实世界中,“以牙还牙”不见得就如电脑程序设定那样是一种最优的策略。毕竟在现实交往中,信息沟通存在误会的可能,每个人对博弈结果的得失评判也不尽相同,也存在很多非理性的因素。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一丛林法则在文明社会中并不一定适用。

    日常生活中,囚徒困境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上车不排队,过度捕捞等。所造成的后果要么就是秩序混乱使得耗时大增,要么就是公共资源开采过度导致难以为继。要走出道德困境,在不显著损害第三方利益及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保留适度的反制手段仍有必要。博弈的均衡必须建立在具有威慑力的相互制衡基础上,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尤为如此。与此同时,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裁判机制尤为重要。在远光灯的例子中,如果交警部门能改进取证技术,像打击醉驾和违停那样加强执法力度,则囚徒困境将不复存在。“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这是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的名言。意指美好的德性并不会从天而降,某种程度正是人类在既有知识基础上凭借个体博弈,以及由此演化出来的制度结果。

    (作者供职于广播电视大学)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