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存在 人人都想“征服”她
谁敢不点开听?
青藏高原南缘,西起克什米尔南加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迦巴瓦峰,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绵延起伏此间。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认为神灵聚而居之处,就在高山之巅,对于高山的崇拜,也是对于神祇的崇拜。
从成都到林芝的最后一段飞行,一定记得睁眼看舷窗外,壮丽雪山,触手可及。
众所周知,藏区许多神山被明令禁止攀登,而最高峰珠穆朗玛却是例外,一些藏民甚至认为,人类攀登珠穆朗玛是一种向神明朝觐的方式。从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开始,勇攀珠峰的人前赴后继,哪怕为之付出生命,或是不惜倾家荡产。
向往珠峰的人一定都听过英国登山家马洛里说的这句话:
“人类为什么要攀登高峰?”
“因为它就在那里。”
当年韩国人在尼泊尔拍《喜马拉雅》时,主要演员一直适应不了高海拔,甚至有人提出放弃,说自己“感觉快死了”。
拍片尚且如此,真正登山就更不用说。仅仅马洛里一句“山就在那里”,激发多少人背上行囊义无反顾,又是比其他人多了几倍的坚持和毅力,才能登顶珠峰最后全身而退。
虽然在我们这些凡人看来,那些坚持登顶的人执拗得近乎可怕,但这世界上哪一个人,敢说自己不对那一片“世界屋脊”心存向往。
得知别克寰行中国今年将规划前往珠峰路线时,我就一直以前同事的特殊身份“威逼利诱”他们将我加入邀请名单。7月底,终于收到邀请函,这段主题为“高山仰止”的路线,将从林芝出发一路沿318国道朝后藏地区行进,最终抵达珠峰大本营,得以亲眼一睹这座像是天堂又近乎地狱的神山圣景。
与珠峰峰顶直线距离19公里的大本营,是北坡登山者用以休整的中继站,随着去年上山的柏油路通车,大本营也成为了普通人自驾前来膜拜珠峰的最佳观景点。
从定日县城出发到大本营共110公里,刚出城不多久就遭遇到此行最严格的边检:车队所有人被要求下车,每个人对应自己的身份证件,每个车对应驾驶员和乘车人,按顺序依次通过。临检时间太长,以至于橘子的高反又开始作祟,必须抱着气瓶猛吸才稍微好转。
定日海拔4200米左右,头疼和气喘只是高原的基本反应,不必太紧张。
海拔只会越来越高。过了珠峰景区检票口后继续前行17公里,到达5210米的乌拉山垭口。云气没有完全消散,远眺前方,珠穆朗玛和与之相邻的玛卡鲁峰、洛子峰、卓奥友峰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峰若隐若现。这是第一次与珠峰的遥望相见,祈祷继续往前走,能拨云见日。
弯弯曲曲的珠峰路和远处若隐若现的雪山高峰。
过了垭口后是一段20多公里的下坡,新铺柏油的珠峰路顺着山体画出无数个优雅的回形弯,从高处俯瞰蔚为壮观,然而身体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顶着高反+晕车的综合反应,我在醉生梦死中粗粗数了下,20公里的路途中竟然绕过了不下100个山路弯弯。
循着山体画圈的珠峰路。
抵达大本营前最后一个重要停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这里既是遥望珠峰的观景点,同时也是最后一个检查站所在。气温持续上升,云层也渐渐有消散的迹象,透过绒布寺的经幡向珠峰望去,雪顶突然完整露出,周围是一片黄土,只有她,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像一位换上盛装的藏族姑娘,羞涩又满含热情地朝人群张望。
左手边是绒布寺,右手边是检查站。
你看,那是珠穆朗玛。
站在绒布寺,能清晰看到珠峰尖顶。
海拔重新上升到5200米,终于到达珠峰大本营。其实这里更像一个临时的小村子:帐篷是主要“建筑”,用以给游客和登山者过夜寄宿,床铺不贵,一晚80元;街边摊头正在贩售特产和化石,提醒游客亿万年前这里也曾是汪洋大海;甚至还有一个小邮局,专门用来给游客投寄明信片。
旅馆老板告诉我们,大部分开店的都是定日县城人,每年四五月到十月大本营最是热闹,而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会兼职做登山向导,他略带骄傲地告诉我们,他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四月就刚上去过一次。
5200米海拔,水的沸点降到68度,用68度的水泡开一盒泡面需要多久?出发前这个问题就让我十分好奇,走进一个帐篷,要了一碗红烧牛肉面,10分钟过去,面饼“完好无损”,20分钟后,轻轻抖散撩起,夹生泡面特别有嚼劲!
自驾到大本营,行程就算全部结束了。为了保护景区环境,最后一段4公里的土路,必须坐景区巴士然后徒步爬一个小山丘,这也是普通人能到达的离珠峰最近的地方。
虽然珠峰就在眼前,但还是必须徒步爬上这一段石子路。
踩着完全裸露的石子路往山丘上爬,每前行一步都仿佛要掏空身体。氧气瓶在这里发挥了救世主的作用,一群人大口吸氧大声喘气,说话变成一种负担,不知道的还以为集体犯毒瘾了。
感觉快要虚脱前,终于到达。手边无数七彩经幡随风飘动,绕过一个又一个象征幸运的玛尼堆,抬头眼前,就是毫无保留展示着自己的珠穆朗玛。
登山旺季时,这片平地上全是准备登山的人搭起的帐篷。
在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上遥望8844米的世界屋脊。
天气并不是最理想,雪山和云层渐渐融合在一起。
登山旺季时,据说这里驻扎满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登山者。晚上枕着寂静雪岭睡去,早晨迎着日照金山醒来,选择最好的时机上山、登顶。他们说登山人是不用“征服”一词的,那对山神不够敬重,登顶只是“山神赐予了运气,慷慨让我们在上面停留一会儿而已”。
而我们普通人的朝拜,是远远望着,心底赞叹,敬畏这自然和时间,造化了如此伟大的存在。
在经幡上写下祝福,挂在离珠峰最近的地方。
你和世界屋脊之间的距离,可能只差了一台多10%的昂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