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家基层政府涉嫌买30亿外资:乡镇政府公司化之恶

医学院都被并入综合性大学,还能培养出好医生吗?

据报道,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表示,很多大学给医学专业学生设置的学分过多,课业过重,学生根本完不成,而且,这种重科研、重论文的学术评价机制,容易导致医学院师生忙于应付科研与论文,临床实践能力下降。

这种情况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2000年左右,我国高校出现了一个院校合并潮,多所独立医学院被并入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后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据某些专家说,合并的目的在于借助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让医学专业的学生也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和社会学教育,而不是只埋头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有利于让他们在工作之后更具人文素养和综合创新能力。

2000年7月,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看上去很美好,其实不然。据调查,医学专业的学生本来就课业繁重,院校合并后,校方又给他们加了一些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等。导致学生疲于应付,顾此失彼。很多教育学家都表示,这样的课程安排容易导致学生跟不上,医学专业水平下降。

而且,话题君(微信:todaytopic)发现,学校在设置那些所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时,也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同高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差别很大,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没有固定的教材和统编的教学大纲。这样的人文教育,质量如何保证?

图片来源:《医学院校合并前后人文课程设置的比较》

大学生不该只盯着自己的专业课,还得有“人文情怀”。这个道理肯定是没错。但是医学是一门很特殊的专业。它需要学的内容与其他大多数专业比起来,内容多,课程难,而且毕业后的工作内容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专业水平必须极其过硬。所以,为了保证医务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医学专业的考试也会比较难通过。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医学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所谓人文通识教育,学生的负担就太重了。

这也是一个全球性难题,每个国家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比如美国的方法是不在本科阶段开设医学专业。想学医的学生必须先修完四年本科,获得理学或者文学学士学位。再申请去医学院就读。最终,通过各项考察的学生将进入医学院进行四年的医学专业学习。

简单来说,美国的思路就是:不是要学的东西多吗?那就多花点时间专心学。而在我国,除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的医学专业有八年学制,绝大多数大学均采取五年制的医学教育。同样的东西,人家学八年(四年普通本科加四年医院专业),你学五年,那你肯定不是特别累就是学不好。

为什么我国不能推广八年制的医学教育呢?成本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推广八年制,无论是教学成本还是学生的花费都会增加。

国外医学院的教学成本和学费非常高,以美国为例,即使是本地居民在公立医学院就读,一年学费也要上万美元,这些还不包括学习期间的书费、住房和其他生活开支。而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设立丰富的奖学金项目,制定宽松的贷款政策。据资料显示,大约有81 %的美国医学专业学生,其学习和生活费用都是通过贷款解决的。贷款可选择联邦家庭教育贷款(FFEL)、医学教育助学贷款(HEAL) 等方式。

这里插一句,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美国医生的收入这么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学习期间背负了沉重的贷款,就指着在从医后的高收入还贷呢,否自投资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

反观中国,医学生既没有足够高额的奖学金,也没有美国这样宽松的学生贷款政策,医务人员的收入也没有国外同行体面(至少明面上的收入远不及),很难做到上学时借钱,工作后还债。而在当今中国医疗系统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前提下,医务人员收入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干预。所以,无论怎样,若想要让医学专业学生兼顾专业技能与人文通识,让政府加大投入永远是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本期责编:王阳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