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避坑指南:洋品牌一定好?贵的一定好? “较真防霾”系列策划之三
编者按:雾霾来袭,较真推出了空气净化器系列策划,帮您厘清空气净化器的方方面面,从此不花冤枉钱,就能得到最好的防护效果。此为第三篇。第四篇敬请关注。
空气净化器系列策划之一:空气净化器真的有用吗?还是只是“安慰机”?
空气净化器系列策划之二:最好读的空气净化器选购指南:钱不多,该怎么选?
较真鉴定
1. 空气净化器性能数据来源可靠度排名:相关部门抽查>AHAM>第三方检测>厂商提供。排序外的测评机构,是软文的重灾区,建议持谨慎态度。明确写出利益相关的还好一些,最怕的就是某些测评文章隐藏了利益相关,以貌似客观的语气,说一堆偏心话。
2. 以价格来考察品牌,不是一个好的判断标准,有点过于偷懒。“选贵的”和“选性价比高的”想法都各有缺点。
3. 怎么选品牌,要注意四点:是否标注符合新国标,品牌是不是专业的空气净化器品牌,售后服务是否优秀,厂商能否稳定生存下去。
4. 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也是选购时需要考虑的。市面上有些打着无耗材旗号的品牌,号称没有后期投入,但无耗材并不意味着无需维护——无耗材的净化器,采用的都是高压静电除尘的技术,需要定期清洗滤网,难度也不小。且无耗材净化器的高压静电滤网也是有使用寿命的,更换静电滤网就贵得多了。
查证者:杨羿(空气净化器专业人士)
空气净化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数据哪里找?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空气净化器的主要性能指标,那么指标数据该从哪里找呢?按照数据源的可靠性排序,大约有四个等级的数据源。从低到高:厂商自己提供,厂商提供的第三方检测报告,AHAM(美国家电协会),相关机构的抽查与公示。还有一个数据源在这个序列之外,各种测评机构。
厂商提供
先说厂商自己出示数据。这种数据的特点在于没有佐证,只是凭品牌信仰支撑可信度。一切只说数据而不提检测机构的情况都属于这一类。并是说这种数据完全不可信,但与其它几种数据源相比,这种自说自话的数据是可信度最低的。
第三方检测
排名第二的是厂商自己在商品详情出示的相关报告,一般就是那种带底纹的报告纸上印的测试报告截图(如下图中的CADR数据)。或者就是文字说明按照国标标准在某个机构检测。这种数据的可信程度显然高于没有第三方背书的第一种数据,但同样也存在问题——厂商自行送检获得数据。如果碰到不良厂商,还是有漏洞可以钻。
AHAM(美国家电协会)
排在第三位的是AHAM。AHAM也是一个第三方检测机构,把这个机构单列的原因有两点,1.所有AHAM认证过的机型都是网上可查的,AHAM的在线数据库可以看到所有参与AHAM的机型以及相应的数据。2. AHAM会不定期抽查通过AHAM认证的净化器。所谓抽查就是AHAM随机从市场上以消费者身份购买净化器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出来的数据与厂家标示不相符,该空净器当场就从数据库里面撤掉了。抽查的存在,使得AHAM的认证比其它第三方检测报告的可信度要高。
AHAM的在线数据库,对于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也无需登录,(网站只有英文版,需要有一点语言基础才能自如使用)。打开AHAM网站(http://www.ahamdir.com/aham_cm/site/pages/index.html?code=r.rac.AboutThisProgram),在左侧就可以设置条件筛选自己想要查找的品牌,并查看相关参数。需要注意的是AHAM对于CADR采用的单位为CFM,需要把这个数字乘以1.7才与国标单位CMH(m³/h)相同。
相关部门抽查
可信度最高的就是以质检总局为首的相关部门的抽查,一般来说一年一次。与AHAM相同,由于抽查的存在,这种数据的可信程度很高。而相关部门的抽查比AHAM更可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可以看到很多实测数据,对于有能力解读数据的人来说,这些数据很有价值。其二是这种抽查都是针对市面上最常见,最有影响力的品牌进行的,由于市场数据不是一般消费者能掌握的,就算在网站看个排序搞不好还有刷单的问题。所以抽查就成为了一个品牌筛选器,连抽查名单都进不去的品牌,相对就要差一点了。
不过这个数据有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即便覆盖了主流的品牌,也不太可能覆盖主流品牌的所有机型,所以数据不全。当然,对于这种详细数据,会有很多媒体来解读,就会出现能效话题里面提到的相当部分媒体不专业,误导消费者,然而并不会有人承担责任。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理解这些数据的意义,并做出比较。对于数据,要避免从排名角度来解读,不然很容易陷入田忌赛马的误区,因为某品牌的一个机型比另一个品牌的一个机型在某个参数上有优势,就得出前一个品牌比后一个品牌更好的结论,也是比较常见的逻辑错误。
举例来说,最近一段时间,规模最大、最全面的抽查是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的年度抽查(http://www.aqsiq.gov.cn/xxgk_13386/jlgg_12538/ccgg/2016/201610/t20161019_475943.htm),涉及了56家企业生产的61批次产品,检验了21个项目,合格率在75.4%。这是官方针对空气净化器行业的一次大考,提供了最全面的的数据,尤其难得的是提供了颗粒物CCM这个比较少见的数据。
从上文给出的链接中可以下载检测报告。报告中,可以找到61个型号空气净化器的颗粒物CADR,甲醛CADR,颗粒物CCM,噪音,以及能效等重要指标。对于这些指标的解读,则可以参考另一篇:选购净化器,要看什么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GB/T 18801-2015的有关规定,对于CADR,只要实测值不低于标称值的90%,即判定为合格;噪音数值只要实测值不超过标称值+3分贝,即判定为合格。这个范围不是为了让厂商钻空子,而是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的偏差以及检测本身的误差范围,属于检测的正常偏差区间。因此,并不是实测值比标称值低了一点或者高了一点就是虚标了,参数虚标特指一种有着严格界定标准的违规行为,容不得半点马虎。有问题的产品,都会在这些公告中依据相关标准判定为不合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媒体自从去年各部门接连抽查净化器之后,就反复有选择地炒作某些大牌净化器品牌参数虚标,出发点就是误以为实测值有了偏差就是虚标,其实这是对相关标准和实际情况缺乏了解。
测评机构
排序外的测评机构,是软文的重灾区,建议持谨慎态度。明确写出利益相关的还好一些,最怕的就是某些测评文章隐藏了利益相关,以貌似客观的语气,说一堆偏心话,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比如说某主流数码测评网站每年都会推出一个净化器年度横评,然而对于同一台净化器,前一年是夸得天花乱坠,到了第二年,就贬得一文不值了,一旦对比阅读,就会非常尴尬。
选择净化器,要选什么品牌?
说了这么多,到底要选什么品牌的净化器呢?先说两个常见的误区吧。
选贵的vs选“性价比”
很多时候大家会以这个为标准来选择净化器品牌。一方觉得贵的肯定比便宜的好,另一方觉得便宜的就行,不用花冤枉钱。前一个观点的问题在于,厂商定价的时候也了解消费者“贵的就代表质量好”的想法,这就给一些浑水摸鱼的厂商提供了机会。而后一个想法的问题则主要是忽略了很多潜在的性能。单纯做一个纸面性能不错的净化器不简单,但是也没难到谁都做不出来的程度,但做一款产品成本最高昂的地方在于提高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将性能做到极致和提供全面的服务,这些成本当然会在售价中体现出来,所以就出现了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的说法。因此以价格来考察品牌,不是一个好的判断标准,有点过于偷懒。
选进口vs选国产
对于那些非常纠结国产或进口品牌的用户,如果真的愿意花些时间去做调研,就会发现,在全球化深入到制造业每个角落的今天,真的很难说清一个品牌到底是进口还是国货。一个号称国货的品牌,搞不好就有外国资本参与甚至控制,一些进口品牌,也离不开国内的研发能力,可能也会有中资的参与。其实从资本、技术、物料等等层面,国货和进口的界限早就非常模糊了。所以用这个来区分品牌,其实和扔硬币一样没有意义。
而只要有市场,没有什么是研究不明白的。各个厂商都是开门做生意的,谁也不会和最大市场的实际情况较劲。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开放竞争,目前市面上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可以说明进口品牌的价格比国产品牌要虚高,相信经过进一步的竞争和淘汰,这种差异都会被抹平。
到底怎么选品牌?
前面先说了选品牌时不能参考的标准,那么到底应该考察品牌的哪些方面呢?
第一要看品牌是否标注符合新国标。只要你记住GB/T 18801-2015这个神奇的国标号,就可以识别出哪个品牌是遵守新国标,哪个出于某些目的选择了无视新国标。现在不采用新国标作为自己的标准的厂商还是存在的,甚至包括某个将自己产品归类为净化风扇的大品牌。该品牌被中消协抽检,还解释说不属于净化器的品类,不受新国标约束,但这事居然没影响该品牌继续售卖产品。
第二个要看品牌是不是专业的空气净化器品牌。虽然国内净化器的市场体量还不算太大,但是增长速度很高。有些不相关的企业,或者一些传统的家电厂商,乃至一些互联网品牌,都一头扎进了这个市场。不是专业品牌,没有自家的专利技术的厂商,其实很难说服消费者。所以净化器市场存在很多贴牌的产品,尤其以家电品牌比较常见。互联网品牌则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单独从品牌的角度来说,选择专业做净化器,有一定技术积累的品牌比较稳妥。
第三个要考虑售后服务是否优秀。与空调,冰箱这种基础家电类似,净化器买回家一用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需要考虑后续维护的问题。售后服务也是厂商实力的体现,毕竟一锤子买卖好做,长期服务却很难。净化器是一个典型的产品-服务综合体,两者缺一不可。
第四个要考虑厂商能否长期稳定生存下去。15年-16年期间,已经有200多个空净品牌在国内市场上消失了。品牌消失本身不是关键,问题在于产品耗材也可能停产。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有更多的小品牌熬不过日益激烈的竞争。也会有一些大品牌,由于净化器并非其主营业务,被切割掉的情况也会出现。另外,质检总局16年的抽查中,大品牌不合格率为10%左右,中型品牌有40%的不合格率,小品牌有30%的不合格率。因此选择只做净化器的大品牌最为稳妥,这种选择可以尽量避免尴尬。但还有一种情况需要考虑——就算品牌还在,型号也可能被淘汰掉。考虑周全的厂商会提出滤网供应保障的承诺。比如有的厂商会承诺机型停产后,滤网不间断供应10年,这对于长期使用的用户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承诺。验证这个承诺的办法也不难,去品牌店里看看,是不是有些滤网对应的机型已经买不到了,而滤网还在不断地出售。
选择净化器,还有那些因素要考虑?
选择净化器还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是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其二则是保修期。
关于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电费,另一个是滤网更换。对于电费来说,就是要选相对节能的机型。而滤网替换的问题,要在选购时就考虑进去。一些厂商会提供不同版本的滤网,比如说只针对颗粒物的滤网,就比可以同时去除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复合型滤网便宜一些。如果没有相关的需求,选择颗粒物滤网就可以省一笔钱。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打着无耗材旗号的品牌,号称没有后期投入。且不说净化效果的区别,单说维护——无耗材并不意味无需维护。目前所谓无耗材的净化器,采用的都是高压静电除尘的技术,需要定期清洗滤网,难度也不小。对于一些用户来说,可能还不如有耗材的滤网那种,旧的扔掉,换上新的,十几二十秒就搞定。此外无耗材净化器的高压静电滤网也是有使用寿命的,而更换静电滤网就贵得多了,算下来可能既费事又多花了钱。
而关于保修期,这是一个既重要又不重要的方面。重要的原因在于,保修期反映是产品的设计寿命,以及厂商对于产品、服务的信心。而不重要的原因则在于,保修期长的品牌,由于质量稳定,产品耐用,很可能根本就用不到保修服务。目前来说,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和国家要求一致,一年保修。稍好一些的是整机一年保修,关键部件三年保修。更可靠的是整机三年、五年、甚至终身保修的品牌。超过正常水平的保修期,是一个加分项。
总结一下,选择自己的净化器,需要看性能,查找可靠的数据,挑选可靠的品牌。雾霾是场持久战,因此选择净化器的时候,相关服务也不能忽视,稳定可靠最重要。
责编:王月兵、丁阳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台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较
真
出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