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富帅混血机长到跨国公司CEO,他华丽转型
2016年8月,美国最著名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于千挑万选后,公布了新一批入选孵化器的创业公司,个个都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权威科技媒体Tech Crunch更是从中评选出“Top 7”即最受瞩目的7家公司。其中有一家做航空VR(虚拟现实)的创业公司,叫做Skylights,引起了硅谷密探的注意。为什么呢?—— 首先产品高大上,其次创始人高富帅(此处为重点),最后,它还是一家跨国公司。
于是,经过坚韧不拔的networking,小探们于上周末成功对这家创业公司的CEO进行了专访。
从机长到CEO的华丽转身
这位笑起来阳光灿烂的帅哥,就是Skylights的联合创始人和CEO,David Dicko。在湾区天高云淡的秋日午后,他从咖啡馆的人群中向我们走来,身姿挺拔步履整齐,在人群中十分出众。
(David Dicko)
有一颗熊熊八卦心的小探,立刻就开始探究他的来历。
David是混血儿,和奥巴马一样,母亲是美国白人,父亲是非洲黑人。但是在他小时候全家搬到了法国居住,所以他时常美国非洲欧洲来回飞,世界各地旅行。
所以David之后成为了Air France(法国航空)公司的一名飞行员也显得顺理成章。在法航11年,从飞行员到机长,David同时还做到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担任企业战略与创新部门总监。
至此,身为高富帅、职业是偶像剧常用的身份设定——机长、还具有迷人的混血气质的David可算是人生赢家了(哦对了,他还有个漂亮又善解人意的女朋友,会在他不开心的时候安慰他一整夜那种)。
(当年《壮志凌云》里阿汤哥饰演的飞行员,是小探心中的少女梦啊!)
但是David雄心勃勃,想寻找新的事业发展机遇。于是他跑去欧洲最著名的商学院之一 —— 巴黎高等商学院读了个MBA。果然在读书过程中,他交到了一个知心好友,Florent Bolzinger,二人一起创办了Skylights。
Florent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虚拟现实技术(Vertual Reality,VR)发烧友,早在Oculus Rift还在众筹期就是资助人之一。后来他发现:VR是一项能充分和人类进行互动、却并不复杂的技术,而且自己能用更简单更廉价的方式把它做出来,于是就拉上David开始创业了。
(左:David,右:Florent。David没有那么上相,真人更有魅力)
现在,David的身份正式成为了Skylights的联合创始人和CEO,Florent担任CTO。
独辟蹊径的创业路径
随着VR概念广为人知,电子行业的巨头们,包括三星、谷歌、Facebook、Steam、索尼,纷纷发力VR领域,那么初创公司要如何在同它们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呢?
David告诉我们,他们从4方面入手:产品、内容、渠道和操作方法。
Skylights的产品说是VR,但更像融合了“浸入式体验”的立体电影——戴上头盔后,你就仿佛置身于电影院的最佳位置,正对着一块大银幕;然后就可以选择要看的电影了,2D和3D格式都可以。想一想,在几万米高空的飞机上,你可以摒弃周围孩子的哭闹声、人来人往的喧嚣和拥挤的环境,躲进只有一个人的电影院,点播自己想看的电影,漫长的旅途是不是也变得很精彩啦?
(小探在体验产品Demo)
Skylights的第一代头盔叫做Theater(剧院),升级版的第二代名为Bravo(喝彩)。两代产品都具有以下特点:电影院式浸入场景;高分辨率显示屏;大存储量(40部高清电影没问题);极轻的自重(280克);一次充电可持续使用6小时左右(足够满足大多数飞机乘客的需求)。—— 在VR技术还没有新的质变突破时,就狠抓细节,为用户考虑到极致。
(Skylights的VR头盔,非常轻)
而内容方面,Skylights已经拿下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和梦工厂等大公司、和一些独立制作商的电影播放版权。他们预计今年还能再拿下一家巨头(好莱坞六大巨头:华纳、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索尼/哥伦比亚、迪士尼和环球);并且也在努力寻求和Netflix等影片租赁商合作,到时候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内容资源。
下面重点谈一谈渠道 —— 这是SkyLight出奇制胜的关键所在。他们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做“航空VR”的公司。具体来说,就是Skylights和航空公司合作,给后者提供包括VR头盔和内容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航空公司再把头盔发给机上乘客。
David告诉我们:平均计算,一套带内容的头盔租赁给航空公司一年的价格,是1500美元。航空公司会免费把它们发给头等舱和商务舱乘客使用,普通舱乘客也可以花费额外15美元来体验产品。—— 目前Skylights已经和法国航空、空客集团以及法国平价航空公司XL Airways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法国航空)
那么为什么航空公司愿意接受这么个新产品呢?首先David十几年的法国航空业从业经验和人脉,毫无疑问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更重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航空公司想做到差异化,以及其它机上娱乐方式性价比太低。
第一点,航空公司想做差异的心愿很好理解,尤其是怎么在头等舱和商务舱玩出花样来(这两者给航空公司带来50%的营收),现在航线、飞机、机上座椅和服务都越来越同质,各大航空公司市场营销部人员,那是头发都快急白了。而VR这么个新兴的东西,毫无疑问能让人眼前一亮,并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体验”。
(新加坡航空的头等舱提供双人床,曾经引发轰动效应)
第二个原因 —— 机上娱乐方式性价比太低。没错,小探指的就是那些座位后背上的显示屏。几乎所有乘客都抱怨过里面内容过时、数量少,难操作。殊不知航空公司心里更苦。因为这些显示屏价格不菲(平均两万刀一块你敢信?主要是有特殊生产要求)、其次重量大(给飞机带来更大负担的同时增加运行成本),还TM吃力不讨好。
一部新电影从影院搬到飞机上,往往需要8个星期的时间——韭菜花都黄透了。但是Skylights可以做到:头盔观看内容与影院上映同步更新,而且数量多选择面广!因为他们只需要把内容导入数据库即可。其次头盔重量很轻只有半斤,最后价格比起显示屏也是低太多,所以完美解决传统机上影音模式的所有缺点!
David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谈下来这些航空公司还是挺轻松的,它们很开心很欢迎我们的产品。
最后一点原因:操作方法简单直接。
很多人都担心,长时间看VR内容会头晕目眩甚至引发恶心呕吐,这是因为眼睛接收的内容和大脑不同步导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kyLights的产品做了如下改动:使用fixed-screen即固定显示屏;然后取消motion tracking即动作追踪技术。在飞机上,大家都是老老实实坐在座位上,能获得很棒的观影体验已经心满意足,所以动作追踪这种适用于VR游戏的功能并不是必要的。
固定显示屏和让乘客保持静止状态,就避免了触发晕眩的原因。所以你能连续看3部电影也不会感觉难受(当然中场休息还是必要的)。
除此以外,David说他们还在努力让产品操作更简单。现在头盔只有3个键——选择、前进和后退。David仍然不满意,认为让老爷爷老奶奶都能不经指导自己使用,才算是达到目标。
入选Y Combinator的传奇经历
Skylights虽然成立只有一年多,却是一家跨国创业公司——它的工程师队伍仍然留在法国,但是运营和市场营销队伍大部分来到了硅谷。
(官网首页宣传照,浓浓的电影大片赶脚)
为什么选择来到硅谷?Daivd告诉我们:首先是法国政府现在大力度支持startup,所以公司时长和政府机构打交道,才能获取各种税收、租金和人力资源成本的优惠。但是政府机构效率很低很慢,而“时间是创业公司最缺的东西”;其次法国的风险投资圈很小,体量也不够。
(浪漫优雅的法国更适合休闲,时间观念散漫)
与此同时,硅谷作为科技圈的“朝圣之地”,除了工作成本高昂,能带给你所有创业公司所需的东西:钱、资源、志同道合的人、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等等。
尤其是硅谷众多孵化器,更是把以上资源整合打包提供给有前景的创业公司。其中Y Combinator在孵化器中属于一骑绝尘,泰山北斗的地位。
刚到硅谷不久,David的一位老乡就强烈建议他们申请当年的YC项目,然而当时申请截止日期已经结束。
不抱希望却没有放弃尝试的David,还是迅速完成了网上的申请流程,随后抱着“尝试过后不留遗憾”的心情把YC抛诸脑后。
结果他随后居然接到了YC一个著名高管的电话,说“虽然你的申请迟到了,但我们对你的项目很有兴趣,来参加个面试吧balabala”
(David在YC 2016夏季的Demo Day上宣讲)
David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去了,结果一屋子的面试官严阵以待。一脸懵逼的他,没有完整表达出任何自己想说的东西。“我出门就知道:完蛋了。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但是万分沮丧的David,在女朋友温柔细致的开导下(要不怎么说成功的男人背后得有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呢?)满血满魔复活,速度录制了一个视频,把想说的所有话一股脑表达出来;接着给YC面试官们群发邮件,表示给我三分钟还你一个新世界。
接着大家猜到了一个梦幻结局:YC打开电话说:恭喜你,加入了我们2016年的培训班!
发展前景
David说YC的经历给他和团队带来了无穷的信心和很多有用的资源。曾经他敲不开那些硅谷VC机构的大门,现在他们排排坐在台下听他的介绍。
现在Skylights正打算进行200到3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David表示自己也有打算去见一见中国投资人,因为VR头盔的零部件都来自深圳,所以未来可能要去中国开设分部。
“航空VR(In-flight VR)”是一个细分领域,但是市场估值达到60亿美元/年,并且Skylights在该领域没有任何直接竞争对手。
(小探和David的合照)
密探好奇地发问:“那你们不怕那些大的VR厂商和你们抢生意?” David露出一个自信的微笑,表示“我们在航空界的人脉很稳固。更重要的是:用户在3万米以上的高空,和我们的产品共同度过4小时时间(平均值),没有别的VR公司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很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