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霞爆款睡衣买花,59岁富商老公开法拉利砍价

亲历《湄公河行动》中娃娃兵的真实世界 丨 野心视频



摄人心魄的风物都是《野心》的景儿


最上瘾的旅行短视频丨让平淡的生活撒点野


湄公河娃娃兵养成记







激荡的地域和年代遗留下来的东西,随着时间流逝,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呢?


听说很多人去看《湄公河行动》的原动力是彭于晏的完美肉体,阿骚普倒觉得,片花儿里那个举着墨绿色酒瓶,脸上涂着黄泥的娃娃兵,眼神里太多戏。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片段,让我耿耿于怀:警察在枪战中遇上迎面走来的孩子,四目相对时,小孩从挎包里掏出机关枪,二话不说把警察打成了筛子。赶来的高刚击中孩子的肩部,扫射才停止——原来着小恶魔是毒枭糯康手下的娃娃兵。


这小孩儿眼神真酷




孩子眼神纯真,却毫不犹豫地做着残忍的事,这是整部影片最能满足我恶趣味的点。娃娃兵在泰国、缅甸、老挝形成的灰色管辖地带“金三角”地区,是一支十分特殊的群体。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民党残军、坤沙贩毒集团,直到今天缅甸各地方武装帮派的队伍里,“娃娃兵”从未间断过。


行着军礼的小军人们




娃娃兵当中年龄最小只有五六岁,被送到军营的理由大多相同——穷。军营管吃管穿,一年四季的白饭就野菜,还有洗褪色了的迷彩衫。而这些,他们身为农民的家庭无法提供。如果不当兵,未来的生活里只有种地、育子、孩子养大继续种地。已知的命运里看不到任何变数,家里孩子也多,送到军队去让他自己养活自己吧!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孩子被送离家庭,构成了政府军、佤军、贩毒集团娃娃兵的来源。


孩子们在领自己的入伍必需品




娃娃兵吃的是全素的菜,干的却是沾荤腥的活儿。长时间以来,金三角地区武装割据、纷扰不断,童子军就是政府军、联合军为了应对战争突发征召集训的后备力量。这些孩子年少扛枪,每个月能拿到折合人民币二十几块的军饷。他们被按照年龄分成连、班、排,不光进行搏击、射击训练,还要在繁重的训练之后轮流去几公里以外的地方抬回饮用水。遇上转移频繁的部队,娃娃兵更要学会搭建临时的草棚和简易的行军通铺。混过军队的他们,出来之后也大概算得上“全才”了。


饭食十分简陋,孩子们脸上依然挂着笑容




现如今,缅甸政府军和各个武装派别都逐渐意识到,武装冲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特别是2005年之后,当地政府才发觉到,对于要彻底根除罂粟的佤邦来说,大力发展教育是将佤邦由毒源地转型为无毒源区的重要一步。政府的军队不再让这些娃娃兵们上战场,并且将娃娃兵的人口划归到军校。军校制定有合理的学业安排,课余时间依旧对娃娃兵实行包吃包住的封闭式军事化管理。


孩子们穿着军装坐在课堂里




金三角地区越来越多贫穷农户开着家里的破卡车翻山越岭,将孩子送出闭塞的家乡,送进军校。生活的转机就在山的那边等待着孩子们,但与之并存的,是与自己民族不同的语言,和与父母遥遥无期的分别。把孩子全权委托给军校的家长在离开前,都会往孩子手里塞上几百块钱。这些钱,对于一个山里人家来说是几年的积蓄,对于孩子来说,某种意义上却是更像古时候给女儿的嫁妆。


初次走出大山的孩子,好奇地向教室里张望




还记得小时候,时间过得很慢。在寄宿幼儿园里,我脑中反复规划着出逃后回家的路线。军校的孩子们也不例外。五岁入学,成年才算毕业;身边相处十几年的,只有不变的老师和同学,父母不知多久才会出现在学校铁门的外面。几年前,军校的学生中曾疯狂爆发过一场怪病。发病的孩子浑身抽搐,又哭又闹,而且病症从一两个学生迅速扩散到几十个学生身上。老师们求医问药、求神拜佛都不见起色。事件惊动了上级军方,没想到军队领导形式主义的威吓却镇住了学生身上的怪病:“再闹下去,你们就没学上了!”怪病风波从结果上来看,或许是学生们集体谋划的出逃闹剧,但我们无从定论。无论如何,孩子们最终放弃了回到一穷二白的偏远家乡的想法,安分地在军校待了下来。


孩子们发病时的样子十分痛苦




如今,军校的孩子们虽身着军装,却不再是从前手染鲜血的娃娃兵。他们不需要用弱小的身躯扛枪冲锋陷阵,他们与世界上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为将来选择自己喜爱的社会角色进行知识储备。值得一提的是,佤邦地区的军校全部实行中文教学,课本也和我国中小学生用的是同一套。我们背过的《岳阳楼记》,他们也得背。


愿孩子们健康成长




砂石训练场上的踏步声一年年由散乱变得整齐,口号声也从稚嫩转为低沉。娃娃们不再是“兵”,愿他们能够在洁净的土地上,打拼出自己想要的未来。


今日留言


说说《湄公河行动里》让你觉得最酷的片段?


关于金三角的秘密,我们有更多要告诉你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