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讨薪难法治当撑腰 “零容忍”才能确保“舌尖安全”

“逆向过年”只是看上去很美

    坐火车回家,无奈抢不到火车票;乘飞机回家,恐怕得花去一个月的工资。两难之下,一些在大中型城市打拼的上班族,打算过一个“反向春运”年,将父母从老家接到工作地过年。(12月10日 《现代快报》)

    “春运”期间,虽说是“一票难求”,即便买到了一张火车票,车上还是人挤人,回家一趟很不容易。但从中小城市到大城市,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的火车票却是相当的宽裕,很容易、很轻松的就可以购买到,根本不用抢,飞机票价打折都成了“白菜价”。让父母从老家去子女的工作、生活所在地探亲、过年,既避免了乘车的拥挤,又摆脱了“一票难求”的困扰,还实现一家长时间的团圆,看上去确实是一个挺不错、挺美好的选择,这也是近年来颇受城市白领欢迎的原因所在。

    但是,细究一下,“反向春运”的“逆向过年”,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的舒适、美好,吸引力很小。所以,“反向春运”没有办法可以大规模复制,更不要指望会二一添作五,呼吁一半人正常回老家过年,呼唤另一半“逆向过年”过年,从而破解一年一度的“春运”难题。

    春节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已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团圆仪式。但春节的团圆,并不局限于子女与父母的小家庭团圆,还包括与其他亲戚、朋友之间的大家族的团聚,走亲戚拜年是我们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重要习俗。回家过年,不只是看望爸妈,还要看望祖父母、外祖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等,而“反向春运”的“逆向过年”,只能让父母与子女团圆,却无法与其他亲戚、朋友团聚,走亲戚也无从谈起。换句话说,“反向春运”的“逆向过年”,实质上是以牺牲亲情为代价。

    再者,父母去子女工作、生活的所在城市过年,虽然为父母提供了一个了解子女工作、生活环境的机会,有助于彼此间的了解。但是,子女工作、生活的城市对于父母来说终究属于陌生的地方,没有熟人,或许还存在语言交流障碍问题。如果没有孙子可带的话,老人在子女工作、生活的大城市里,可能连个聊天的人都找不到,会非常的不适宜,难以找到快乐。更有甚者,父母本可以在老家享受蓝天白云和新鲜空气,跑到大城市却要呼吸雾霾。

    另一方面,父母投奔子女工作、生活的城市,虽然买票很容易,但不等于他们在乘车过程会很轻松,只不过他们承担了本是子女回家乘车的痛苦。因为先不说是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己可以很方便的买票、乘车,但大多父母去子女那必定不会两手空空而去,基本上是大包小包带着一大堆家里的土特产,这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讲,乘车并非那么轻松。

    一家人团圆过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理,但春节团圆之路从来就没有捷径,不要幻想“反向春运”的“逆向过年”真的很轻松。子女与其让父母“逆向过年”,不如自己多辛苦一点,抢票挤回老家,见见一年没见的 “七大姑,八大姨”,重温一下乡愁。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