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带发高烧孩子上医院不容姑息,紧急情况怎自救?
第3849期
导语最近,杭州萧山发生一起父亲醉驾带发烧40度孩子上医院,结果被当场查获的事件,交警人性执法获得点赞,网友也表达出对该名父亲行为的不理解:为什么不打车,非要选择危害性如此大的方式?酒驾危害巨大,不容姑息。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当我们面对需要紧急自救的情况时,该如何处理呢?
醉驾看病是极端案例,加重处罚,不容姑息,但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紧急情况
有人认为,在诸如给危急病人看病这种情况下,从理上来说是事态确实需要开车;从情上来说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换成是自己也难免采取这一冒险行为。因此对这种酒驾或醉驾,认为通融一下好了。
这种说法很难成立。酒驾的危害无需赘言,只用几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在醉驾入刑前的2006年至2011年间,我国每年有3500多人因为酒后驾驶肇事死亡,9000多人受伤。所以,不管孩子烧得有多严重,不管驾驶者要不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醉驾都不容姑息,因为这会对旁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但是除了酒驾如此极端的案例外,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紧急情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闯红灯取准考证”,这样的事件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2012年沈阳高考,一位出租车司机载考生取准考证,据其回忆,一路上他“至少闯了六七个红灯,其他违章行为数不清了”司机表示知道会被拍照并受处罚,但他还是觉得“没耽误考生挺值的”,让他意外的是,沈阳市交通局表示,他们将会帮其与交警协调,不能让他因“义举”受罚。由于没有造成实际的事故,这类事情通常会传为美谈。但一些风险意识高的人,认为这种“通融”实际上是对规则的破坏,2002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就对类似现象进行了批评,认为会导致法律形同虚设。
紧急情况下闯红灯的例子不在少数,每年都会有“闯红灯取准考证”
“我知道不应该开车,但别无选择”——紧急车辆需求,在每一刻都可能出现
多数情况下,如果有人突发紧急疾病,120急救中心能满足病患转移需要。但是受制于现实条件和救助者的心态及判断能力,自驾车辆是一个不能抹去的选项。而且,除了救治危险病患外,急需开车并有可能因此而触犯相关法规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给马上参加考试的考生送忘在家里的准考证、自家宠物病危、赶飞机火车等,还有很多其他不可预料的情形。这对交警方面来说,是执法环境愈加复杂;对驾驶人来说,是隐藏着的突如其来的“不得不”:尽管熟知违规驾驶的危害及相关法律,眼前的紧急事态却须铤而走险。
2013年10月15日,芜湖杨女士的母亲因身患重病一时想不开服毒自杀。杨女士回家发现后,束手无策,只得用自己的小轿车将母亲送往医院抢救,途经多个路口时顾不得红灯显示,连闯2个红灯,抢得了时间,挽回了母亲生命。
今年3月22日17时53分许,滕州市交警大队接到指挥中心指令:“一辆载有临产孕妇的车辆由益康大道方向去往滕州人民医院,请求开辟‘紧急绿色通道’”……
正像出现紧急车辆需求的情形,不只是孩子生病,无法满足安全驾车的情况,也不只是饮酒。身体不适,或者精神状态不佳、过度疲劳,无驾照,车辆高危等情况,强行驾驶也都隐藏着巨大危险。总之,对驾驶人来说,不应该开车,但却不得不开车的情况完全存在。
所以,这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从如何应对的角度来说,整个社会对待“紧急自救”也应该有更加深入的探讨。
应对意外情况,科技进步带来了一些新的选项,但尚不足以完全解决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原始”方法
在讨论这个案例时,很多网友给出了自己的选项:可以直接叫出租车或者使用打车软件。但这明显高估了效果:首先是普及率的问题,在一些县城以及中西部城市及部分三四线城市,打车软件使用率远没有一线城市那么高,很多有需求的人并不知晓这一途径。在广大农村、高速公路等“特殊”区域,则更是没有使用的空间。其次就是,打车软件和到街上拦的士一样,都有临时找不到车的可能。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使用打车软件找代驾上。代驾者无论开哪一方的车,都要先赶往需求地点,这就有一定时间上的延后。如果情况真的很紧急,换位思考,恐怕家长是难以安心的。
所以说,科技进步给“紧急自救”带来了些新的选项,但说能够完全满足各种紧急需求,可能还不太够。
代驾会面临时间延后等现实问题
科技进步未能解决的问题,有时候还需要靠相对“原始”的方法,比如找邻居。在现代社会,虽然邻里关系不如传统社会融洽,但是见死不救的情况也很少发生,民众个体之间的互帮互助或其它灵活解决方式是最基本的应对措施。
更重要的是,交管部门及法律制定者应该进行更多探索,加强对紧急需求的协助预案和配套保障
对于这种“紧急自救”的处理方法,一些国外的经验可以参考。
一位旅居温哥华的华人讲述了一个亲身的例子:“我去年在医院生娃时,隔壁病房有对夫妇,说是到温哥华四个月,先生还没有拿到本地驾驶执照,太太破水了,自己开车送,连闯两个红灯被警察追停,一看车里情况,一个有驾驶资格的警察接手方向盘后,由警车开道送进医院”。
“我能确定的是后来收到了罚单,因为他们英文不太好,问了个讲国语的护士怎么交罚款。但一般来说,无照行驶是直接带走车拖掉的。”
在这个小案例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两个重点,一是对紧急事态的优先处理,并且有配套的预备机制;二是对交通违规行为的事后处罚,二者缺一不可。当然,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但是从国外的经验中,可以获得有些有益的参考。
结语
醉驾不可“松绑”,但对于“紧急自救”的事态该如何处理,整个社会不妨多一些探索。
不管怎样,醉驾都不容姑息,但“紧急自救”的方案可以有更多探索。喜欢本文,欢迎转发。
特约作者
张金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