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特的蜜月旅行——单车行走川藏线
起这个标题,可真的并非刻意撒狗粮,只是想和大家分享那年我们在路上的风景与时光。
2006年,我和爱人乱码用骑单车走川藏线的方式,“挥霍”了盼望已久的蜜月旅行。那是我们第一次一起长途旅行,虽然只有自行车,经济也不富裕,但一路行来,我们用更艰苦的长路,换取了比想象中更好的风景和感受。事实证明,心大的水瓶和神经质的双子,确实CP的没谁了……
. 2006年,我们的川藏线
景观与文化大道:川藏线分川藏北线(317)和川藏南线(318),都是从成都出发抵达拉萨。2006年我和爱人是骑车从成都出发,先走川藏小北线,经映秀-小金四姑娘山-八美-炉霍,翻雀儿山,到昌都,下邦达,取道川藏南线,抵达拉萨。
这是一条不可多得的景观与文化大道,海拔由低到高,可以看到多样的自然地貌特征,沿途能了解到少数民族的信仰与生活,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织出现,壮阔的雪山湖泊与宁静的田园风光都有,对于川菜爱好者来说这条线更显珍贵。严酷的自然环境导致这里道路状况频出,更添几分神秘与艰险。还有一点,这条线上的地名也都很美很有意思。
人文风情浓郁:一路都能欣赏到壮美的自然风光,但是更为这里浓郁的人文风情打动。雪山、湖泊、森林、草原、青稞田、白塔、寺庙交叠共生;接触到学佛的少年,逐水草而行的放牧者,一步一叩的信徒,走路去拉萨的藏族大叔,被人嫌弃又同时敬仰着的天葬师,还有邀请你去帐篷喝碗牛奶的孩子;亲眼目睹了羌族碉楼民居,多样的藏式民居,壮观的佛学院,藏纸和刻经板的过程;也亲自体验了帕隆藏布江边的纯天然温泉,热闹热的耍坝子和跳藏戏,康巴汉子用摩托车把人和单车拽到山口,与刚出生的小牦牛头碰头,大人物摸顶时的人山人海……会在云里走、水里走、在土路上走、柏油路上走,会翻山翻山翻山,有下坡下坡下坡。
美景与考验并存:川藏线是别人的景观、文化大道,对骑行者来说也是一条考验意志力的挑战路之道。当时花33天时间骑车走完全程,期间只搭车30多公里。是因乱码有次十几公里连续两次爆胎,备胎都已经用完,来不及补了。不想搭车是因为不想错过路上的任何一处景色和可能带来的体验。
说起来,2006年的川藏线与青藏线比路况确实更加糟糕,多山多弯多土路多垮塌多泥石流。现在能想起来的几个重点分别是:巴郎山垭口、雀儿山、怒江72拐、通麦天险。但食宿条件对走过青藏线的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之妙,沿途是川菜的江湖,牛奶饮料大多没有过期的,蔬菜水果也相对充裕。遇到大的市镇,吃个火锅分分钟。旅馆、客栈奢华谈不上,愿意花一点钱找个干净些的并不难。只有两次因为天气和贪玩没在当天抵达目的地,住了藏民家和修路道班。2006年,我们骑行时遇到许多人,互相问彼此许多问题,增进了解。
那时骑行者不多,路上不堵车:2006年骑行川藏线的人远没有现在多。路上每天偶尔也会遇到,大家互相问好,有时候做简单交流,谦和有礼,似乎有着某种天然默契。见到的当地人和司机大多热情也淳朴。或许是运气好,或许是风气好,也许是比较低调,印象中几乎没有遇到令人不快的人和事。
. 回忆很多,图片更多,都是暖的好的
没有地震前的映秀,确实山清水秀。我们在这里住了一晚,在一个很干净的农家乐。
卧龙前往四姑娘山之前翻过的垭口。说起来,这个垭口不一般——太熬人!出发前的计划并不是走小金,是成都一个车友邀请我们一起,体验了这段路。所以要翻的这座山不在我们攻略里,之前我坐车走过这里,并未有什么感觉,骑车却着实让我们喝了一壶。
抵达日隆前看到的羌族碉楼,旁边是滚滚大渡河。
在山顶牧民家的帐篷里看见出生不久的小牦牛,一把抱住。
在色达看完天葬,另外一处草坡上做擦擦的大姐,请我们喝酥油茶。
蓝天白云下,我的背影。川西草原很多这样的笔直大路。
也有这样扬尘的碎石土路。
有时候还要走一些水路。
但运气好也有带着荫凉的路。
翻过雀儿山当天的留影。很喜欢新路海,也喜欢马尼干戈那个小镇。
在雀儿山垭口,撒下祈求平安的隆达。
雀儿山顶。几乎是我们这次的制高点,多留点影。
炉霍到甘孜。草原上的人,不知忧愁,花开赏花,雪落赏雪,生活有多美好啊。
德格,用传统方法做印经藏纸的妇女。在进行这一步之前,藏纸物料的采集,是个很枯燥的过程。
镇上来了大人物。寂静的小镇,几乎是在一瞬间“冒”出上千人。我不知道这些人平时都在哪藏着,但是他们瞬间就把寺院围的水泄不通。
地肥水美的季节,当地人在河边支起帐篷耍坝子、过林卡。很多小吃摊位迅速进驻,小商品摊位也火速跟进,藏戏板子热闹开唱开跳。
跳舞还勉强能看个热闹。藏戏却是有情节的,有说有唱,观众适时大笑、叹气。不懂藏语完全跟不上节奏。我们在这里玩了一天时间。几乎只有我们两个游客,都是德格镇上的本地人。
这位大叔,要走到拉萨去。带了铺盖卷,水桶里是路上牧民给的牛奶,还执意要分给我们喝。
遇到一个男孩骑着小马。感觉像个流浪的小牛仔,腰间也许有一把左轮手枪?
会看到很多磕长头的人。通常会有一个三轮、平板车作为补给车跟着。如果有机会就会聊聊天,分享一些各自的食物,如果时间够会拍张拍立得照片送给他们。
巴纳村的午饭。问答环节开始:你从哪来,到哪去,你的车子多少钱,你多大了,你们是夫妻吗,你累不累,你信佛教么,是去朝圣么……
看,对面就是西藏。这天吃午饭已经在西藏了,遇到一位老师,了解到一个当时的现象。就是这一河之隔,四川和西藏教师工资差很多很多。河那边按西藏标准发,多,河这边按四川标准发,少。而这位老师是领西藏工资的,非常得意。
宋拉爽山-昌都途中。又是一队去耍坝子的人马。看我们骑车,感觉很异样。
昌都到浪拉山垭口之前的沿途风光。
傍晚的青稞田。
然乌,一派宁静的田园风格。比瑞士风光也不差。
通麦天险。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要走这里,听说已经不用了。当天走通麦时,因为前面塌方断路,基本没有大车,我们之所以能走,是因为部分路段只容自行车和行人通过。
过了通麦天险,抵达排龙,下榻的四川老乡极力推荐我们去一处神秘的天然温泉泡一泡。从大路边一处极隐蔽的小路下去,直至江边。用自带的肥皂和毛巾把池子做了简单清洁,一边聊天一边等它蓄满水。温泉水温度与人体非常CP,伴着滚滚江水,喝瓶可乐,这世界上还有更美的事么!
进入八一之前,水果多起来了。然而还是不放心,买了一个西瓜托进城里,发现城里到处都是西瓜呢。
即将丰收的青稞田,大家在集体除草。除草30分钟,喝甜茶聊天放空玩耍1小时,基本就是这个时间比。
放一张与搭档的合影吧。我是站在摩天大楼上了吗,怎么显得那么高大。
那一年旅行,老板给了我三个月假期,我很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