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客分享|路遇奇葩?别憋屈,聊聊旅行中的“不文明”
坐在影院里,你在看一部院线佳片,等看完了,朋友询问你的观后感。你心情烦闷,后排吵嚷嚷的观众们和不断钻进耳朵里的零食咀嚼声,都让你兴致全无,随时想起身走人。
同理,你到了一个风景如诗的旅行地,正打算面朝大海一抒胸臆,却被身边游人咔嚓嚓的拍照灯束打得睁不开眼。这个不和谐的插曲,立马让你对这个地方的印象大打折扣。或者你可能想善意的同外国友人拥抱再见,却看到对方受到很惊吓?
行客是否也在出游中遭遇了一些奇葩的不文明现象呢?跟随孤独君的脚步,本期我们来看看生活中都有哪些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以及怎样在有着文化差异的各国旅行中尊重彼此入乡随俗。
最后邀请行客们,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你在旅行中遇到的“奇葩”。
插队达人
旅行地人多的最大感受就是排队,购物结账排队,饭店就餐排队,去卫生间排队。而但凡有需要排队的地方,总会涌现出一些“排队达人”这些人抱着宁抢十分,不等一秒的优胜劣汰心态,哪怕只是插一个人的队,也会升起一种今天赚到了的满足感。
大声用餐
不管是大声的吧唧嘴吃饭,还是在用餐区域高分贝喧哗,相信邻座的其他食客都无法接受。享受食物这样本该幸福快乐的事,因为出现了这些不和谐的外界因素,而变得难以下咽。而这些习惯于高调就餐的人,在每个旅行地都屡见不鲜。
高谈阔论
有一些人,不论在任何地方都尽职尽责扮演广播员。图书馆、博物馆、演奏会,越是需要安静氛围的地方,他们越是能在人群中发出耀眼的光芒。看书一定要朗读出来,每遇一副艺术作品就必须头头是道的在一旁点评,台上演奏还未结束就迫不及待的发表感想,仿佛是在用高嗓门来加深周围人对他们的印象。
到此一游
不管是刻字、涂漆还是其他方式,“到此一游”现象已经成为各大旅游景点管理人员头疼不已的问题。除了国内旅游景点,国外知名建筑上也曾有过这样的事件发生。2013年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的”丁锦昊到此一游“更是引发网络热议声讨。而每年的樱花节,诸如武汉大学校园就会饱受游客们高校游之苦,樱花被各种折损,“樱花节”成“樱花劫”。小编也曾在长城石砖和泰山上见过这些“留名”,不能理解的是,除了破坏公物没有任何美感啊。
随时拍照
总是有这样一批游客,无论何时何地总能建立他们的拍照舞台。一到景点,他们就一拥而上,咔嚓嚓的闪光灯晃得旁边的人都要睁不开眼。他们往往三头六臂,慧眼如炬。立着禁止攀爬标示的建筑物旁也有着他们的“英姿”。
如厕不冲
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在景区和车站的厕所里,很难找到一个“干净”的蹲位,一推开门不忍直视的画面伤害了多少幼小的心灵。讲真,这么多年过去了,小编也没想通究竟他们为什么懒到连厕所都不愿意冲(因为设施坏掉的不算)?知道答案的小伙伴请一定要告诉我。
烟不离手
旅途中受到的吸烟侵害和平时无异,吸烟有害健康,而被动吸二手烟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但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却并不容易。人口密集之处,特别是是室内等封闭空间中的其他人“被”吸二手烟,实在是缺乏公德。另外经常看到有人在防火季节的山区、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内以及禁烟的文物保护区吸烟,他们知不知道难忍一时之瘾,很可能摊上大事儿?
晾脚大神
人生路长,谁没遇到过几个大巴火车上晾脚的好汉(有时还有大姑娘我会告诉你?)。在那种封闭的空间里,当你的邻座默默地把脚从鞋子里解放出来,即已经宣布你旅途的痛苦开始。这种时刻,你会不会客气地请他/她把鞋穿好呢?
更多资讯:
>> 不得不说的国外旅行禁忌
俄罗斯
*不送偶数的花
如果非要送花,不要送偶数的鲜花作为给当地人的小礼物。按传统风俗,那是送给过世的人的。适合的花束一般是1/3/5/7朵花。
*别谈论政治
别以为俄罗斯人都支持他们的政府,但也不要批评他们的政府。
日本
*不给小费
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千万不要留下零钱在桌上,日本文化中没有小费这个惯例。
*不要拥抱刚认识的人
腼腆的日本人不喜欢拥抱,尤其是老人。
*电动扶梯上不要站错边
在东京要站在电动扶梯的左边,在大阪则站在右边。
新西兰
*别要求去看基维鸟
虽然它们是新西兰的国鸟,但是几乎接近灭绝了。
*不要随意开玩笑
《指环王》是新西兰人的骄傲;英国女王在新西兰仍然很受尊敬;全黑队是一支橄榄球队,也是一种信仰,哈卡战舞则是在橄榄球比赛前表演的舞蹈—当地人真的不会拿这些开玩笑。
德国
*不要过于热情
德国人不喜欢“自来熟”,他们倾向于“慢热”。
英国
*千万不要插队
千万不要插队,这一行为会让你瞬间变成成全民公敌。
*不要打听当地人的收入
非常失礼的问题。
挪威
*裸体沙滩非礼勿视
在公共沙滩上,当地人觉得裸体很自在,但要是长时间盯着人家看,是非常不礼貌的举措。
*人人平等
挪威人都很随意,人与人之间都直呼其名。所以即便在接受服务中,也别摆谱,更别要求有所谓的贵宾待遇。
文| 孤独星球杂志期刊
图| 孤独星球杂志期刊、百度百科、新华网
行客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