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高中生20美元做出价值11万的救命神药?事情传得太夸张 较真
流传说法
今天早上,一篇名为《几个中学生20元破解抗艾滋神药,奸商卖11万!现实版生活大爆炸》的10万+文章刷屏了。按文章的说法,一群包含数名华裔学生在内的悉尼文法学校高中生,像《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一样,做出了“震惊了整个世界”的成就——他们重新研究出了一种专利“抗艾滋神药”达拉匹林的主要成分,这个药在美国曾从13.5美元一片一夜间涨到了750美元,公司老板马丁·什克雷利成为全美国人人讨打的对象。这几个澳洲中学生,正是为了打他的脸才去做这项研究,并且成功了。许多网友盛赞这几位澳洲中学生,说他们身上同时体现了智慧和勇气。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且看《较真》的查证。
查证过程
这几位中学生的研究成果“震惊世界媒体圈”是真的,因为媒体对药物研发缺乏了解,这个成就实际上并没有在化学制药界引发波澜
知名制药博主Derek Lowe认为媒体对此事件有诸多误解
在这篇微信10万+文章流传之前,国外媒体事实上已经纷纷报道这起事件了。正如流传文章中的截图说的那样,BBC的报道标题中就向马丁·什克雷利喊话,而悉尼先驱晨报更是说这几个中学生“扳倒(take down)”了什克雷利这位“全世界最被讨厌的人”。要知道,这些中学生提取出的3.7克药物原料成本还不到20美元,而同等质量的药物在美国售价将高达3万5到11万美元。结合此前关于达拉匹林涨价争议的报道,这给人一种印象——几位澳洲中学生在科学上做出了了不起的重大成果,破坏了什克雷利垄断“神药”的野心。
这个说法与实际情况是有很多偏差的。在科学杂志网站(sciencemag.org)写博客的知名制药专家德雷克·罗伊(Derek Lowe)专门撰文介绍了实际是怎样的情况。按照他的说法,达拉匹林(Daraprim)在实验室中并不难制造,事实上很多药物都这样。这几个悉尼的中学生并没做出任何突破性成就,他们只是完美地遵循了一个合理的实验室制作该药物的步骤,把东西做了出来。但任何一个有能力的有机化学家都应该能把步骤复原出来。对于这一点那几个中学生的老师应该清楚,这几个孩子也应该很清楚。在罗伊看来,这是一堂有机化学课的完美习作,但放在媒体头条上显然是被吹嘘得过度了。
达拉匹林也不是什么“神药”,不应过度渲染澳洲中学生成果的意义
另外,达拉匹林也不是什么“神药”,这只是一个“通用名药物”(可以理解为阿司匹林这种中国很多药厂都可以生产的仿制药),1950年代就已经诞生。最初的专利期实际上早就过了,按理说现在应该作为一种廉价的普通药在市面销售,但由于美国药物政策的一个漏洞,才被什克雷利夺取了定价权并高价销售。而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以及在美国以外的地区,都能被廉价买到。在澳洲本地,这种药甚至便宜到一片只要0.18澳元,任意药房均可随意购买。事实上,达拉匹林是一种小众特效药,只对特定的病人起作用,每年美国也就数千人服用该药,并不是对所有艾滋病人都有作用,治疗艾滋病也非该药主打功能。
而且,即使达拉匹林非常重要且在全世界都很昂贵,也并不能够在实验室制作并销售。一来正如什克雷利转发的一条twitter说的那样,在很多车库都能弄出药物的有效成分,但你要敢拿去在美国这种专利保护完善的市场卖,肯定会被罚得很惨。二来如罗伊说的那样,要是想让生产出的药能被口服,那你的生产环境要在方方面面都能通过详细检测才行,另外还有很多方面的要求,最简单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线的要求实验室就无法达标。难怪什克雷利嘲讽媒体,说这些中学生弄出来的药跟他所拥有的正规厂商生产出的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这几位澳大利亚中学生被推崇,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对“奸商”很不满
“达拉匹林风波”真正暴露出来的是美国药监局FDA在药品政策方面存在漏洞。事实上,达拉匹林这种通用名药物,如前所述,使用的人很少,少到按现代标准生产无利可图,如果定价过高,其他厂商会弄出廉价版。所以这种药往往就会无人生产。FDA为了让药厂觉得有利可图去生产这种药,设立了专营权制度,即在一定时期内只准由某个厂商生产,并享有定价权。这就是“奸商高价卖达拉匹林”的来由。这种事情之所以只在美国发生,是因为其他国家在通用名药物方面执行的是不同的政策。什克雷利正是利用了这一漏洞,高价买了排他性的专营权,自行制定高价格,以期追逐最大利润。不过,事情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因为达拉匹林是可以医保报销的,绝大部分人患者并不真的需要花费750美元才能买到一片,一些政府项目的受益患者甚至只需要1美分就能获得一片达拉匹林。所以说,把几个中学生视为“打脸英雄”肯定是夸大其词了。
“最被讨厌的男人”、“达拉匹林涨价风波”的肇事者马丁·什克雷利
但不管怎么说,达拉匹林从13.5美元一片一下提升为750美元是事实,即使患者不用花那么多钱,那也得由其他人买单,这场风波还是引发了广泛不满。而且,据很多分析,什克雷利财技了得,预先就做了部分药企股票的空头头寸,然后借助风波引发的对制药业的不满以及希拉里就此而作出的整顿制药业言论,药企股票价格一跌他反而大赚一笔。这就更加引人愤恨,难怪他被称为“最被讨厌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几位澳洲中学生的举动被解读为挑战制药巨头的勇气之举,广泛被人称颂,就很好理解了。
结论
澳大利亚的几个中学生确实在实验室做出了“达拉匹林”的有效成分,但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并非突破性成就,对此举的溢美之词有许多夸张成分。
较真丨全民新闻查证平台,探查真相,拨开信息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