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什么单反?用一台iPhone4也能拍出独特的西藏 实拍山东农村奇葩民宿 老门板做家具 燕子床头筑巢

远古的召唤,仁龙巴冰川



川藏线从来不缺惊喜,仁龙巴冰川便是。


八月中旬的时候,有幸去参加山南民族文化节,返程的时候居然没了机票,既然飞不回去,只好选择别的方式,开车出川藏。第一天先到林芝,第二天就到了然乌。 然乌湖是川藏线上非常著名的景点,晚上住在然乌湖边的青旅,老板跟我们说,离这里不远有几个冰川,来古冰川早就声名大噪,另外一个叫仁龙巴冰川,不巧我们要尽快回到成都,带着不能领略的遗憾,早起连早饭都没吃就开始赶路。




本来,过了然乌湖左拐,就踏上318国道回家了,只是然乌湖的客栈晚上没有电,导航用的手机没电关机了,左拐的道路没找到,突然路上的车少了,风景却更美,走了半个多小时才懵懵然意识到,迷路了。手机充上电,原来仁龙巴冰川就在眼前了。藏民迷信雪山,而这一刻,我们也迷信了起来,原来,我们的愿望它可以听见。




首先提醒我们走错的是这幅画里藏民的帐篷和如洒的牦牛,这里是深入藏区的道路,而不是车辆穿梭的318。一抬头,仁龙巴冰川就在眼前,此时此刻,为赶路而心急火燎的心情荡然无存,有的只是迷惑,原来雪山真是如此之神奇,居然冥冥中领我们前来拜谒。




可能是谁拍了来古冰川美艳的照片,让这个离我们不足十公里的冰川名声大噪,不过据说来古冰川更难接近,因为隔着一条河,而仁龙巴冰川开车就可以到冰川脚下,居然来的人还很少。进入到仁龙巴冰川,有当地人收费,对话简明扼要:“想去看吗?”“想”“100块钱”“好”。




就这样,我生平第一次站在冰川脚下,冰川的寒气扑面而来,仰首间,雪山巍巍峨就在眼前,天地间居然有如此令人失语的存在,不知这个是不是传说中的来古冰川,但是比较远,鉴于我们的时间紧迫,还是先去近一点的冰川感受一下攀登冰川的艰辛吧。




虽然盛夏,雪线退隐,冰川融冰的动力划破山脊,刀锋般的脊线更加明显,北方虽然多山,但不经风,不是被西北的尘沙掩埋,就是被日久天长的风蚀一点点变成塬,最后剩下的几个山峰也被登山者踏平,变得平易近人很多,而青藏高原的山虽经历千万年的风霜,但却更棱角分明,冬覆以雪,夏示以刃,傲于天地间。




跟来古冰川的一水之隔不一样,仁龙巴冰川是一座可以攀登的冰川,因为是偶遇,没有准备充分,我只能在山脚下看同行的伙伴去冰川上得瑟,至于说为什么没有上去,第一,早饭没吃,第二,脚底不防滑,第三,身上的衣服太少。攀登冰川,最好吃饱饭,穿暖衣,脚底下踩着冰爪,毕竟夏季的冰川里有很多融化的冰洞,看过贝爷的节目的人都知道,掉进冰洞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林芝、波密都是川藏线上以雪山著称的地方,我们这一路的雪上运气都很一般,不想在这里遇到了雪山旗云,风里带着的水汽,过了雪山之后,一部分被冰山吸收,另一部分被冰山凝结成了水蒸气,也就变成了云朵,如烟如幻。




冰川脚下,是融冰之后的小冰块。在冰盖上走了两步,身背两台相机,脚下又打滑,尝试了几次之后,我还是没能登上冰盖去看一眼冰洞,只能遗憾的在冰盖下边拍这些正在消融的冰块。温室效应让地球屋脊上的皇冠日渐消退,但或许我们可以做的也很多。




冰川脚下,有藏民居住,这里藏民除了放养牦牛之外,还有挖一些冬虫夏草卖,听同去的朋友说,价格也不算贵,我们来到山脚下藏民的帐篷,门外的藏獒甚是威武,让人不敢靠近,在屋里喝了几碗酥油茶,味道咸咸的,不过马上就不饿了,身上也温暖了起来,臧家的姑娘正在湖南上大学,非常漂亮,可惜已经结婚了。为避免泄漏人家姑娘隐私,还是上小朋友的图吧。




这里见到的最多的动物就是牦牛,羊只有很少的几只。牦牛跟藏名的性子差不多,不急不缓,就好像这只牦牛,自得其乐的趴在花丛中,有一脸来拍我呀,姿势表情都给你摆好了的样子,悠悠然的生活让人羡慕不已。




高原上生存条件艰苦,但却生长了最具生命力的植被和最坚强的信仰,冰川之下尤是如此,这漫山遍野的菊科类植物,虽然我叫不上名字,但是它们却挺过了高原上冰川下严寒的夜晚,在这里尽情的开放着,有一整子,我特别想好好的研究一下高山草甸,想要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可是植物学这门学科实在是博大精深,到现在我也只能勉强记住一些北京周边常见植物的名字,稍微多一点就察觉脑容量的狭小,这个世界博杂的很,也因此,才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再回首来时路,远处群山耸峙,犬牙交错的山峰排成一把大剧,狠狠的拉开天的帷幕,飞鸟难渡,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如一张自由散漫的网,交错着像然乌湖方向流去,此情此景,难免生出高歌一曲的冲动,人生几何,能从擦肩而过的郁闷变成恍然大悟一般的惊喜,迷醉于山水之间的感觉,大抵如此吧?




半天过了,我们都忘了自己是迷路才到这里的,居然不顾附近没有维修的危险,玩起了豁车,在冰山融水里冲完了水浪,才想起我们还有抓紧时间赶路的任务,还没有离开,就已经计划下次来的时候,带上帐篷和投影,在这雪山下燃一丛篝火,与这里的朋友同欢,不过是跋涉千里的事嘛,值得的。




逐渐远行,雪山的影像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更美、更迷人、甚至更加神奇,仿佛挥手告别,又似在依依挽留,那种缘分妙不可言的感觉再次移上心头,原来雪山是如此的好客,愿我们日后重逢。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