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娱乐 > 正文

处男可耻且无用,为何在日本处男会被人鄙视?

这部国产手机卖6999 元,据说“成功人士”专属

昨晚,海南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当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台上公布新手机,金立 M2017的价格是6999元时,我被彻底震惊了,虽然在几天前,我们就率先拿到了评测机。

这种震惊几天前就出现过一次,我用这款评测机发了一条微博,而微博的小尾巴赫然显示“成功的标配 金立 M2017”。

发布会上,卢伟冰说,这款手机还有鳄鱼皮定制款,16999元。

从价格上来看,这部国产手机践行了它的宣传语——成功人士标配。

那么,金立 M2017 的使用体验到底如何呢?

首先,我不打算拿它和其他手机相比,因为它和我接触过的任何手机都不一样。

从正面看,M2017 是好看的,它使用了5.7 英寸的三星 AMOLED 2K 曲面屏,有弧度的玻璃几乎覆盖了全部的正面空间。金立说,这是目前最贵的一块5.7 英寸手机屏幕,拥有目前曲面屏能达到的极限曲面弧度。

屏幕上方和下方的设计据说借鉴了腕表表带,我个人不太喜欢,但在正面并不违和。

M2017 真正的不同在背面,它使用了头层小牛皮,摄像头的位置,呈一个盾牌形状镶嵌在背面。皮革材质代表了一部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比如为了卖货,锤子的 M1 手机就有皮革后盖版。

2016 年下半年以来,手机上另一个军备竞赛是双摄像头,M2017 也使用了 1200 万像素的双摄像头,黑白摄像头负责景深和细节,彩色摄像头负责最终成像。两颗摄像头使用了不同的焦距,这也使得它能够实现 2 倍光学变焦。

配置上,M2017 使用了 6GB RAM + 128GB ROM(鳄鱼皮定制款为 256GB),在这些旗舰配置中,高通骁龙 653 的处理器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金立的解释是,这款芯片能够平衡性能和功耗。

从我自己几天的使用体验来看,金立 M2017 称得上是一款旗舰手机,稳定、流畅,7000mAh 的超大电池也非常耐用,还有一个意外惊喜,它的指纹解锁比 iPhone 6s 要流畅很多,尤其是在手机出汗的情况下。

不过,这款手机的牛皮后盖和金光闪闪的 UI,以及 6999 元的价格,都说明,我不是它的目标用户。

这款手机要卖给谁?

因为过于不同,金立 M2017 也鲜明地显示了,它是为某一部分特定消费者定制的。

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把目标人群分为两位:第一,政商人士。

M2017 添加了各种商务功能,比如可以智能抓取手机短信中关于出行、信用卡还款和日程规划,自动生成行程安排及提醒的“商务秘书”;清晰显示目的地的时间、天气、汇率的出国助手;使通话更稳定的“高铁模式”;快速扫描并保存联系人信息的名片扫描……

另外,M2017 还把能加密的东西都加了个遍,专线通话、加密通话、私密空间,还可以为每个应用单独设置密码锁。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些商务功能在金立主打的旗舰手机 M6 / M6 Plus 上就已经出现,而后者的售价是 2500 元起。

所以,M2017 更大的目标用户群是刘立荣口中的另一类人:在当地有影响力,要标榜不同的“大佬”。这些人可能生活在四、五线城市,甚至是小镇。

相比一些同样以这群人为目标用户的厂商,刘立荣坦诚得多,他也非常清楚这群消费者的需求,“他们用着 iPhone,但并不喜欢 iPhone,因为现在越来越多人用 iPhone(他们无法标榜自己),但同时,他们也不可能去用一款 2、3 千元的手机。”

所以,金立 M2017 的定价策略非常明确:一定要高过 iPhone。

金立选择冯小刚作为代言人也顺理成章,想一想,老炮儿“六爷”在目标人群里会有多大的号召力。

和金立的策略很像的厂商是三星,从 2011 年开始,三星在既有生产线之外推出了翻盖智能手机 Galaxy W 系列。这款手机同样号称为社会精英打造,在中国的售价动辄过万,最新款的 W2017,售价甚至已经接近 2 万元人民币。

金立有类似的 W 系列,今年 3 月,金立发布了翻盖智能手机 W909,售价 3999 元。刘立荣透露,W 系列手机销量不错,2015 年一共卖了 50 – 60 万台。

M2017 更像是升级版的金立 W909,虽然它并不是一款翻盖手机。因为有 W 系列的成功经验,加上在定价策略上的觉醒,刘立荣觉得 M2017 的销量会更好。2017 年,他给这款手机定的销售目标是 100 万台。

金立 W909

刘立荣说,M2017 的另一个目的是建立品牌溢价,促进金立在中低端市场的销量。对这一点,我有点怀疑,甚至觉得对 M2017 的大规模宣传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星的策略就很聪明,它会集中推广资源宣传旗舰的 Galaxy S 和 Galaxy Note 系列,同时,默默地保留利润丰厚的 W 系列翻盖手机,并通过线下渠道、特定广告渠道向目标群体推广。闷声发大财是一个考虑,不让目标用户群之外的舆论影响产品的评价也很重要。

智能手机:镣铐已经越来越紧,大家只能以自己熟悉的方式起舞

这句话通俗一点说,叫差异化竞争。

2016 年,小米明确表示要在线下渠道发力,接近年底,成绩并不尽如人意;OPPO、vivo,在 2016 年第三季度市场份额甚至超过华为和小米,但是它们在线上销售的手机,不到总销量的 5%;华为在打核心科技和民族品牌的同时,在和奢侈品品牌的跨界合作中尝到了甜头,找完徕卡,接着就是保时捷;甚至连 iPhone,都好久没有惊喜了。

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越来越稳定,万众造手机,以及众多厂商一起造互联网手机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刘立荣很坦诚,金立会继续把重点放在线下渠道上,他的理由是,电商渠道放出过多货源,会扰乱线下的市场秩序,影响控价。刘立荣直言,金立和 OPP、vivo 是一样的企业,他们并不是主动放弃线上渠道,但企业的基因如此,线上部分,其实是被主动压制的。

在海外市场,金立、OPPO、vivo 甚至是直接把国内的渠道复制过去,唯一的不同,金立是发展当地的代理商,而 vivo 是把国内的代理商带到国外去。

2017 年,还有两个不确定因素,一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不是会继续上升,而是电子元器件的价格是不是会继续上升。这些都会让智能手机商场越来越保守。

智能手机的镣铐已经越来越越紧,大家只能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差异化竞争。当然,和手机配套的产业,比如智能家居、比如物联网、比如移动 VR,市场还远远没有被开拓出来。

或许,也到了我们该少关注一点手机的时候了。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