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越掏越栓塞,会引发中耳炎?方法得当,无须担心 较真 中国白领工资超过日本?这不应该是个谜

义和团的“神功”,慈禧太后信不信? 短史记

导语

短史记

慈禧青睐九宫道的“神法”,也相信义和团的“神功”。

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慈禧不信“神术”

义和团当年大玩“刀枪不入”。身为清廷最高决策者的慈禧太后,究竟信不信这类“神术”?

一种流传甚广的意见是“不信”。如电视剧《走向共和》,即演绎了这样一段情节:义和团大师兄们在慈禧面前表演各种“神术”。慈禧赏过他们之后,转身即对左右解释:“刚才看到的那些个鬼把戏,全是假的,骗不了我。可那一条条精装的汉子是真的,若是不能善加利用可不得了,那可就是洪水猛兽啊。”

图:电视剧《走向共和》第23集剧照

剧中这段台词,有其史料依据。

1900年6月26日,慈禧谕旨李鸿章、李秉衡、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敦促他们不要再迟疑观望,迅速筹兵筹饷北上支援朝廷与洋人作战。鉴于督抚们一再责备朝廷“邪术保国”,谕旨特别作了一段解释: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奏称信其邪术以保国,亦不谅朝廷万不得已之苦衷矣。尔各督抚,若知内变如此之急,必有寝馈难安、奔问不遑者,尚肯作此一面语耶。”

谕旨大意是:京城义和团已多达十数万之众,若采取剿灭政策,恐将其激反,酿成心腹之祸;督抚们责备朝廷“信其邪术以保国”,却不知谅解朝廷笼络义和团,有“万不得已之苦衷”。显然,这道谕旨,是《走向共和》里慈禧那段台词的史料来源。

史料里,慈禧深信“神法”

不过,这道上谕,并不能证明慈禧内心深处真的不相信义和团的“神术”——就谕旨的字面意思而言,至多只是在向地方督抚解释:朝廷笼络义和团,并不是想要依赖“其邪术以保国”,而是担忧剿灭义和团将会“祸起肘腋,生灵涂炭”。至于“邪术”的真伪,谕旨并未直接表态。

真正能够说明问题的,是1900年7月16日慈禧所下达的另两道谕旨。谕旨称:

“军机大臣 字寄 直隶总督裕禄 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日奉上谕:现在天津事机紧迫,闻五台山南山极乐寺住持僧普济,戒律精严,深通佛法。该僧现尚在津。着裕禄传旨,谕令该僧联络义和团民,设法堵击,毋令夷逆北窜,是为切要,将此由六百里谕令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军机大臣面奉 谕旨五台山南山极乐寺住持僧普济,戒律精严,深通佛法。现在天津事机紧迫,所到夷船甚多,该僧素善修持,心存报国,著即联属义和团民,设法御击剿办,灭此凶夷,毋任肆扰,荼毒生灵,实为厚望。钦此。”

图:《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所收录的慈禧谕旨

八国联军入侵,慈禧急命“戒律精严,深通佛法”之僧人前往堵击、剿办,其迷信可想而知(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但慈禧尚不知情,故有7月16日之谕旨)。慈禧下旨征召高僧,与义和团“神术失效”有关。据《庚子传信录》,拳民进攻东交民巷使馆区受挫,6月20日,大学士启秀奏请:“使臣不除必有后患,五台僧普济有六甲神兵,请召之会攻。”

“普济”其人,俗名李向善,乃清末民间秘密宗教“九宫道”之道首。李向善自称弥勒佛转世,怀有“神法”。其与慈禧有无直接交往,已颇难考据——有学者认为,依据九宫道遗留下来的材料,1892年慈禧曾赐五台山极乐寺匾题“真如自在”四字,并敕封李向善为“极乐寺丛林普济师”。也有学者认为,李向善当年的影响力,已扩张至京城,如“世袭承恩公头等侍卫志钧”、“大学士启秀”等俱是李的信徒,但“真如自在”四字恐非慈禧正式的赏赐,而可能是“经由志钧之手”间接取得。

普济最后有没有奉旨前往用“神法”抵御八国联军?也尚无足够的材料可以说明。据庚子年任职军机处的高树所言:“尚书启秀函请五台山僧普净来京攻西什库教堂,僧言关圣降神附其身,携青龙刀一柄,《春秋》一部,骑赤兔马往攻,入阵便中炮亡,惟马逃归。”其胞弟高枏之日记、陈恒庆之《清季野闻》,亦有相似记载。此“普净”与谕旨中的“普济”是何关系?有学者推断认为,普济奉诏后,“他自己没有留住京师,只派一道首诡称能关圣附体……”,这个被推出来做炮灰的“道首”就是普净。也有学者认为,“普济似未奉旨参与天津战事”,普济“在1900年来过北京之说则纯属子虚乌有的事”。

无论如何,李向善的“神法”在庚子年受到了慈禧的青睐,这是有谕旨可证的。慈禧青睐九宫道的“神法”,也相信义和团的“神功”。如孔祥吉教授所言:“不能简单地说慈禧只是企图‘利用’义和团。清宫档案中有许多资料说明,慈禧对义和团的某些‘教义’、‘法术’是深信不疑的。”

慈禧的知识结构,存在严重问题

那些说“慈禧不相信义和团‘神术’”者,严重高估了慈禧的知识结构。

(1)一方面,毋庸置疑,慈禧垂帘数十年,于高层权力斗争颇具心得——听政之初,慈禧即晓谕大臣,将历代帝王政治及垂帘事迹汇纂成一部《治平宝鉴》进呈,由大臣轮班为自己讲解。这部“帝王术”,选录汉、唐以来帝王政治及母后临朝事迹,共计一百零八人,每人一至二十三条不等,总计三百一十四条。(11)精深的“帝王术”造诣,是慈禧在晚清历次高层权斗中屹立不摇的重要倚仗。

图:故宫博物院所藏《治平宝鉴》

(2)另一方面,慈禧严重缺乏近代科学常识、文化常识和政治常识。

a、科学常识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即如前所述,庚子年,慈禧相信“神术”可以御敌。

b、文化常识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慈禧无法理解外国传教士为何要来中国劝人入教。

裕庚之女德龄曾随父在欧洲生活,1903年回国后充任慈禧的贴身女官,据她回忆,慈禧相信李莲英的说法:“李莲英说外国教士有一种药,给中国人吃了,中国人就会自愿信他们的教。于是他们再假意叫中国人仔细想想:说他们是不愿意强迫人家违反自己意思而信教的。教士还要拐走中国的小孩,把他们的眼睛挖出来做药。”德龄告诉慈禧,这些都是造谣,“我曾碰到许多教士,他们心肠都很慈悲,愿意做各种事情来帮助穷苦的中国人,我又告诉她,他们怎样救济孤儿……”慈禧表示她愿意相信德龄的话,但她仍不能理解:“不过这些教士,为什么不在自己国里帮着自己的百姓呢?”(12)

c、政治常识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慈禧无法理解何谓“立宪”。

无论证之学理,抑或验之史实,“立宪”的核心内容必然是“限制君权扩张民权”。但慈禧却相信了载泽的谬论,认定“君主立宪”的核心是削夺地方督抚们的权力,进而“巩固君权”。按载泽的说法,君主立宪之后,君权将会大增,“凡国之内政外交、军备财政、赏罚黜陟、生杀予夺以及操纵议会,君主皆有权以统治之”;地方督抚和朝廷重臣们的权力则会被削弱,“在外各督抚、在内诸大臣,其权必不如往日之重”;其结果是:“宪法之行,利于国,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13)

载泽深信自己对“立宪”的理解,所以要求慈禧保密自己的奏折,不要让朝臣和督抚们闻知;慈禧也深信载泽对“立宪”的解释,载泽于1906年8月23日进呈密折,慈禧9月1日即宣布“预备立宪”。

1906年,出洋“考察政治”的载泽(前排中)一行在英国伯明翰

待慈禧发觉“立宪”的核心乃是“限制君权”时,已悔之晚矣——皇室没能依赖“立宪”收回地方督抚们手里的权力,相反,“立宪”成了地方督抚让其手中权力合法化的趁手工具。这出乎了慈禧的预料,故1907年,在召见自日本留学归来的曹汝霖时,慈禧曾特意询问“日本立宪”的真实情况。曹告诉慈禧,立宪之后,“上下都应照宪法行事”、“人民有选举权”、“总理大臣有一切行政权柄”……这与载泽的说法完全不同。据曹回忆:“太后听了,若有所思,半顷不语。”(14)1908年初冬,慈禧去世。临终前,“忽叹曰:‘不当允彼等立宪。’少顷又曰:‘误矣!毕竟不当立宪。’”(15)

时下有许多“重新评价慈禧”的节目、文章和著作(甚至有赞誉其为“政治家”者)。这种重新评价,或许应该有一个上限,即:缺乏近代科学常识、文化常识和政治常识,仅仅拥有高深“帝王术”造诣的慈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既保不住爱新觉罗的江山,也无法引领国家走出危机实现转型。

1993年,距慈禧时代已近一个世纪,北京市某气功培训班,学员们头顶“信息锅”接受宇宙大气场。

注释

见电视剧《走向共和》第23集。《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P187。慈禧是否相信义和团神术,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如羽戈之《慈禧相信义和团的神术吗?》一文也考据认为:慈禧其实相信义和团的神术。有兴趣的读者可搜索该文。笔者不拟重复介绍该文所梳理之史料,仅以慈禧之谕旨为据,再略作分析。《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26册,P198。同上,P199。李超琼,《庚子传信录》,收录于《近代史资料专刊 义和团史料 上》,P212。作者李超琼,光绪年间举人,庚子年奉命北上,亲历了义和团之乱。该书系日记性质,记载了作者在京城的所见所闻。参见:路遥,《义和团运动发展阶段中的民间秘密教门》,《历史研究》2002年第5期。高树,《金銮琐记》,收录于《近代史资料专刊 义和团史料 下》,P729。另可参见:《高枏日记》(收录于《庚子记事》P159)、《清季野闻》(收录于《近代史资料专刊 义和团史料 下》P638)。参见:路遥,《义和团运动发展阶段中的民间秘密教门》,《历史研究》2002年第5期。王见川,《清末民初五台山的普济及其教团》,收录于《中国秘密社会史论》,商务印书馆,2013,P504-505。邵雍,《中国近代会道门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P69-70。孔祥吉,《晚清史探微》,巴蜀书社,2001,P242。(11)故宫博物院/编,《天禄珍藏 清宫内府本三百年》,紫禁城出版社,2007,P334。(12)(美)德龄、容龄/著,《在太后身边的日子 晚清宫廷见闻录》,紫禁城出版社,2009,P102-103。(13)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14)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P66-68。(15)恽毓鼎,《澄斋日记》,宣统三年十月初一日。

读后分享

点右上角->发送朋友或朋友圈

快速关注

添加朋友->公众号->短史记->关注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