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娱乐 > 正文

茶杯狗,萌萌的外表下,却又是一场噩梦! 这世上竟然还有另一部「霸王别姬」,也是9分+

因为导演涉嫌强奸,我们就拒绝这部好片?

今天Sir想跟你们讨论一个开放性话题。

也许你早就听说了这部片。

一个国家的诞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

今年1月在圣丹斯首映,用“掀起惊涛骇浪”来形容,都不过分。

《赫芬顿邮报》用“最富有冲击力”形容它。

《洛杉矶时报》:

这部片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盛赞

英闻天下:

这部片统治了圣丹斯电影节

烂番茄新鲜度82%。

最后拿下圣丹斯电影节最佳评审团大奖。

这是一个关于19世纪奴隶起义的故事。

内特·派克自编自导自演。

他以一个黑人身份,站在南北战争时期遭受非人虐待的奴隶视角,展现这段历史,替黑人发声。

The Film Stage评价:

主角强大的演技、令人震撼的种族问题,让影片缺乏审美统一、节奏感不够好的短板,完全不值一提。

黑人导演、种族问题、口碑大爆,加上今年奥斯卡刚爆发的“太白”争议(入围者全是白人)——

天时、地利、人和。

怎么看都是明年奥斯卡最佳电影的面相。

圣丹斯首映后,这块香饽饽立刻遭到各大电影公司疯抢。

最后,20世纪福克斯旗下的福克斯探照灯,打败派拉蒙、索尼、Netflix等,豪气地花1750万美元(约1.16亿人民币)买下影片全球发行权,准备在年底颁奖季上,好好干一发。

但,福克斯现在可能有点后悔……

在距离《一个国家的诞生》北美10月7号正式公映日,不到两个月时——

一颗炸弹爆了。

导演、编剧、主演的内特·派克,被曝出17年前曾是一起强奸案嫌疑人。

1999年,当时还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大二学生的内特·派克,和另一位黑人朋友让·麦克詹尼·西莱斯坦(他也是《一个国家的诞生》的编剧,但Sir暂时没找到照片),被指控趁一名女大一新生喝醉酒不省人事的情况下,强奸了她。

女生第二天酒醒后,发现自己全身赤裸、下体出血,立刻报了案。

根据女方指控,派克和西莱斯坦在她报案后,还曾对她进行过“有组织、持续不断的骚扰”。

比如,派私人侦探跟踪她。

截图来自维基百科

最后,官司结果是,西莱斯坦被判性侵,执行6个月到一年的监禁。

但在2005年,他申请缓刑成功。

由于原告并未出庭作证,西莱斯坦成功躲过牢狱之灾。

内特·派克更“走运”——

第一次上诉时,尽管女方拿出了两人的通话记录做证据。

他还是被判无罪。

因为派克一口咬定发生性行为时,“女方没有给出一点已丧失意识的提示”,这让他以为“性行为是双方自愿的”。

(相当人渣有没有?)

女方的回答是:我都没知觉了,还怎么给你提示?

截图来自雅虎

随后,受害人的兄弟在今年8月16日,对《综艺》杂志吐露——

2012年,当年被强奸的女生自杀了,30岁。

死于重度抑郁、由于性虐待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滥用药物。

这个消息,让内特·派克陷入千夫所指。

外媒所有网站,都在相关新闻的标题,打上大大的“强奸”(Rape)二字。

事发后,派克在网上和电影发布会上发表了公开道歉,称自己被“愧疚吞没”。

网友显然没那么轻易放过他。

他Facebook上的道歉声明下面,被顶最高的前十条网友评论,几乎全是讨伐。

这篇声明才不是声明道歉,我希望你女儿有一天长大成人,不会碰到像你这样的人

雇私家侦探跟踪骚扰,绝不是一个想“力证清白”的人干的事。你需要反省的,不止是那个强奸夜发生的事,而是之后的所有行为和态度。

电影里的演员之一,饰演强奸受害者的女星加布里埃尔·尤尼恩,也站出来表态。

她在现实生活中,19岁时也曾遭遇过强奸。

她对《洛杉矶时报》说,知道这件事后,整个人处在“恶心、混乱”的状态。

与此同时,之前对电影表示全力支持的斯派克·李、奥普拉等黑人明星,现在也纷纷保持沉默。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不该把艺术家和艺术品分开看待?

在好莱坞,有“性侵”丑闻的导演,派克不是第一个。

2014年2月,奥斯卡颁奖礼前夕,伍迪·艾伦老爷子就“东窗事发”。

昔日养女迪莲·法罗在《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公开信,描述20年前,艾伦在她7岁时,性侵她的细节——

保姆亲眼目睹他性侵我,他还拒绝了当时警方的测谎检验。

再往前,还有名导罗曼·波兰斯基。

1978年,波兰斯基被指控在好莱坞的杰克·尼克尔森家,用香槟和药物,诱奸了13岁的小女孩盖梅尔。

波兰斯基最初已经认罪,并接受了42天的审判前监禁。

就在终审判决前夜,他突然以担心法官判决不公为由,逃往法国,之后再也没回来。

但内特·派克显然比两位前辈更“吃亏”——

伍迪·艾伦和波兰斯基在丑闻爆发前就已大名鼎鼎,派克却一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龙套演员。

《一个国家的诞生》本是他翻身的大好机会。

讽刺的是,电影里,推动奴隶奋起反抗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恰好也是一场强奸——

一个有种族歧视的白人,强奸了一个奴隶的妻子。

正是这场强奸,让派克本人饰演的黑奴领袖奈特·特纳觉醒,奋起反抗。

所以现实中的丑闻曝光后,很多观众再也无法直视大银幕上,代表着正义的派克。

你毁了奈特·特纳这个人物身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怪观众?

不能。

把艺术家和艺术品完全分开看,几乎不可能做得到。

一方面,我们现在很少会在对主创信息毫不知情时,完全抛开创作者,“冒险”打开一部电影。

相反,对很多片子来说,导演已经成了一个标签、一个卖点。

我们会放心地走进影院看《午夜巴黎》,恰恰因为这是伍迪·艾伦拍的。

另一方面,对创作者人生经历的了解,同样有助观众更好理解作品。

知道了蒂姆·伯顿小时候被爸妈锁在房间里,看恐怖片当消遣的经历,你也许就能理解,为啥他的电影总是孤独又怪诞。

知道了陈凯歌在文革时,曾被迫告发同为导演的父亲,你也许就能理解,他的作品总把重心致力于个体与时代、历史的对话,对集体意志永远保持怀疑与反思。

陈凯歌和爸爸陈怀皑

说白了,好的艺术品,绝对会不可避免地带上艺术家强烈的个人标签。

再绝对一点,就像《霸王别姬》里说的——

不疯魔不成活。

要成为天才,必须先“疯”。

梵高爱上自己的妹妹,精神也不太稳定。

画家卡拉瓦乔曾杀死一个年轻人,之后被通缉。

近代的,朋克摇滚宗师、作家威廉·巴勒斯贩过毒、在公共场所猥亵他人、还亲手枪杀了自己的老婆。

他们用异于常人的角度看世界,拥有比常人更独特的经历。

也正因为如此,创作出来的东西,才能触及观众的心灵——

说出正常人想说不敢说的话,做出正常人想做不敢做的事。

波兰斯基和伍迪·艾伦

完美的作品并不意味着完美的作者。艺术家的作品和他的人品并没有绝对的因果式的影响。

当然,Sir并不是在说,艺术家犯罪有豁免权。

不论是谁,触犯法律当然得接受制裁,但艺术品是无罪的。

更何况,一部电影的诞生,不止是一个人的功劳。

所以,更不能因为某个主创,就否定了集体创作的一个佳作。

所以我们能看到,成为“性侵嫌疑人”后,伍迪·艾伦的《蓝色茉莉》转身就在奥斯卡,为布兰切特拿下影后。

2002年,波兰斯基的《钢琴家》帮艾德里安·布洛迪,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帝。

就算对已经认罪的波兰斯基,奥斯卡仍然给了他最佳导演奖——

波兰斯基没有到场领奖,哈里森·福特还特地去法国给他补发小金人。

就像奥斯卡组委会主席谢丽尔·布恩·伊萨克,对这次派克丑闻发表的评价——

导演被控强奸是私人事情,但电影,是无辜的。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