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制度优势与创新土壤让中国成为“人才磁场”
【“归国潮”透视】
“我们要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再次向全球英才发出了召唤。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才大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潮澎湃而至。
慎思笃行,方能瞻高致远。几年里,我国人才工作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人才事业兴旺发展,人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广大人才正迎来新的春天。
1.党管人才深入人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早在2012年,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此后,各地普遍制定了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黑龙江、吉林、辽宁、福建等地省委书记亲自出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为自觉,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理念蔚然成风。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想再给国家干点事,可现在没助手,没设备,我真的不愿就这么无所事事地老去。”几年前,因为科研条件问题,屠呦呦给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当天下午,有关负责同志就到她家里了解困难,帮助解决亲人团聚、户籍迁移等实际问题,并与她建立了长期联系。“从你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这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老人由衷地说。
几年来,我国人才工作者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加强对专家人才的团结、引导、服务工作,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团结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人才总量大幅攀升,人才素质明显提升,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已达45.9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