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井曾经是挖个洞就能淌出钱来的地方,却低调的要命

云南上了年纪的人提起黑井,都说那里是挖个洞就能淌出钱来的地方。






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斗转星移,黑井从一个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商贸小镇,到今天要翻开史书才能查到。






这几年,龟卧在云南中部山谷里沉默了太长时间的黑井小镇,如同一夜间撞了大彩,突然就引人注目起来。






对于黑井,除了到处走到处看,找各种各样的男人女人聊天,我还读各种有关它的文字。






得知它已经有点年纪了,曾经是近50年前盐兴县县城,曾经是名声远传的“盐都”,曾经因盐而兴而旺;






曾经上上下下“穿金戴银”,曾经一头一脸尽显“珠光宝气”,曾经因旧时意义上的“繁华”而出过许多充满冒险传奇的人和事,昔日所有这些“曾经”现在都已风光不再,只留下一些把由兴而衰记录在案的旧迹……






黑井是一本书。阅读黑井,就应该走街串巷,去看那些可以显示昔日景象的东西,譬如老街,旧院,“灶房”,牌坊,寺庙,乃至立于清朝时期的街道标识牌等等。






以一个小镇的身份,这里可以用来炫耀自己旧时风光的东西,很充足。整个地看,如果不是盐,如果不是那年月“盐贵如金”,恐怕就不会有这个小镇。






因为有盐,有用盐变成白花花的银子,所以引来众多有手艺的匠人,包括云南剑川的贵州的四川的,在黑井建起了几条挤挤攘攘的街巷,一个连着一个的酒馆、茶馆、烟馆,以及一个个很能显示富有的宅院。几乎所有的旧时建筑都与盐有关。






走在黑井的街巷里,我注意到,这里的老人似乎特别多。引人眼亮的是,有几个老头,留着很漂亮的长胡须,如果再换一身长衫,有可能会使人产生误入古时的幻觉。






聊天喝茶,发现他们或者能够讲出一大堆久远得几乎就将在记忆里消失殆尽的传说与故事。






那天离开黑井时,正是赶街天,石板镶成的老街上,走着一伙伙来自周围村子的农民,赶着骡马,背来木柴和各种山货,再次从那堵牌坊下面走过






颠簸着晃荡着去的人不算少,很多去过的人都有话想说,有文字可写,有照片愿拍,或者还有种种掩裹在时间河流下面的隐秘想猜。






我也去了,前后三回。第一回算是慕名前往的旅游者,第二回是以摄影者的身份去做拍摄,最后一回却说不出什么确定的角色,只是想为自己纷乱的感觉理理头绪而已,不过还是想再去一回,也许不止一回。






我又一次看见这样的情景:几个六七十岁的女人坐在牌坊旁边,她们不是在撂聊天,也没有做针线活,就只是不言不语地坐着,旁边是由石头和文化搅拌着筑成的石墙石路石牌坊……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