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州木偶戏

网站专题频道高州木偶戏栏目,提供与高州木偶戏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国家非遗“高州木偶戏”走进东山小学校园

12-07

标签:

  

  日前,东山小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家级非遗“高州木偶戏”进校园活动。

  这次活动是东山小学开展行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邀请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高州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梁东兴前来演出,梁东兴大师演出的是“高州木偶戏”单人木偶传统剧目《岳云退金兵》,他曾携带他的单人木偶出访过德国,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梁东兴的木偶表演为一人一台戏,唱、念、做、打集于一身,尤为擅长表现武打场面,将木偶动作、唱腔、厮杀声、吆喝声、锣鼓声等彼此交相融汇,犹如千军万马,令人赞叹不已,梁东兴大师的精彩表演博得全校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在演出期间梁东兴大师还与学生们进行木偶表演互动,激发孩子们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追求和欣赏,使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将学生们的素质教育与地方文化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周泽明)



国家非遗“高州木偶戏”走进东山小学校园

11-04

标签:

  

  日前,东山小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家级非遗“高州木偶戏”进校园活动。

  这次活动是东山小学开展行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邀请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高州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梁东兴前来演出,梁东兴大师演出的是“高州木偶戏”单人木偶传统剧目《岳云退金兵》,他曾携带他的单人木偶出访过德国,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梁东兴的木偶表演为一人一台戏,唱、念、做、打集于一身,尤为擅长表现武打场面,将木偶动作、唱腔、厮杀声、吆喝声、锣鼓声等彼此交相融汇,犹如千军万马,令人赞叹不已,梁东兴大师的精彩表演博得全校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在演出期间梁东兴大师还与学生们进行木偶表演互动,激发孩子们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追求和欣赏,使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将学生们的素质教育与地方文化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周泽明)


厉害!筹备摄制15年人“高州木偶戏:冼太传奇”即将上映

07-06

标签:


全家上阵筹备摄制15年,茂名高州农民出身的颜景友最近总算愿望成真。他将自己的著作《冼太传奇》录制成木偶戏电影,用电影的形式传承传播戏曲艺术。如今,《冼太传奇(高州木偶戏)》系列电影终于即将上映。
赊米果腹,著书立说
今年58岁的颜景友是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东岸人,农民出身。他自幼受了冼太夫人事迹熏陶,念高中时就开始组稿《冼太传奇》一书,阅览了有关冼夫人的书籍128册。从1995年开始动笔撰写。他并亲赴福建、江西、广西、香港、澳门及东南亚一带实地考察、采风。
1999年,颜景友开始闭门创作《冼太传奇》。据颜景友介绍,当时的写作环境非常艰难,他用的初稿稿纸多是从别处找回的旧日历或一面未用的簿纸。颜景友用铅笔写了一遍后,第二次再用墨水笔重复使用。他用的纸张约82公斤,57毫升装的墨水8瓶。颜景友早年携妻带子到珠海谋生,妻子的月收入只有510元,房租就要400多元。当时,两个孩子正上中学,他经常向米店老板赊米度日,家庭生活拮据。平日他和妻子吃的多是咸菜萝卜干,周末儿子回家才加点肉或豆制品。没钱给儿子买衣服,他便让妻子把朋友赠送给自己的衣服改给儿子穿。尽管生活困窘,但颜景友依然未动摇为冼太夫人著书立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冼太传奇》分上下两册,九十九回,63万多字,地域上北面写至东北亚,南面写遍东南亚,突显了岭南的山山水水与风土人情。巧绘了冼太夫人的人生经历,彰显她为民众谋幸福的历史功勋。
历经多年创作,该书于2003年正式出版发行。
推陈出新,投石问路
《冼太传奇》出版后,颜景友想将书中的内容进一步传播出去,便萌发了将书改编成电影的念头。“原来清华大学有一个传播公司想买我的书本版权去改编成电影,故事大纲改完后太过趋于市场化,我并不满意,把原来冼夫人形象都改变了。”颜景友说,交给别人不如自己做。
颜景友一边思考,一边付诸行动。2005始将《冼太传奇》结合“高州木偶戏”,经过四年时间的剧本打磨九易其稿,创作了25部《冼太传奇(高州木偶戏)》系列电影剧本。2009年,选址远离集市十公里的高州市长坡镇王羊山作为摄制基地,将《冼太传奇(高州木偶戏》系列电影正式开机拍摄。
精益求精,全家上阵
为了进一步提高摄制品质,颜景友决定推倒重来,将舞台拍摄改为实景拍摄,并结合三维动画制作。
“高州木偶戏的原始形态为单人木偶戏。以前木偶戏是在三尺台口进行演绎,我现在是引入比较多的元素,将原来的木偶戏融入了实地取景拍摄、与电脑特技合成三维相结合等。”颜景友对记者说,为了追求品质,自己花了不少心思。

为了节省费用,颜景友把在外面做动漫的大儿子、做酒店管理的长媳、做导游的小儿子、做话务员的次媳都召回进行分工合作。颜景友担当总编导,妻子负责后勤,长子担任总导演,次子担任总监制,长媳与次媳协调剧务,全家上阵参与拍摄。

“故事有500多个人物形象,当时有300人参与配音,阵容非常强大。”颜景友表示,
历经多年艰辛,2013年该剧以舞台形式拍摄了16部,时值纪念冼夫人诞辰1500周年期间,颜景友将已拍摄制作完成的16部作品在高州城潘州公园播放,每晚都有上千观众观看。
矢志不渝,传播文化
因为2013年没找到木偶戏电影的报备方式,颜景友则以132集(每集25分钟)电视动画剧备案拍摄。可是,拍摄时还是以原电影剧本拍摄,因而剪辑电视剧相当困难。为此,2017年期间颜景友不懈向市、省、国家有关部门咨询,2018年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可为“戏曲电影”。2019年,颜景友重新走申报程序,终于在当年底拿到《冼太传奇·金童玉女下凡》和《冼太传奇·冼英习文武》两部电影公映许可证。
据了解,《冼太传奇(高州木偶戏)》系列电影目前的另五部已拿到龙标,三部在审,六部已经通过备案,《冼太传奇(高州木偶戏)》系列电影预计有28部。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广东省总工会原主席、广东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邓维龙表示,颜景友是自己去研究冼太文化,花费了很多精力,也都收集了很多资料,把冼夫人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通过他的整理出了几百个小故事,在冼夫人文化研究里颜景友应该是做得比较多的。现在又将《冼太传奇》拍摄成电影,这个挺好的,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种突破。但用木偶戏的形式拍摄出来的电影有它的局限性,因为该电影是粤西木偶戏加粤语构成,属于地方小戏种,很多粤西以外的人都听不太明白。
邓维龙认为,电影中唱词语言的表达,可能从文字规范化的角度来说还需要增强,但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
邓维龙对电影的总体效果表示肯定,并指出该类型电影题材比较适合农村播放,既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方式,又能更好地在广大群众中传播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对于促进粤西文化发展有着较大的意义。
据广东省电影行政管理部门表示,该系列动画戏曲电影对繁荣民间文化艺术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好心’是茂名人的根,是茂名人的基因”,颜景友表示,希望凭着自己一股韧劲,以良好的设计和创意,通过《冼太传奇(高州木偶戏)》系列电影,为冼夫人文化打造最正宗、最温暖的文化品牌,为“好心茂名”城市形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茂名网

国家非遗“高州木偶戏”走进高州一幼

12-27

标签:

1223日上午,著名民间艺术大师梁东兴携戏班成员把国家非遗保护名录“高州木偶戏”走进了高州市第一幼儿园,全园教职工和幼儿共一千多人聚集操场认真观看了精彩的演出。


高州木偶戏是广东古老的地方戏剧之一,又名“鬼仔戏”,通常仅由一名艺人表演,集说唱、制作、乐器敲打等技能于一身,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粤西以及广东戏剧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梁东兴,是为数不多的单人木偶戏艺人,从事木偶演艺已有50多年,他的表演逼真生动、变化多样,曾带着自己的木偶远赴法国、德国等地演出,广受好评。单人木偶表演是一项复杂的技艺,全出戏都只靠一个人在敲锣打鼓、念、唱、舞,梁师傅手中的木偶不仅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可以伸曲灵活自如,还可让其眼、口张合,其表演风格生动逼真,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梁师傅为我们带来的表演是《岳云退金兵》勇敢退敌的爱国故事,最精彩的当属对打戏,两手操作的木偶手上拿着各种兵器厮杀,兵器还可在木偶手中翻滚变化,一时间舞台上鼓角齐鸣、兵器交击、杀声震天,让人目不睱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家乡是幼儿生活、成长的地方,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以本地资源作为课程的基本素材,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使幼儿更加关心社会,了解家乡,更加关注家乡的发展,在了解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对家乡的良好情感。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高州一幼一直致力于《园本课程》的研发,积极开发本土教育资源的优势,让其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把乡土文化纳入课程资源,让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并开展了《认识我们的城市》、《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名人》、《家乡的韵律》等系列主题活动。“高州木偶戏” 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表演丰富了幼儿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孩子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今后,该园将继续通过参观名胜古迹,高州历史名人讲座等,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及家乡名胜古迹。知道名人的事迹,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了解家乡文化的无穷魅力,培养了孩子对这些家乡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


                                 通讯员:苏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