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要自信冷
原标题:如何看待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
谋事先审势。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也是赢得胜利的条件。
在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一组组鲜明的数据、事例,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深刻分析,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回应了社会关切,又坚定了全党的信心、决心。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正风反腐各项工作的逻辑起点。
满怀信心看成绩——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全党同志要有四个“足够自信”
“3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一年来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这一重大论断,旗帜鲜明,充满自信,欣慰中透着忧思——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多年的工作已见成效;压倒性态势又尚未形成,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
这一阶段来之不易,它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辛勤努力,是从三年多坚持不懈从严管党治党、真刀实枪正风反腐的“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无论是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还是审查中管干部人数,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特别是查处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人,向全党全社会表明: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这决不是一句空话!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从抓八项规定入手,小切口、大纵深,以上率下、寸土不让、越往后执纪越严,累计超过14万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驱散不良风气之霾,党风民风向善向上,“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实现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55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2家中央金融机构的巡视全覆盖,实现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全覆盖,党内监督的力量凸显。
“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一批单位的党委、纪委和上万名党员领导干部因落实“两个责任”不力受到责任追究,体现制度刚性,倒逼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过就是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上千名外逃人员、数十亿元赃款被追回,首次实现追回人数超过新增外逃人数,海外即法外、避罪到“天堂”终成泡影……
若将君心换我心,我心与君心相通。三年多来,我们党以党心民心为念,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的政治自觉,真反腐败,真治歪风,净化了政治生态,凝聚了党心民心,改变了广大党员的精神面貌,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
人民群众的评价最有说服力。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5%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90.7%的群众对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分别比2012年提高16.5、11.4个百分点。广大干部群众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正风反腐投出赞成票,表达了由衷的支持和拥护。
事实再次证明,我们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站在历史的山峦上放眼未来,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冷静清醒看问题——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坚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
成绩面前看问题,冷静清醒最难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国内外一片肯定、点赞声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关于形势的总体判断,清醒坚定、令人警醒。
“依然严峻复杂”,六个字,包含三重含义:一是“依然”,过去是这样,现今虽有向好,但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目标尚未实现;二是“严峻”,虽是春前,但严冬未去,要做好防寒防冻准备,甚至还要顶住寒流侵袭反扑的压力;三是“复杂”,问题多发,矛盾交织,简单地一因一果、一措一策之法来应对,恐怕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执纪审查的情况、巡视发现的问题、社情民意的反应,充分印证了“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判断——
要看到,高压之下,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四风”问题远未绝迹。有的仍不收手、不收敛,变着花样收钱敛财,甚至欺瞒组织、对抗组织,企图逃避党纪国法惩处;“四风”问题面上有所收敛,但“惯性”未消、病根未除,有的躲进“青纱帐”、由明转暗、更趋隐蔽;有的穿上“马甲”,改头换面、翻新花样。
要看到,严管之中,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管党治党仍失之于宽、松、软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党员干部党的意识薄弱,党纪观念淡漠。有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依然热衷于作表面文章、反腐败不动真刀真枪,甚至对问题遮捂掩盖、为违纪者说情开脱,有的依然重业务轻党务、重经济轻党建,甚至出现党组织会议开在寺庙里、任命非党员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等咄咄怪事。
还要看到,主流之余,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未间断,有关反腐的杂音噪音不时出现。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借反腐败攻击我们,叫嚣“权力斗争”、“清除异己”等论调,企图颠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国(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一直打着 “正义”的旗号,叫嚷什么“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反腐败导致为官不为”等,妄图绑架舆论、混淆视听,干扰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决策部署,影响人民群众反腐败必胜信心。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伟大事业,没有一蹴而就的艰巨斗争。“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要想得到根本性转变,还需不断强化“不敢腐”氛围,为“不能腐”、“不想腐”奠定扎实基础、创造有利条件。正如党中央所指出的,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相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全面从严治党仅仅是开了个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形势决定任务。值此“依然严峻复杂”之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否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很可能得而复失,不仅恶化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
保持定力向前进——
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没有变、旗帜立场不会变,我们的目标任务就不能变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矢志不移的意志,坚韧不拔的定力,往往是关键阶段战胜困难和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需要如此。
“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六次全会关于“两个没有变”的重要论述,振聋发聩、掷地有声。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王岐山同志在工作报告中强调,“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没有变、旗帜立场不会变,我们的目标任务就不能变”。“没有变”、“不会变”、“不能变”,前因后果、层层递进,态度鲜明、方向笃定。
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各级党组织必须向中央看齐,认清形势任务,牢记责任使命,敢担当、善作为,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引向深入。
——巩固深化“压倒性态势”,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实现不敢腐的目标,当前最主要的就是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的五项重点工作,落实好全会报告作出的7项任务部署。要按照全会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标本兼治,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强化党内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紧紧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盯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把严明政治纪律始终排在首位,把加强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紧抓惩治这一手不放松,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形成持续威慑。把纪律挺在前面,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提高思想政治水准和把握政策能力,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让每一个党员干部把行为规范到党章党规党纪要求上来。
行动是最有力的语言。1月16日至2月4日,新年伊始,陈雪枫、龚清概、王保安、刘志庚涉嫌严重违纪先后接受组织调查,对“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作出了最新诠释。(师长青 窦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