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分不清,凤梨与菠萝是一回事吗?!

春季有一种水果,总能够引发亲友之间,买卖双方之间的争论。


这种水果,你或许叫它菠萝,或许叫它凤梨。


你,真的分得清楚吗?!




有人认为,菠萝和凤梨是同一种水果,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也有人认为,菠萝是菠萝,凤梨是凤梨,只是长得比较像,其实它们完全不是一种东西。


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且让口袋君带大家,一探究竟。


探最初历史


了解一样事物,还得追本溯源。


最早的种植菠萝(凤梨)的是美洲古代印第安人,那是4000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他们称这种水果为Nanas,意思是“香”。




当哥伦布带着一群人从欧洲划船驶进美洲的港口,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正是广袤的菠萝田。欧洲人将美洲的许多东西都带回了家乡,其中就包括菠萝。




而在那之后,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盛以及殖民活动的持续开展,这种水果逐渐传遍了世界各地。


有了一种新水果,那得取个好名字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伊甸园的故事,欧洲人对苹果情有独钟,为新品种水果取的名字也离不开苹果。他们为这种水果取名叫pineapple,心里美滋滋。




当这种水果传播到中华大地上,不同就产生了。


在台湾,人们习惯性称呼这种水果叫凤梨。据《台湾府志》所记载:“果生于叶丛中,果皮似菠萝蜜而色黄,液甜而酸,因尖端有绿叶似凤尾,故名凤梨。”




而到了大陆,人们又习惯性地称呼这水果为菠萝。这个名字,与东南亚传入的水果波罗蜜有着密切关联。


这或许可以说是翻译背的锅。


专业论异同


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服你,那么我们就从专业点的角度来看。


这一种水果,当属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常绿草木。拉丁文学名是Ananas Comosus。




整个凤梨科家族是极其庞大的,不完全统计,一共有2000多种,如观赏凤梨,空气凤梨等等。


虽然它们都叫凤梨,却并不可以吃。真正能吃的只有一种,那就是现在我们又称菠萝又称凤梨的这一种。


而这种水果本身,确实也有不少不同的品种,大体上来说,可以分成卡因种、皇后种、西班牙种等种类。




卡因类菠萝,叶片和冠芽边缘都没有刺




无眼菠萝,不需要挖眼就可以食用了


不同种类的个性差别极大,比如冠芽边缘有刺没刺,果眼深还是浅(要不要挖眼),菠萝蛋白酶多或者少,这些特性组合起来,出现了凤梨不是菠萝的说法。


有的人认为,菠萝需要浸泡盐水,但凤梨却不需要。


实际上,不管是凤梨还是菠萝,都是含有菠萝酶的,只是含量上有所不同。凤梨中所含菠萝酶,远远低于菠萝。




但是口袋君建议,不论如何,最好还是需要泡一下盐水,去掉其中的菠萝酶,不要发生过敏或是不适状况。


由于许多人喜欢吃这种水果,商家们眼睛一亮,发现了商机。农学研究者和果农们站了出来,他们按照买家的不同喜好,培育出了不同类型,如更甜的,不用挑刺的,适合做水果罐头的。




在大陆,在商家的推动下,人们逐渐地就习惯性将一种水果区分成为了两种类别。


无刺的,皮泛青色的,被称为凤梨,而有刺的,叶片带齿的,则被称为菠萝。




这么一区分,凤梨和菠萝在价钱上又有了不同。市面上出售的凤梨的价格是菠萝的一倍还要多!


本质为一物


这是一种带有商业意义的区分,追究到本质上,菠萝和凤梨都是同一种水果。


毕竟到了英文的世界,不管是凤梨或是菠萝,都是一样的称呼,pineapple。


只是到了我们中华大地上,历史社会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凤梨和菠萝的区别。




权威杂志《中国植物志》在第13卷写道:“凤梨俗称菠萝,为著名热带水果之一。”


反正都是水果,好吃就是皆大欢喜,稍稍争议却也无可厚非,能锻炼一下口才,增进人际交往能力什么的,说不定还能摩擦出爱的火花呢。


在这之间,走出门去看一看美丽春光,尝一尝美味水果,开拓眼界,补充营养,才是最重要的。


文:口袋君


图:来自网络


口袋旅游是微信公众号里最具小众特色的旅游类公众号。这里是酒店控、度假控最佳的交流平台。想发现更多乡村民宿、精品酒店及各种本地人才知道的小众玩法,请添加直接搜索:口袋旅游(:KDLvYou) 每日为你推送一次轻奢旅行。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