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深夜撸串”,不是衡量社区是否安全的标准

并不一定要改造登机撒硬币老人,关键是如何警示他人 异见

我们判断一种思想是否为真理,不应该期待所谓权威的声音,而应该将其放到思想市场中去竞争,通过多元化思维来不断进行修正。

——霍姆斯大法官

今日话题每天都能收到很多读者留言,赞赏有之,批判亦有。相比于肯定,我们更看重反对意见。尤其是言之有物、愿意说理、逻辑严密、不骂人的反对者,在这个时代显得特别稀缺。所以,为了表达尊重、展示异议,我们推出这个小栏目《异见》,每周相见。

这次事故双方都有责任。从责任划分来看,应该各半。商家没有强行让你试,就谈不上碰瓷;顾客在自以为不值钱时,随意佩戴,得知价位后惊慌取下,以致摔坏,本身就是过错。(得知价位后,是不是应该更小心取下才是)别人的东西更应该珍惜才好。

——网友“风继续吹”评价刘文昭专题

并不一定要改造老人家,关键是如何警示他人。

——网友“阿春”评价郭墨墨专题

这种小玩具一般不具备合法资质,可以通过这方面进行罚没。

但我始终觉得东西不危险,危险的是人。未成年人自控能力低,就会使这种有杀伤能力的物品变得危险。但一味的禁止并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靠合理合法的疏导。

举例说我国是禁止枪支弹药流通的国家,但如何正确使用枪支弹药也是一项技能,如果出现祖国被敌人或者不明生物侵略,当执法部门不能保护全部公民的时候,需要公民自己拿起武器自卫的时候,有多少人可以熟练的使用枪支弹药呢?

我们应该多设立受政府监管的机构,提供便宜安全的相应培训。一方面可以疏导人们的心理压力,也可以使大部分人学会正确使用枪支弹药,实现双赢。

——网友“Keni”评价张德笔专题

感觉这一篇文章的个人倾向好严重,文中只是提到了一些为观点提供支持的因素,反面的因素似乎完全没有讨论啊。比如文中提到的,需要几十年积累的文化氛围,那么那些新晋土豪学校,它们经过了十几年的积累怎么样了呢?赶上那些有深厚历史的学校了嘛?兰大又是怎么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保持竞争力的?其做法又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呢?或者更宏观一点,经济支持和所在城市提供的眼界,是唯二决定一个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么?生源呢?优秀的校园文化呢?良好的管理模式呢?一些需要代代积累,深耕不辍才能培养出来的科研团队呢?更何况以学生能否在大城市就业作为一个大学优劣与否的指标,恐怕还有待商榷。大学不仅负担着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有着培养国家精英的责任,不能如此功利地进行评价。最重要的是,大城市的各种资源已然够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然显现,如果文章还过度的号召人们去争夺大城市的资源,从长远看,恐怕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都未必有利。个人认为,更好的切入点应该是两类学校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特别是那些处在二三线城市的传统顶尖大学,更应该思考如何留住人才,以人才促产业,以产业促城市,以城市反哺学校,实现对一线城市及其大学的追赶。这,恐怕才是更符合当前中国发展的潮流风向。

——网友“琴心”评价张丰专题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