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公园,藏在内心深处的羁绊
点击播放
GIF/19K
对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一直充满喜爱。
回想初中时第一次从一本美国摄影集里看到大峡谷国家公园,我就被眼前景象惊叹得目瞪口呆:夕阳如血一般绚烂,将峡谷两侧的群峰渲染成赤红色。空荡荡的大峡谷,除了天边那悄悄升起的银色月亮外,没有任何人类的踪迹。
那番空灵的景象,如此惊心动魄、震慑人心。那一刻定格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直到今日。也是从那一刻起,我记住了“国家公园”这四个字。
大提顿国家公园
与国家公园的初次接触
清晨五点,我们启车前往大提顿国家公园。
天空还是深蓝色的一片,依稀还能看到点点繁星。我们随着GPS的导航,沿路来到了蛇湖。漂流的橡皮艇已经停靠在河边,准备带着心情雀跃的我们开启一趟充满惊喜与未知的国家公园探险之旅。
这是我们在大提顿国家公园的第一天,也是我在美国五年里第一趟国家公园之旅。
看到大提顿公园,也许很多人都充满陌生。然而在美国,这里却是比黄石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更受美国人喜爱的国家公园呢。黄石的美在于其绮丽多姿的地貌和惊叹于世的地热景观,而大提顿公园位于黄石公园南部,面积比黄石公园小,景观多样性也不如黄石公园,却被称作“最美的国家公园”。
当我们真的身在大提顿国家公园内,才完全理解到她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壮丽和秀美。
大提顿国家公园主要由长达 60 公里的提顿山脉组成,整个山脉拥有 8 座超过 3658 米的山峰,7 个湖泊珍珠般地散落在山脚,而在山脉里则隐藏着有上百个高山湖泊。在大提顿,人们可以登山、徒步、骑行、攀岩、划船等,探险体验十分丰富。
蛇河漂流
全方位浏览森林雪山
与大提顿公园的初接触,是清晨的蛇河漂流。
蛇河是美国西部的一条主要河流。源于黄石公园南部,最终在华盛顿州汇入哥伦比亚河。大提顿公园内的杰克逊湖(Jackson Lake)就是蛇河流经的第一个大湖。它的水从杰克逊湖大坝(Jackson Lake Dam)倾泻而下,在沿途洼地绕了一个大弯,构成了一块不大的湿地,形成河流的缓冲地带。这块湿地有多处水面,植被非常茂盛。
清晨的蛇河,在晨曦中格外柔和平静。四周温度非常低,看不到人的踪迹。
陆续的,河岸边集结了前来一起漂流的游客,我们陆续登上漂流的橡皮艇。一个橡皮艇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从香港专程到此一游的老夫妻,也有携家带口从辛辛那提赶来看山看水的美国人。
船夫在大提顿工作了十几年。他是一名环保主义者,熟知这里的历史和文化,对动植物的生长习性了如指掌。
漂流过程中,因为温度太低,每个人都冷得有些麻木,唯独他的声音时不时在我们耳边响起:“快看岸边那棵树!看,一只雄鹰”!“你们今天太幸运了,居然这么早就碰到了麋鹿,还是妈妈跟儿子,哈哈哈”。“你看到岸边那个小屋吗?那原本是个超级有钱的富豪的私宅,后来他捐给了公园,现在是我们的了”……
在蛇河漂流与以往的漂流体验不同。在这里,漂流更像是一个便捷的交通工具,让我们得以在短短两小时间,最全方位地浏览大提顿公园的地貌。我们随着蛇河水流,时急时徐。河床有一定的落差,因此高地起伏之间,虽然不会出现过山车一样惊险刺激的离心力体验,却也不会平缓乏味。
两岸森林密布,偶尔可以看到麋鹿、鹰、野牛等野生动物。蛇河两边开着各种鲜花,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楚楚动人。河水清澈见底,放眼望去,河面上倒映出岸边绿色葱葱的松林及松林后一座又一座连绵起伏的雪山山峰,美的让人心醉。
当终年积雪的提顿峰第一次远远映入眼帘时,天地之间放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如此强大又带着婉约娴静,一下子就滤走了积攒在心底的焦躁情绪。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爽朗,让我整个人为之一振。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在上世纪曾喊出的那句经典:“群山在呼唤,我必须离开”!
珍尼湖徒步
大提顿公园的颜值担当
徒步观赏壮丽的雪山与湖泊也是大提顿公园必不可少的体验。公园里徒步线路非常多,共有超过300公里的设计步道,既有简单轻松的徒步,也有耗时多日的艰苦远足。山谷小径往往较为简单适度,而峡谷步道则更为艰险刺激。
珍妮湖(Jenny Lake)是大提顿公园的颜值担当,湖光山色风景最佳。她坐落在缇维纳峰(Teewinot)脚下,是一个六万多年前冰川融化期形成的巨大湖泊,一年四季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景。
虽说她是个冰川形成的湖泊,却丝毫没有冷冰的感觉,总是呈现出一种静谧悠然的姿态,散发着天然的高贵气息。俯瞰珍妮湖时,远处峻峭的山峰倒映在通透的湖面上,就像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隔着湖面远望,大提顿山在碧蓝湖水的衬托下更显得雄壮伟岸。
欣赏珍妮湖的最佳体验方式,莫过于户外徒步。珍妮湖附近的徒步路线,是大提顿公园里最热门的路径之一。可以攀爬到湖对岸的山上,俯瞰整个珍妮湖。
珍妮湖周围有好几条不同的徒步步道,难度各异。我们先搭乘四四方方的旅游船(shuttle boat)抵达了湖对岸,与刚爬完山等在这里准备过河的“各国友人”默契得打了声招呼,然后就沿着短途步道(Inspiration Point Trail)向上爬了。这一条徒步路线,据手册显示,难度适中。
一路上,地势高低起伏随处都是,但也层层美景迎面而来。阳光在茂密的树林间穿梭跳跃。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了水流的声音。一抬头,隐藏瀑布(Hidden Fall)就赫然出现在眼前了。
到了瀑布这里,可以选择下山,也可以继续向上爬。我们这三个两天内睡了不足6小时,步行超过12英里的女汉子,决定一鼓作气,继续向上抵达半山腰的瀑布峡谷(Cascade Canyon)。事实证明,这是个多么正确的决定。来到半山腰,就可以俯瞰整个珍妮湖了!这一刻,青山绿水,珍妮湖的美景和远处的提顿峰相得益彰,真是心旷神怡!
这一路徒步过来,真切地感受到美国人对徒步的热忱。在他们看来,户外徒步便是与大自然最直接的沟通方式,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过程,更是一个重塑人与大自然关系的享受过程。
走在环湖步道上,一路穿行于密林之间,时不时望一眼身边的珍妮湖,不禁觉得她就如同一颗蔚蓝色的宝石,任何声响都好似能惊扰到她神秘又宁静的气息。这一幅画面,当真是冰川偎依着峡谷,湖水倒映着蓝天,飞瀑倾泻,溪水长流,如此人间美景实在可遇不可求。
蛇河观景台
遥望雄伟的大提顿峰
在离开大提顿前,我们特意去了著名的蛇河观景台(Snake River Overlook)。在这里,最后一次遥望大提顿峰的雄伟壮丽。
1941年,美国国宝级景观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在这里留下了一张闻名于世的黑白照片——“蛇河”。照片里,在巍峨的提顿峰前,蛇河优美得绕出了一个漂亮的S型拐弯,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线条美感让人过目不忘。
Ansel Adams镜头下的蛇河
如今这里因为树木茂盛,已经很难再看到当年亚当斯镜头中那个完整的拐弯了。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人们在此观景时出现意外,公园内罕见地修建了一个半人高的围墙。为了能够透过茂密的树木,近一些看一眼蛇河全貌,有些恐高的我也克服了内心的恐惧,颤巍巍地爬上围墙,拍下了这张属于自己的“蛇河”。
走在回程路上,从后视镜看着一点点远去的大提顿国家公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细雾中飘渺渐露的群峰、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雄鹰、原始森林中倾泻而下的束束阳光……这一切都给我带来一种莫名的感动,让我心里从始到终都满是谦卑和尊敬。
后记:美国国家公园是内心深处的羁绊
1916年8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签署了《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法》,标志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的正式成立。这部法律规定,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使命是:“保护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和历史遗迹,在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同时,不得破坏这些场所,并将之传诸后代”。
2016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整整100年。在这个百年历史的系统内,不仅有现存59所我们所熟悉的,包括黄石、大提顿、优胜美地、大峡谷在内的国家公园,还有其他我们并不很熟悉的公园设施,包括国家纪念碑、历史公园、国家纪念馆、保护区、景观公园等。这个庞大的公园系统在美国占地面积超过了大多数州,也超过了中国的大多数省,更超过了欧洲的大多数国家。
每当美国朋友们谈起国家公园时,言语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崇敬,这让我不禁好奇,除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物能力外,国家公园到底还有哪些特殊之处?
在一篇描写国家公园系统的文章中,将它形容为这世间“最有格调的项目”,因为大自然的产物既不属于发现它的那个人,也不属于投入资金维护的那个人,甚至都不属于发现它的那个特殊时代。它们的存在只是体现了造物主的创意,所以应当被赐予这世间的每一个人。让所有人,无论出生在哪个年代,无论背景如何,都有资格欣赏到这种上天恩赐的美景。
这大概就解释了国家公园之于美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重要意义。在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蕴含着传统价值观和开拓精神的相互交融,表达了人类对自由和独立的无限向往,也象征了勇敢的荒野精神是如何带领人类一点点创造历史。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存在让世界各国人民可以远离凡尘俗世的喧扰,被超然的力量带入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神秘与辉煌中,在宁静深处感受到某种深刻和永恒。她们的美具有着一种强大的治愈能力,让我们疲惫的心灵得以复苏,重新获取有关生命的新知和再一次整装出发的新鲜活力!
鲁鲁桑
现居美国波士顿。是一个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的白羊座女纸。
图 | 鲁鲁桑&网络
· · ·
原创内容,欢迎分享
转载请联系旅人説微信公众号,擅自盗用将严厉问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