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修身十二慎

给力建设新农村 “第一书记”在行动

 



实现2.5公里双车道村道水泥硬底化、建好水渠70多米、设立村道沿线垃圾收集点、投入10万多元改善办公场所、完成7户危房改造、发动村民养羊350只、养牛58头、解决群众矛盾纠纷110多宗……在广东省高州市“第一书记”述职会上,邓锋晒出了他2016年担任根子镇中间堂村“第一书记”以来的“成绩单”。“这几年中间堂村党建工作得到了巩固,村容村貌有了很大转变,扶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村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邓锋说。



这样的“成绩单”,只是高州市488个村(社区)“第一书记”中普通的一份。近几年,高州市认真做好“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抓党建、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有效地推动市委党建工作“四向基层”的部署,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取得明显实效。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宪法日社区法制宣传活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会……每一周,“第一书记”张亮都明确一个主题,与潘州街道东门社区党支部的党员们一起集中学习,通过阅读书籍、主题宣讲、座谈讨论等方式,不断强化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增强党性修养。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建立了社区党员学习微信群,全社区党员以100%的优秀率通过了“两学一做”考学测试。一名社区的退休党员干部说:“小张经常会给我们上党课,让我们这些老同志也能紧跟时代步伐,保证做到思想上不退休。”



高州市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选派77名副科级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工作能动性,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好。



南塘镇旺罗村“第一书记”翁耀武到任后,首先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借助党建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头作用。一年间,培养和发展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吸收了1名预备党员、转正1名预备党员为正式党员,为村党支部注入新鲜血液。“只有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筑牢了,各项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开展。”翁耀武深有感触。他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完善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制度,向挂点单位争取8000元经费,重新建立了宣传公示栏、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一年来,该村计划生育、基础建设、社会治安等工作卓有成效。“现在班子得到了村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大力支持,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制定帮扶计划等等,李景锋作为深镇镇东塘村“第一书记”和该村扶贫驻队干部的双重身份,每天翻山越岭,奔走忙碌于各贫困户间。该村位于深山里,远离圩镇,居住分散,山路蜿蜒,耕种不便。“来这里之前我根本就不敢想象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白天,村民大多在外忙农活,等夜幕降临,李景锋才拿着手电筒,爬山路、过小桥,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逐村逐户登记造册,建立起“一户一册”台账资料,“扶贫工作要做到精准,因户施策,才能让贫困户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李景锋将贫困户资料录入到广东省扶贫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我理解的扶贫,除了经济上物资上的扶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1] [2] [3]  下一页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