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匹野马,她用11年时间只做了一件事
关于马的故事,大都催人泪下。电影《战马》中,战马乔伊和艾伯特生死与共。电影《马语者》中,14岁的小斯嘉丽,通过抚慰挽救一匹极赋灵性的马,治愈了自己的内心。电影《方糖》中,幼年丧母的诗恩与一匹叫雷鸣的马更是亲密无间,诗恩视雷鸣为亲弟弟。
点击播放
GIF/1039K
有人可能会说了:“我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其实,马匹和马具的购买虽然有些昂贵,但进行马术基本课程的学习并不算是“高消费”。贵族运动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富人运动,这个贵族更多是指精神、品格范畴的东西。
点击播放
GIF/1054K
今天,必见就给大家带来一位马术教练的故事,从马工到马术教练,从盛装舞步到场地障碍,她信奉自己的信仰,遵循骑士精神,策马奔腾,不负韶华。
她叫耿亚蕾,和马接触已经11年了。
在从事马术行业之前,她在特警学校待了三年,每天超负荷的训练让警校一半的学生都熬不住退学了,但是亚蕾一直跟自己较劲,最终坚持了下来。
从小就是个女汉子的亚蕾,在别人的眼中,一直都是个酷酷的女孩。现在,她是北京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的教练,每天过着“驯马喂马、春暖花开”的生活,让许多追求生活真意的人羡煞不已。
虽然经历风吹日晒,满身都是马的味道,但是亚蕾的内心却是享受的。那种驰骋在马背上驾驭自己生活的感觉,无比自由。自从开始练习马术,亚蕾几乎到了爱马如痴的地步,她的家里摆满了和马有关的物件,台灯、地毯、挂钩……
在俱乐部的日子里,她吃了很多苦,从马上摔下来也是常有的事情。一次练习的时候,马在过杆儿的时候拒跳,亚蕾重重地摔在地上,嘴上鲜血直流,最后去医院缝了好几针。但是即使这样,她依然没有动摇过。
马术,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对亚蕾来说,马更像是她的孩子,她的朋友。虽然小说里都说“马通人性”,可是现实生活中跟马说人话是很困难的。
每天和马相伴,亚蕾会在训练之余跟马儿们聊天,虽然在外人看来是自言自语,但是她觉得,马可以感受到她说话的语气和节奏,从而感受到她的心情。
有一次比赛,亚蕾骑了一个特别难驾驭的马,在比赛途中摔下来后,她感到特别失落,觉得很愧疚,赛后亚蕾去马厩看马儿有没有受伤,马儿好像感受到了她的情绪,过来蹭她,好像是在安慰她,那种温暖的感觉如同亲人一般,止不住的泪水从亚蕾眼中夺眶而出。泪水打湿了冷峻的脸庞,却感动了温柔的心。
其实骑马的好处特别多,它是主动与被动运动的最佳结合。骑马能减肥、减压、锻炼肌肉和骨骼,骑马半小时相当于慢跑2.5公里,相当于打一整场激烈的篮球赛。最重要的是它能改变人的气质和心态。
骑马还能唤起人内心深处潜藏的自信,增强人对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缓解孤独和压抑的情绪,愉悦身心,人们能够以此获得极强的成就感。
骑马,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体验方式,但现在国内对于马术这项运动的认知相比其他运动要少很多。中国马术没有群众基础,属于小众运动,虽然中国也有广袤的草原,但马术不等于骑马。
中国在硬件和技术水平和欧美澳等马术强国差距很大,马术运动在中国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真正能体会到马术魅力的人,大概也是像亚蕾这样从事这项职业的人。放开内心的欲望,就是喜欢和马儿在粘一起的感觉,以马为梦,这样才能在马背上获得那种如痴如醉的感觉。
作为一名马术教练,亚蕾在与马为伴的日子里,学会了宽容和信任,责任与关爱,勇敢与超越,不服输、不低头,而这些都是马术界所认可的“骑士精神”。
马术的世界里,没有“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落寞,也没有“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离愁别恨,只有“马作的卢飞快”的磅礴气势,和“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怡然之情。
与其面对职业里的慌忙错乱
不如相携挚友
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