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独秀 中华寿岳 湖南南岳衡山
文/羽轩
“南岳”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慎到所著《慎子外篇》:“(舜)遂南巡,五月至于南岳;又西巡,八月至于西岳;又北巡,十有一月至于北岳。其礼皆如宗。归,反舍于外,次三日斋,亲告于祖祢,用特。命有司告郡庙、社稷及折内名山大川,而后听朝”,此处出现的“南岳”,与东岳、西岳、北岳并立,是帝王巡狩的对象。且这里列举“四岳”,“南岳”是“四岳”之一。由“南巡……至于南岳,又西巡……至于西岳,又北巡……至于北岳”可知,此时的“四岳”是按“帝”所在国中的东、南、西、北的方位所区分划定的。后期出现的“五岳”之说当是在这“东、南、西、北四岳”基础上加了一个中间的方位一一中岳。尽管后期有如“五色”、“五行”之说等诸多解释“五岳”之“五”的由来,这“五方”之说却可以认为是其肇始或主因。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据志书记载,衡山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头化为东岳泰山,脚化为西岳华山,腹化为中岳嵩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左臂化为南岳衡山。衡山是中国著名的唯一个佛教和道教并存的宗教圣地。“海内名山,五岳称最”,南岳衡山不仅以其“中华寿岳”的独特魅力著称于世,而且以其“五岳独秀”的旖旎风光饮誉天下。
衡山风景优美,树木葱茏。奇花异草,千姿百态。弯弯小路,潺潺流水,让人心旷神怡。山间白雾团团弥漫,雾下绿树若隐若现。金钱松、红豆杉、伯乐树、银鹊树、香果、白檀、青铜,还有常绿的香樟、神奇的梭罗、火红的枫林、古老的藤萝,满眼青翠,让人真正体验到无山不绿,无山不树的意境。
衡山群山连绵,谷深涧远。山环路转,幽径曲桥,绿竹亭亭,繁花盛开,涓涓流水,松涛阵阵,处处充满诗情画意。那连绵飘逸的山势和满山茂密的森林,就像一个天然的庞大公园。摇曳在山风里的绿叶黄果、欲卧的稻穗,以一种圆润的姿态在大自然中恣意的美丽着。著名游记《游南岳记》曾这样描述:“诸松茂一山,则山暗。一山或未能丛,则两山映之,能暗崖石。森沉多如幽斋结构,至于水蒲溪毛,宛如盘秀。步步怀新。度三十余里,声影光三绝。”把衡山的秀美刻画的淋漓尽致。
衡山巍峨秀丽,姿态万千。四周群山环绕,山势蜿蜒盘旋。满山遍野的树木,棵挨棵,片连片,郁郁葱葱。朵朵彩云浮现山间,色彩瑰丽,给衡山镀上了一层氤氲的光圈。仰首远眺,云雾氤氲,镶嵌着远山的黛色,犹如飞瀑天降,又像一条起伏的绸带,给山涧里错落纵横的民居和稻田,增添了渺渺灵气。清人魏源曾在《衡岳吟》中赞美道:“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充分突出了衡山秀丽轻盈的景色。
衡山宗教文化博大精深,佛教文化历史悠久。佛教于南朝梁天监年间传入南岳,一千多年来长盛不衰。衡山的寺庙为数众多,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曾这样说到:“谈中国的佛教离不开禅宗,谈禅宗离不开南禅,谈南禅离不开南岳,南岳是出祖师的地方。” 今天,南岳佛教香火鼎盛,宗教活动兴盛,不仅是重要的弘法利生场所,也成为南岳衡山一个著名的人文景观。
衡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历史悠久,高道众多,理论宏富,首创宗派,影响深远,是我国的宝贵的人文资源。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据明代《衡岳志》记载,第一个进入南岳的道教人士为著名天师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而后世在南岳影响巨大的道教人物是魏夫人魏华存,影响最大的宗派是上清派。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人。魏夫人幼而好道,爱读老庄,志慕神仙。经数年修炼,终成著名女道士,被道家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传说她从江西抚州乘云飞至南岳,化云为石,此石至今仍伫立于集贤峰下黄庭观旁,被后世称为“南岳夫人”。
衡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公里,最宽处17公里,总面积640平方公里。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东北坡、东坡、东南坡共计河川26条,经衡阳、湘潭、衡山3县的易俗河、荆坡河、乌石港、龙隐港、萱洲港等注入湘江。
祝融峰:衡山最高峰,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因常年烟云烘托和群峰叠衬,更显得峻极天穹。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北宋黄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此处也是人们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雪景的最佳去处。站在祝融峰山顶的平台上,极目远眺,大地阡陌纵横,山峦连绵起伏。东望罗霄,白云缭绕;西顾雪峰,若隐若现;北眺洞庭,水天一色;南望湘江,宛如银河。上下四方,尽收眼底。
回雁峰:位居八百里衡山七十二峰之首,也称南岳第一峰,座落于衡阳市雁峰区湘江之滨。关于回雁峰的峰名,民间有二个传说。一是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二是山形似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欲腾空飞翔。古城衡阳也因此峰冠以“雁城”之雅称。南岳第一峰有二个含义。其一就地理位置来讲,它是南岳七十二峰从南到北的首峰,与祝融、天柱、岳麓诸峰同负盛名。其二南岳“香文化”历史悠久,历来有南岳进香自第一峰开始之说。回雁峰上座落着著名的千年古刹雁峰寺,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历代高僧曾在此传经布道,传说“寿佛”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寺内设有“寿佛殿”,是南岳称为“寿岳”的一个重要佐证。
紫盖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太平御览》卷39引盛弘之《荆州记》曰:“衡山有三峰,其一名紫盖,每见有双白鹤徊翔其上。”《舆地纪胜》卷55衡州曰:紫盖峰“在南岳。有紫霞笼罩之状,其形如盖”。南岳诸峰皆朝于祝融,如拱揖之状,独紫盖一峰,面南挺立。杜甫《望岳》诗:“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岳麓山:南岳七十二峰之尾峰,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包容了历史上思想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山下有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山腰有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古麓山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
衡山书院:衡山书院文化始于唐肃宗时,邺侯李泌赐隐于南岳烟霞峰下读书论道,居处藏书极为丰富,其后李泌之子李繁为随州剌史时,在南岳建南岳书院以作纪念,时约816-824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南岳书院数量众多,在全国居第一位。清代曾国藩在《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以肃岳故也。”据《湖南通志》统计,清光绪年间,在现南岳区范围内,先后共有邺侯、卢潘、集贤等书院17处。
衡山是中国五岳之寿山,福寿文化源远流长。南岳衡山寿文化历史灿烂,氛围浓郁,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用“寿”字或化用的“寿”字命名的比比皆是,万寿宫、寿宁宫、寿涧桥、寿涧溪、百寿亭、延寿亭、延寿村、寿佛殿等寿文化遗迹无处不在。南岳大庙是集南岳寿文化之成的建筑,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南岳大庙分为九进四重院落,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颇似北京故宫风貌。南岳大庙佛道共存,东侧为八个道观,西侧为八个佛寺,堪称我国寺庙一绝。
度假,从选择景典开始!了解更多,请关注景典游公众号(ID:jdcmjdy),或下载景典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