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朋友圈谣言TOP100,每一条我们都帮你较真了 较真

隐私裸奔、房屋产权到期……这些你关心的问题在猴年有何变化?|时代词汇

第3784期

导语时代词汇,是记录社会前行的路标。去年春节前后,今日话题推出了特别策划《时代词汇》,对过去一年,曾提及与解析的重要词汇进行了梳理,受到读者欢迎。今年,在辞旧迎新之际,今日话题继续推出《时代词汇》。下面这些词汇,在丙申猴年已经走向终结或者终于有了变化——

2016年7月29日(丙申猴年 六月廿六)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工信部、国税总局、工商局、银监会等七部委下发《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全面叫停首付贷。

今年大城市的楼市仍然火热,但是这轮房价上涨,有着“金融化”的助推。“首付贷”走红,房产中介机构、开发商、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发起业务,甚至有银行介入。

场外配资成为居民买房的东风,用十分之一的钱就可以撬动一套房,看起来不错。然而,当投资变成了投机,借高利贷炒房暗藏风险,一但楼价波动,恐慌引发连锁反应,可能酿成中国版次贷危机。

如今,首付贷已全面叫停,但房地产调控仍需要重视“去金融化”。希望“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成为共识。

2016年12月30日(丙申猴年 腊月初二)

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出台《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落地。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狂飙突进式发展,背后有丰厚的财政补贴做支撑。粗放的补贴形式,形如空设的补贴门槛,引发骗补风暴。“有车无电”、“有牌无车”以及“车辆闲置”这三招骗补手法,套取几十亿资金,甚至有企业,全年利润靠补贴。

12月底,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落地,普惠式补贴退场,轻松骗补有望消失。

其实,补贴跑偏在多个产业都出现过,产业补贴看起来不仅没有推动产业发展,反而助涨了乱象,扼杀了创新。政策的扶持,最好的是保护公平的竞争氛围,让市场去试练。挑选式的补贴不如普惠性的减税。

2016年10月31日(丙申猴年 十月廿四)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中国民法总则(草案)增加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提供、公开或出售个人信息。

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恐慌引发猝死和自杀,这样的悲剧多次上演。案件告破,犯罪嫌疑人落网,个人信息泄露的元凶却难被抓住。要知道,信息泄露往往为电信诈骗提供了“精准指导”。一个人可以被训练成防骗大师,但面对个人隐私“裸奔”也束手无策。

11月,民法总则草案二审稿增设“个人信息保护”条款,这意味着未来民法将为个人信息撑起保护伞。但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不让隐私再“裸奔”,还需要通过个人自觉、行业自律、政府管理编织起一张严密的隐私保护网。

2016年09月13日(丙申猴年 八月十三)

多地出台政策围剿校园贷。

过去两年,各式校园贷在大学里跑马圈地,消费性贷款在大学生群体里蔓延。拿着身份证、学生证,再填个表格,不需要担保,不需要什么资质审核,便可以获得小额贷款。看起来很诱人,实则陷阱重重。

这些校园贷平台,明知学生群体不成熟,还款能力不足,还以花样繁多的推销手段引学生入局,可以称得上是“掠夺式贷款”。一位河南大学生就因负债百万,绝望跳楼。“裸贷”事件更是网贷失控的极端表现。

由于风险事件频发,多地监管部门已经对“校园贷”进行了全面围剿。不过,更隐秘的“裸贷”还亟待清理。

2016年12月23日(丙申猴年 十一月廿五)

针对浙江温州20年住房土地使用权到期问题,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会商后回复,可以采用“两不一正常”的过渡性办法处理,即不需提出续期申请、不收费,正常办理交易和登记手续。

40、50、70年产权的房子,到期后怎么办?这是横亘在所有国人心头的大患。产权肯定可以延期,但怎么延期是问题关键。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如果续费要收一大笔钱,就叫做“可持续收割”——把居民的口袋当成了韭菜,割完一茬还有一茬。

“不需要提出续期申请,不收取费用,正常办理交易和登记手续”,国土资源部对温州20产权续期的表态堪称利好。但这一剂暂时的镇痛药仍不足以让人“安心”。

在当下,最紧急的事,是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对土地续期问题作出法律解释。用制度安排根治民众的这一块“心病”。

2017年1月1日(丙申猴年 腊月初四)

央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实施,被称为“利滚利”的滞纳金被取消。

信用卡滞纳金实在太臭名昭著了,类似“透支6毛钱六年后交滞纳金7000”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好在2017开始,信用卡滞纳金正式取消,“滚雪球”滞纳金的陷阱将会终结。

不过,取而代之的是“违约金”。这看起来只是换汤不换药,还可能变本加厉。推动违约金取消是国际趋势,美国通过的信用卡新法案,就给违约金盖上了帽子。

但在国内,有些信用卡发得莫名其妙,用户毫不知情,透支后却要面临高额欠款。银行美其名曰:这是对“恶意”欠费追责,可是谁对银行恶意发卡追责呢?

普通民众和银行的博弈,永远处于弱势地位,不管是滞纳金,还是违约金,所谓的逾期罚款早该寿终正寝。

2016年3月1日(丙申猴年 正月廿三)

《反家暴法》正式实施,遭受家庭暴力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脸上的伤疤,身体的淤青,心理的阴影。这些,都是家暴受害者的印记。对很多女性而言,甚至直到死亡来临,家暴才算终结。当然,被杀死,或者抢先一步杀死丈夫,这一切或许可以提早结束。

中国是家暴大国,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再加上特有的“这是人家夫妻的事,外人就别管了”的社会环境,中国女性在被扇第一个耳光、打第一拳、踢第一脚之后,噩梦开始启程。施暴者是会上瘾的。

好在今年3月1日,延宕二十年的《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人身保护令制度成为亮点。它成了一道隔离墙,横亘在加害者和受害人之间。但“人身保护令”不是尚方宝剑。家暴证据认定难、执行强制力缺乏,都会让“人身保护令”没有牙齿。在把这些漏洞补上之后,还应给家暴受害者创造一个可被庇护的安全港湾。

2016年10月10日(丙申猴年 九月初四)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形成合理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避免对低收入群体的制度性挤出。

以前,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年年只见涨,不见跌。社保缴费基数涨了,低收入人群可吃了亏,拿着比最低工资多一点的钱,缴费占工资的比例却大大提升,工资无奈“被下降”。甚至,不少地方企业交的部分也要以这个缴费基数为基础,加重了企业负担。但是,缴费基础以“虚高”的平均工资为参考,非常不靠谱,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是雪上加霜。

现在,多年呼吁终获回音,社保缴费基数即将迎来调整,国务院发文要形成合理的缴费基础。希望更多工资“被下降”的状况可以得到改善。

本期责编

李敏哆啦A敏

设计:刘迎春、杨雅萍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