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引领下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前行进步,离不开精神的指引。时代既是孕育精神的沃土,也是彰显精神的载体。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这场伟大实践中,中国人民铸就和激发了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这既是对改革开放的高度礼赞,又是对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崭新概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丰富而又鲜活,包含着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等。新时代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就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让它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1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主义要想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始终保持创新的精神风貌。恩格斯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作为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创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们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中国人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简单延续,而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作出的原创性探索。它不仅让中国人民走上康庄大道,而且让社会主义焕发勃勃生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破除思想观念束缚,谋划中国未来发展的航向。从破除“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和“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思维观念,到作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判断;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国企改革稳步推进;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引入外资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兴办经济特区到设立自贸区;从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到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等。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既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留给人们的经验启示,也是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真实写照。
2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唯有勇于艰苦奋斗,才能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取得成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这是对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斗精神状态的高度概括。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