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灾害海盗实为深入插手南海 日本设新组织助东南亚 玫瑰庄园 | 2017年夜饭火热预定中......

三百年前的“潘家园”,并不在潘家园

很多人肯定都听说过这样一个顺口溜吧: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但您有没有听说过,从前有座城,城里有座庙,庙里有位老和尚,正是大明朝的国舅爷。这庙在哪儿呢?正是地处宣南的报国寺。奇怪的是这个庙不卖小吃,只卖文玩古董。




在北京的古玩行里流行这么一句话:“潘家园的集周六日,周四就去报国寺。”其实在北京的收藏界,古币银元一类的还得数报国寺首当其冲。除了古币银元,旧书古瓷片一类的更是独领风骚。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报国寺在古玩行里都是北京城的头份儿。




报国寺始建于辽代,到明初时期就已经破败不堪了。后来太后以祝寿为名,重修了报国寺,并赐名慈仁寺。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庙,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家庙宇。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慈仁寺在一次地震中被毁,直到乾隆年间才得以再次修建,后定名为大报国慈仁寺,简称报国寺。




后来报国寺逢五就有庙会,但数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天最热闹。但报国寺不卖百货、不卖鲜花、更不卖小吃,而是卖以珍宝古玩,古籍善本。很多大文豪都是这里的常客,明朝的国舅爷如是。但除了国舅爷,还有另一位使报国寺蓬荜生辉,那就是大文豪顾炎武。他博览群书,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更是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语,激励着几代国人奋勇向前。就是这样一个寺庙修了毁,毁了建,翻新了很多次,但它被赋予了顾炎武的精神,宁折不弯,宁死不屈,这样的气节使它仍屹立至今。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