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傲慢与冷漠,小凉山的路这样难走,我们该如何面对?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想写这篇文章时突然听到了汪峰的歌曲。


前几天我写的《小凉山:走近你,让爱与温暖走进你》,发到各个媒体后,并没有产生太大反响,远不如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传播,但却出现了一些非常“冷血”的留言。


快报上的留言:






搜狐上的留言:




小编公众号留言:




还有直接微信我,要我停止发放衣物:




但最恶毒的是这个,直接微信给小编发难!






而此时小凉山的爱心志愿者马长英刚刚从乡里回来,有爱心人士捐赠了300元钱,她给一位独居的孤寡老太太买了一些生活用品,米、油、一些糕点,还有一双28元的棉鞋。




这个独居的孤寡老太太每年只有“不孝儿子”给的50斤大米生活,平时只够喝稀粥。没有钱买鞋,一年四季光脚...






这老人只有几十块钱的低保,一生没有摸过百元人民币...




在马长英背着两个月的孩子给老人送东西时,他的老公正开着三轮车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去往三十公里外的县城取由辽宁“阜新爱心屋”捐赠的七十个包裹,这里装了5282件过冬的旧衣物,马长英说他们这里有大量的老人和孩子需要,这些留守的老人与孩子处境非常凄惨,老人没有钱,孩子没人管...




但此时有人举报马长英了,说她是骗子,三轮车本来就是她家的,不是新买的,她在骗钱。




关于这辆三轮车的起因是,第一批邮寄了十个包裹,马长英自己坐车去县城取,花的车票钱不算,雇佣一台车子拉了回来,运费是150元,这之前有好心人捐助了100元,不足部分她自己掏了,这些衣物运回来全部发给了本村最贫困的群众。


接下来是七十个包裹,我问如果拉回村子需要多少运费,她说如果雇大车,需要600元。而接下来这些衣物还要各村发,今后还会有大量的衣物邮寄给他们...运输是必须要解决问题。


她说同老公商议了,想买一台二手的三轮摩托,以后就可以自己拉了,也可以多跑一些周围的村子。


根据我这些年在四川、青海、云南做公益的经验,捐赠旧衣物这事必须要有当地爱心人士的参与,他们了解情况、爱心参与,是保证能发到贫困户的关键,我非常支持他们能有自己的交通工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做好这件事。


我决定帮她筹集这笔款,于是在上篇文章的后面引导语上说,如有打赏,都给他们买“爱心车”。结果因为这篇文章打赏太多,我的微信公众号“打赏”功能被关闭了,并不听解释。


但关闭前还是筹款3709元,加上别人另给的890元,都转给了马长英。她高兴的发朋友圈“我家有车了”...




但这台车是谁的?怎么买的?她没有同我们说,只是说花了5000元。


有人举报后,我马上找她核对,她说出实情:这车原来是她老公公的。


她说他们家里比较复杂,她的公公、婆婆也都在外面打工(她丈夫原来也出去打工,现在他们有一岁半和两月大的两个孩子,照顾不过来才回来),后来婆婆打工时同人跑了,而老公公在江苏打工也有配偶,现在那边生活,家里的房子和车都要卖掉的。


平时他们与公公也不是在一起,分开另过,财产也是分得很清,公公对他们也没有照顾,连孩子也不给花钱的。


这辆三轮车本来已经卖给了别人,卖价是7000元,但那人只给了5000元就再拿不出了。她老公同自己父亲商量一下就要回来了,他们自己“买了”。5000元给了那户没有交易成功的人。


她给我看了行车证、身份证,她兴冲冲的觉得做好事,却有人这样说她。她觉得委屈,哭了一个中午,眼睛都肿了。


哭过后她就背着孩子同老公去三公里外“发光村”发衣服。


开始人们并不相信,哪有这好事?没有几个人来,只好求助村长,打电话叫人。




人们兴冲冲的来了,十几包衣服很快发完了。




就连村长也挑了一件西服穿在身上,他媳妇挑了一包高兴背回家。




然后老公又去30公里外的县城里拉,车子太小了,每次只能拉十几包,又拉到不远的“下村”发放。




往返一次县城拉衣服要四个小时,但他们并觉得太累,一是年轻,另外是觉得做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但最后一次去县城赶上了堵车,马长英的老公还被别人给撞了一下,回来的时候天晚了,完全是走夜路,而此时马长英的家里也等满了人。今天的前两车都是给外村了,本村还没有发,人们都在等着。


终于等回了老公,人们又是欢天喜地的把衣服挑走了,一件都没有剩。马长英的鞋烂了,想挑一双,但都没有机会...




而较晚赶来的人更是衣物都没有看到,马长英对他们说明天还有一车,十几包...


晚上白天给我留言的“杨夫人”举报马长英的人再次给我留言:




我问她为什么?为什么要阻止我们捐赠?她说“老公是因为嫉妒”,是想“使坏”...


真的非常非常的气愤!非常非常的无语,你也算“彝族同胞”?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你眼里是什么?你就是传说中的铁石心肠吗?


早上起来,马长英的老公去县城拉最后一车,十几包衣物,她将看到的村里穿上“新衣服”人拍照给我,并说“有些衣服不合体。穿上太可笑了”...






她说有个留守孩子得到了三件衣服,一会儿穿一件出来,一会又换了一件,“高兴死了”。




一大早昨天没有得到衣服的人就等在马长英家,等她老公回来。人越来越多...


但快中午时得到消息,他老公拉的最后一车十几包衣物,在路过“下村”是被拦住,接着有二十多人围上了,有的人连鞋都没穿,把车上的包裹抢光了...


马长英同老公吵了起来,骂他废物,但有什么用?衣服是被那些留守的老人抢去的,“她们也是太冷了,想衣服想的发疯了...”“跟老太太是没法讲道理的”...


马长英家还等了很多人,“一群人站在我家门前等着,衣服还没进我家大门就没了”...


马长英说“本来今天我还想选个裤子穿的,现在啥都没有”,“我都没衣服穿了”...


马长英没有经验,这次虽然发去了七十包衣物,五千多件,但发放不够科学和严谨,另外就是“太贫穷”、“太冷了”,村民是太需要了。


不要去责怪这些“哄抢”的老人,物资决定精神,可怕的贫穷与无助,让他们失去了理智。假如他们有保障,有盼头,就不会这样奋不顾身去抢旧衣服,鞋都不穿就出来“抢”了...


“太冷了,想衣服想的发疯了..”马长英气愤之余,说出这样的话!


今天“阜新爱心屋”将再发20-30个包裹给他们,这一次我要马长英一定要科学的发放,不仅自己要“挑一条裤子穿”,也要村里那些需要的人都有衣穿。


后续还会有大量的衣物发给他们,那辆“爱心车”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捐助不会停止,这温暖不会改变。


不需要所有的人都理解,不必所有的人都夸赞。看了这篇文章有些人可以继续怀疑、继续保持偏见和谩骂,但改变不了你,你也改变不了我们。


总有一种力量、一种温情


一种内心的柔软


一种常含在眼里的泪水


把我们召唤在一起


挽起温暖的手...


走!!!


(2016.10.29)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