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学位紧张,是外地人太多了吗?

在个人隐私权上搞弹性或折中非常不明智 异见

我们判断一种思想是否为真理,不应该期待所谓权威的声音,而应该将其放到思想市场中去竞争,通过多元化思维来不断进行修正。

——霍姆斯大法官

今日话题每天都能收到很多读者留言,赞赏有之,批判亦有。相比于肯定,我们更看重反对意见。尤其是言之有物、愿意说理、逻辑严密、不骂人的反对者,在这个时代显得特别稀缺。所以,为了表达尊重、展示异议,我们推出这个小栏目《异见》,每周相见。

关注今日话题很久,第一次不太认同时评的分析,特别是概述中列出的结论1,因为在逻辑上有片面之嫌,即以相关关系代替因果关系。假若成立,则各行各业都可以为自身的失德行为找到借口。不举例了,相信读者可以轻易从现实生活出发找出论证的漏洞。当下,虽然“道德”一词的权威性已变得模糊,但在专业素养相对较高的美国,在各行各业的职业操守规则和实践中,可以频繁发现ethics这个词,这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

——网友“刷哥”评价王杨专题

1.减少校园暴力与侵犯学生隐私并非是二者取其一的选项,非要人做要吃屎味的咖喱或者咖喱味的屎这样的选择本身就不正常。 2.校园暴力很少会在教室内发生,高发地点在厕所、校外等学校难以监督到的地方,也就是说直播探头对于减少校园暴力的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3.对于遏制校园暴力这种侵犯个人权利的现象,不去学习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却要选择网络直播,用侵犯别人权利的行为去阻止另一种侵犯权利的行为只会让情况更糟。 4.以中国目前的人权建设水平,在个人隐私权上搞弹性或者折衷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5.作者整篇文章似乎有一个问题:考虑了社会、法度、道德,就是并没有考虑学生这个被侵犯主体自身的意见。

——网友“刘双百”评价陶舜专题

这篇文章不由自主地又捡起了“俯视”视角,这与范雨素文章传递出的精神力量完全是两回事。从聚焦“工友之家”转向“户籍制度”,也许更能切中要害。

——网友“刷哥”评价王月兵专题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