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考察谈话“聚光灯”

考察谈话是真实全面掌握干部现实表现的主要渠道,是识别干部有无“带病”的重要环节。少数地方之所以出现“带病提拔”问题,固然与干部“带病”有较强的隐蔽性有关,很大程度上也与谈话对象不愿说、不敢说和考察组成员不善谈、不会听有关。擦亮识人的“慧眼”,要强化参与考察谈话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干部考察的谈话质量,着力谈深谈透,把干部考准考实,有效防止“带病提拔”。



一把手不能当老好人。有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认为下属提拔是一种政绩,于是奉行好人主义,本着“能出一个是一个”的想法,对干部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味地向组织打包票、说好话。这种只“栽花”、不“挑刺”的老好人思想,说到底是党性原则不强,表面是爱护干部,实则是包庇干部,不仅对干部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组织不负责任。防止“带病提拔”,认真听取单位主要领导意见至关重要。在考察谈话中要引导一把手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向组织如实反映干部的情况,尤其要客观反映干部的不足和问题。



知情人不能做旁观者。在干部考察时,一些人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有的为了迎合考察对象,即便知道考察对象有缺点、有问题也不说,顺水推舟送人情;有的担心同事关系搞僵,干脆做个沉默的局外人,含糊其辞作评价,轻描淡写说表现,三缄其口避不足;有的则当面不说背后说,事前不说事后说,对干部工作造成被动和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谈话对象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每个谈话对象在参与考察别人时,对自己也是一次党性原则的考验,从而避免只说好话、不说真话、甚至知情不报说假话现象的发生。



考察组不能“灯下黑”。作为防止“带病提拔”的关键环节,干部考察要点亮“聚光灯”,把考察对象的情况看得真真切切。考察干部不能满足于走程序、看表象,而要善于察言观色,善于从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中进行综合分析。特别要注意倾听那些不同的声音,哪怕是个别人反映的情况都不能当耳旁风,而要极其认真对待,进行必要的问询和认证,不让那些民意不高、反映不好、品行不正的考察对象进入任用程序。



(原载于2017717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