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刘翔在国内忍辱靠英雄光环赚钱!奥运冠军遭国人谩骂怒而移民 (www..com)
奥运冠军是国家的功臣,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也能获得丰厚回报。在退役之后,奥运冠军都有进入体制内当官的机会,但不少人拒绝了,因为有人选择了经商或移民。对于移民的奥运冠军来说,有的人是为追求爱情,有的是为了生活平静,有的则是因为心灰意冷,他们受够了国人的谩骂,前中国女排队长杨锡兰就是因不满国人的怒骂而远走他乡。
1963年,杨锡兰出生于天津市一个热爱排球运动员的家庭,这对她未来从事体育运动打下基础。受父母的影响,杨锡兰从小热爱体育运动,特别是对排球情有独钟。因为喜爱,杨锡兰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知道在排球上下功夫,几岁时就练得有模有样。杨锡兰最喜欢排球中的二传位置,因为在她看来二传手就像杂技团中的魔术师一样,能组织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杨锡兰细心观察优秀二传手的动作,这让她在很小的时候对排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杨锡兰的技术变得越来越好,同时,她还越长越高,看上去打排球很有前途。在这种情况,杨锡兰被父母送入体校学习,她在这里练得更苦。虽然辛苦,但杨锡兰的技术在不断提高,这又让她感到发自肺腑的快乐。与此同时,杨锡兰在排球上的天分也逐步展露出来,逐步成为了体校的佼佼者,她由此获得了进入专业队的机会。
1976年,14岁的杨锡兰进入八一排球队,这对当时的她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成功。短暂的成功非但没有让杨锡兰自满,反而有了追求更大成功的动力,她练得更刻苦,尤其注意雕琢在二传上的技术。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杨锡兰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换来了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她进入了国家队的视野。1981年,18岁的杨锡兰进入国家青年队,1年之后,她成为了国家队的一员。
虽然只是个新人,但杨锡兰初进国家队就依靠精湛的技术赢得主教练袁伟民的认可,她顶掉孙晋芳成为了国家队二传位置上的主力。实事求是地说,杨锡兰刚上位时的表现并不佳,甚至曾多次被对手完爆。不过,随着经验的增加,杨锡兰变得愈发成熟,她开始成为这个位置上的世界级王者。
1982年,杨锡兰帮助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1983年,她帮中国女排夺得世界超级赛冠军;1984年,杨锡兰帮助中国女排获得奥运会金牌,这也是中国女排史无前例的成就;1985年,她帮中国女排获得了世界杯冠军;1986年,她帮中国女排拿到世锦赛冠军和亚运会冠军。杨锡兰帮助中国女排获得一连串的冠军,她也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多次被评为赛事最佳球员。
作为中国女排的绝对功臣,杨锡兰当时也是誉满天下,到处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然而,盛极必衰,中国女排也没逃脱历史的规律,在郎平等人退役后,球队也逐渐走上下坡路。虽然杨锡兰依然实力强劲,但她阻止不了整支球队的滑坡。1988年,中国女排在汉城奥运会上仅获得第3名,特别是半决赛被苏联打得满地找牙。在那场比赛中,中国女排第一局以0比15惨败,三局总共只获得11分。中国女排的惨败不被国人接受,女将们开始遭受舆论的炮轰。
杨锡兰是中国女排惨败时的队长,她是被炮轰最狠的一个。雪上加霜的是,杨锡兰因不满球迷的批评,说出了“中国队就是这个实力”这句实话。然而,实话很难被接受,杨锡兰遭受了更狠的怒骂,甚至有人威胁要杀死她。作为曾经的英雄,如今却成为了国人口中的罪人与王八蛋,杨锡兰感到很心凉。
在奥运会之后,杨锡兰宣布退役,为了远离谩骂与威胁,她选择了离开中国。杨锡兰和未婚夫到了瑞士,她没有了奥运冠军的光环,只能去做一份普通的工作,但她很快乐。杨锡兰也嫁给了未婚夫,后者则成为了一名教师。杨锡兰和丈夫在瑞士过着安静而平和的生活,而两个孩子的到来更让他们幸福不已。
没有荣誉缠身,也远离了谩骂,杨锡兰在瑞士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看上去她的选择远比刘翔要好。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