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重视党代表提案(提议)办理工作

人才制度优势从何而来

      放眼世界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借学校和企业的研发机构开门取材,还是修改移民法规、放宽留学限制,发达国家的“人才收割机”,重点瞄向的目标里都少不了中国。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这一表述,把人才工作放置于国际视野下来审度考量,用世界眼光来命题立意,筹谋的是以人才支撑大国崛起战略,擘画的是靠人才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其站位高迈阔大,其格局恢宏雄伟。



重塑国际竞争格局的关键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外交等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



为了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实施新的人才战略,策划出台新的政策法规和举措,加大对他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留置力度。例如,美国参议院通过《移民改革法案》,提出取消科技、工程等领域人才移民配额,获得博士学位的外国人取得绿卡可以不受数额限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欧盟实施支持青年人才跨境培养行动计划,确保优秀人才在欧盟国家内良性循环;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专门制定吸引外国专业技术人才、海外企业家的移民项目。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角逐的决定性力量,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面对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我们只有在锐意改革中奋力追赶,在大胆创新中勇往直前,才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纳天下英才。



改革创新才能攻坚克难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才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应该在思想观念、法制建设、政策措施和不断改革创新等方面重点发力,攻坚克难。



首先是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破除陈旧僵化的思想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要求我们“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思想观念是实践和行动的先导。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第一位的就是需要树立国际视野,拥有世界情怀,以“全球村”的战略格局来审视我们目前的制度建设是否具有吸引和使用全球人才的体制机制,以信息时代的互联网思维衡量我们的政策措施是否站在了世界顶层,是否具备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国际竞争优势,并且在思想观念上积极主动、自觉自信适应世界大势。而不能思想闭塞,气局狭小,视域窄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日仍然自绝于人,续演古时滇王与夜郎侯“汉孰与我大”的闹剧。新加坡创国之父李光耀生前曾尖锐指出中美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人才,中国从13亿人中选人才,而美国是从全球70亿人中选人才。这与我们的思想观念、视野胸怀的封闭僵化不无关系。

[1] [2]  下一页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