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茂名市优秀教师”杨晓燕
最是林间多情燕 唤得春来桃李芳
——记“茂名市优秀教师”杨晓燕
文/ 黄明霞
杨晓燕,广东高州中学语文教师兼办公室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学士,中共党员。从教13载,一路耕耘一路奉献,在教育教学、科研教研、示范引领等方面都取得不俗的成绩。人如其名,她热情开朗、美丽大方,如同校园里一只多情的燕子,播洒着爱心和热血,传递着智慧和希望,收获着成功与喜悦!她被评为全国科研优秀教师、茂名市优秀教师、高州巿教坛新秀、“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直属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收获满怀,但杨老师依然不忘初心,始终衷情于教书育人,情系科研教研,热情示范引领,她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年年岁岁、始终如一,甘做春之使者,唤醒满园春色、赢得桃李芬芳!
衷情教育,不忘初心
杨老师成长于教育世家,对教书育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她始终铭记家族祖训:教育是积德积善的事业,值得用心用爱去经营。从教以来,她不忘初心,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关心学生,对学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教会学生科学知识,还教会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会做人”。她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每天早到晚归,甚至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回校做好有关工作,甘于奉献,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凭着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艰辛的耕耘,她工作表现出色,受到领导的肯定、同行的赞同、家长的信赖、学生的尊敬。
在班主任工作上,杨老师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 “民主管理”的路子,形成自已独特而有效的管理模式:①班干民主选举,竞争上岗。这样的民主管理,使有魄力的学生成为班中的“领头雁”,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②学生民主提议。合理化建议则采用,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管理班级的组织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③每月进行民主评议。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增强学生的荣誉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好,学习气氛浓厚,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她还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与同行交流学习。
杨老师坚守“教书只是匠,育人方为师”的理念,坚持“勤勉努力,全心奉献”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善于诱导、关心学生,言传身教。对一些思想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学生,先进行细致的了解,从各方面关心他们,循循善诱,使他们觉得教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她努力做好“培优转差”的工作,整体上采用了“手拉手”的方法,对优生采用“严要求、善创新、高效率”的培养模式,对后进生采用“善诱导、善激趣、逐提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目标、榜样、荣誉激励教育。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风学风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如她负责的高一(20)班的李进豪同学,成绩不理想,纪律涣散,性格暴躁,杨老师深入了解他的个性——热爱体育、好胜、爱面子,同时发掘他的优点——好动、篮球出色,便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组建班级的篮球队,从选员到训练到制作球服到组织比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就有了质的改变:尊师守纪,勤奋学习,荣誉感强。他带领班级篮球队获得了高二级篮球比赛第三名,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热爱教学,不断创新
杨老师热爱文字,最爱语文教学。在她看来,语文天地是一片自由广阔、美好芬芳的原野,她愿意陪伴学生驰骋,去发现美、去增长智、去懂得爱。因此,她的语文课堂,灵性飞扬、快乐无限、精彩不断,深受学生喜爱、同行认可。
在语文教学上,杨老师注重素质教育,致力于学习方法的传授和知识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高度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学习方法和技巧的传授;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结合,让学生在如沐春风中接受知识。课堂上让学生多阅读、多写作、多提问、多辩论、多表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力图构建一个内外综合、师生互动的“大语文”、“大课堂”的教学模式,使语文课从封闭的“课堂型”向开放的“活动型”转变。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活力,体现了他们的个性,不断引起他们理解、探索、表现的欲望,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教学中,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现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
杨老师教学成果显著,她任教班级的语文成绩都在年级的前列。如2005至2006学年,高一(19)、(20)两个班语文成绩稳居全级第一、二名,培养了叶志芬、张雯等一大批语文尖子。2007至2008学年, 任教高三(5)(6)两个物理班语文,学生高考成绩辉煌,总分600分以上有19人,上重点线56人,两个班语文单科120分以上15人,在年级8个物理班中居第二和第三名。2008年以来, 她连续六年任教毕业班语文,其中2009—2010年度、2011—2012年度任教高三(1)班、高三(2)班重点班。2009年高考,高三(4)班语文平均分103.39,占八个物理普通班中第一名,120分以上的尖子生最多,共有6人。2010年高考,高三(1)班语文平均分116.56,占全级第一;尖子生人数最多,其中130分的有2人(梁志艳、梁万利),进入省前100名,茂名市前10名;120分以上的有26人。2012年高考,高三(2)班语文平均分占全级第一,尖子生人数最多,其中张德钧132分,全校第一。
对于教育教学,杨老师深情如一,正如她所言:“因为热爱,所有出色;因为有情,所以有为。”
情系教研,不懈进取
杨老师与时俱进,有开阔先进的视野,她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实践中,既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因此十分注重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积极撰写教学教研论文,以此巩固了教育理论知识,加深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强化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了科研、创新能力。
她撰写的论文屡获殊荣:《略论小班背景下的语文分层教学》发表在《语文月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2014年第7期;《爱上你的美—浅论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获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会议交流一等奖;《浅论现代教师的发展对学校改进的重要作用》获广东省教育学会论文三等奖。《阅读教学中的“知人论世”》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学术讨论会征文二等奖。《浅论高考作文立意如何深刻》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学术讨论会征文二等奖。《民主平等 和谐共乐—浅谈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障碍与突破》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学术讨论会征文三等奖。《合作探究 教学相长》获高州市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茂名市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让阅读成为“悦” 读》获高州市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茂名市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撬动课堂教学的支点—浅论课堂提问的技巧》获高州市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茂名市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面对新课程改革,杨老师努力把握语文最新的改革趋势。在教改方向上,她在求实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展了 “开放式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等尝试,其中“创新式作文”教学尝试深受学生喜爱。杨老师每学年都主动承担全市或全校的公开课、试验课或示范课。《车队与红灯》、《登高》和作文试验课《设计》引起热烈反响,同行一致认为其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教学理念好,有创新思维,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其中,《新闻类题材压缩语段》被评为茂名市优秀课例一等奖。《车队与红灯》被评为高州市优秀课例;《正确使用熟语》、《登高》被评为高州中学优秀课例。
杨老师坚信:在新课程背景下,时代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上,才能成为教学改革、教学科研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她积极主持课题研究,主持了茂名市级课题《在大语文阅读理念下开展体验式学习探究的研究》,以及高州市级课题《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培养》,均已结题。
热情引领,不遗余力
杨老师作为学校的教学中坚力量,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乐于指导青年教师,言传身教、热情大方、毫无保留。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时,她注重培养年轻教师,在业务上“传、帮、带”,通过听课、评课、研磨等活动,尽力帮助年轻教师进步,有近10名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业务突出,如朱健文、余婵等都已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上的公开课多次获校、市级“优秀课例”,他们在高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都获得高中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她经常和年青教师们一同研究教材教法;一同设计教学方案;一同探究新的教学渠道、教研信息。此外,对前来我校实习、交流的老师也倾囊相授。
2009年9月,杨老师任职为学校女工委主任,2012年2月兼任学校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党务工作。在行政工作中,她坚持大局意识,坚持“学校为先、教职员工为重、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谦虚律己”、“热情服务”、“团结协作”的态度开展每一项工作,使学校很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师杨晓燕说:“为什么我愿做杏坛上快乐歌唱的燕子?因为我心中有爱,有责,有追求,有希望。”是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能用“爱”去培育,用“责”去担当,事业上追求卓越,生活中充满希望,这样,便能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一路歌唱一路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