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镇街和村居创建百花齐放 精神文明建设畅通最后一公里
2016-11-30来源:
我市按照创建文明镇街和村居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提出将创建工作作为打造“新三张”名片之一——“文明”名片的重要内容,树立打好“文明牌”就是打好“发展牌”、“民心牌”、“供给侧改革牌”的创建理念,以基层文明创建为抓手,着力抓好镇村综合治理,着力抓好社会风尚建设,着力抓好文化惠民,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文明镇村创建工作开展,取得较好成效,涌现出了大井镇、南塘镇、镇江镇、新垌镇等一批文明镇,彭村、下汉村、镇大岭村、福石村及东方新城社区、南关社区等一批示范性好、带动力强的文明村(居)。
今年初,南塘镇彭村荣膺“广东省文明村”称号。日前,镇江镇及该镇南果花乡生态园,分别荣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同时,镇江镇的“两水两村两场”一日游景点线路成功入选农业部发布的以“初夏到农村品美食”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线路。9月27日,省文明委督导组到我市督导文明镇街和村居创建工作,对我市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强化领导协调推进 掀起创建活动热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加强镇街精神文明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与物质文明建设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6月4日,我市召开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暨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进一步部署文明镇街和村居创建工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志强要求宣传部门、文明办要切实负起责任,大力推动文明镇村的创建工作。各镇街必须高度重视,一把手要亲自抓,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全力保障,不折不扣完成创建任务。
我市各镇街分别成立了文明镇街和村居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委书记为创建第一责任人,对文明镇街和村居创建工作做到亲抓亲管;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抓好具体工作落实。我市把文明镇街、文明村居创建纳入市镇街年度工作考核内容,细化具体责任和推进时限,在经费上、人员上加大投入,做好日常巡查督导,加强考评问责力度。
我市以被省列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第二批试点县(市)为契机,按照“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统一建设、规范运作,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积极筹谋、整合资源、分类实施,有序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提升基层服务。目前,我市的镇、村公共服务平台机构全面建立运行,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三级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办理,基本建成了集党建与基层治理、民政事务、户籍管理、商事登记、综治维稳、文化体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食药安全、农村“三资”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和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咨询、金融服务、农技等服务事项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公共服务事项“窗口服务+互联网+终端服务”和一门式管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 培育良好道德风尚
抓好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我市按照公益广告占发布广告比例不低于30%的要求,拓宽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体广告、农村广播、网络、手机短信、LED屏等平台,全方位立体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特别在城市主街道、广场、公园、集镇等投放了大量公益宣传牌。我市利用农村广播播放宣传30000多条次,建筑工地围墙公益广告320多处,仅笔架山森林公园就设置了核心价值观宣传牌80多块。我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镇村日常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如石板镇、大井镇利用把粤西传统节日年例办成群众文化节,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木偶戏、粤剧、春班表演,受到群众欢迎。
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我市在各镇街、社区建设了一批体现核心价值观内涵、体现高州人文特色的主题公园。目前,我市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或宣传角80多处。石仔岭镇大岭村建设了茂名首个农村法治主题公园,通过主题公园对村民开展法治教育,使村民法律意识大大增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南塘镇彭村建设了诚信(良心)主题公园,引导村民大力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涌现出了彭村“良心称”“良心薯”等诚信品牌。东方新城社区儒家文化主题公园,全区儒家文化遍布,更好地让居民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品德。
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行动。我市大力弘扬“好心高凉”精神,广泛开展“身边好人”、“爱家乡好心高凉人”、“寻找身边的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引导镇村群众崇德向上、见贤思齐。一年来,全市评选“爱家乡好心高凉人”12人。我市在谢鸡官庄村、东岸禄福庄村、宝光街道下汉村等文明示范村及潘州公园、永盛明珠小区等地设置善行义举榜96处,表扬凡人善举,展示新时代镇街居民的精神风貌。我市通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广泛弘扬孝老爱亲、重教知礼、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等传统家庭美德。石仔岭街道连续四年在村居中开展感恩教育月活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今年以来,大井镇以优秀传统教育为主线,开展“颂读经典”活动近10场次,提高了农村道德教育成效。
开展志愿服务传文明。我市立足“全民志愿”、“好心志愿”,引导村(居)民参与“文明宣传进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等系列志愿活动。在潘州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了志愿服务岗亭5个,由志愿者轮流值守做好创文宣传、交通引导等。南塘镇彭村、石仔岭镇大岭村、东方新城社区等村居成立村居志愿队,积极做好村居卫生保洁、游客引导、老人关爱等服务。目前,我市共有注册志愿者35000多人。
开展社会综合治理 构建宜居宜业镇村
认真抓好村居建设。我市按照“秩序美、心灵美、风尚美、人文美、环境美、生态美”的“六个美”要求,认真做到“一镇一典型、一村一特色”镇街、村落的规划建设。特别是在对旧村改造,我市注重引导村民将当地历史风貌和本地文化融合,与自然景观融合,打造具有高凉特色的文化乡村。如马贵镇杨公文化、镇江镇福石村的“鼓”文化、南塘镇柳村的“武”文化等在新村建设中得到传承发展。特色美丽乡村的建设,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今年南塘镇柳村举办油菜花节、彭村举办荷花节吸引了省内乃至广西游客参观,油菜花节期间日最高客流量达3万人。
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今年以来,我市组织城管、卫生、交通、交警、工商等部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3次,对市区、集镇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进行集中整治。目前,市区、集镇主干道、公共场所基本实现“无牛皮癣”。我市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处理生活垃圾,建成镇级垃圾压缩转运站27个,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点3960个。全市75%以上的村庄已建立健全了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7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到30%,7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大井镇青山村和上平村、宝光街道下汉村等村庄作为试点,开展“拒用塑料袋,建设美丽乡村”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注重文化惠民建设 提升美丽镇村内涵
完善文化设施。我市着力夯实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了市、镇、村、自然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我市28个镇街全部建有文化站,达标率达100%;全市建成村级文化室486个,建成率达100%。同时,我市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支持”的方式抓好村、自然村文化广场建设,全市村级文化广场500多个,我市“一村一广场”的做法得到茂名的肯定。
坚持文化惠民。我市启动了非遗文化进万家活动,通过展示、演出,培训、宣传等方式推进高州木偶戏、木刻画等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今年以来,我市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广场文化”、“南粤幸福活动周”、“送戏下乡”等活动,组织市粤剧团、木偶粤剧团和文化馆送戏下乡近600场。我市按照“一村一月一电影”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今年以来,全市送电影下村居3800多场,100%完成放映任务。我市全面推进书屋建设,全市共建成农家书屋486家,实现了农家书屋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并与市图书馆建立图书资源共享网,及时更新图书,解决了农村群众读书难问题。 (朱略 龙步云 车闻达 陈金泳)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