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对口帮扶我市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招聘会开锣 金山依法取缔两非法加油点

高州市委书记何志强:推动高州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茂名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您对此如何理解?何志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贯穿了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科学指明了党在新的征程中的出发点、连接点、生长点,为全党提供了走向新的胜利的勇气、力量和智慧。落实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要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把政治忠诚融入灵魂,确保地方与中央同频共振。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落实不忘初心的要求,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好党章党规,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记理想信念、坚持“四个自信”。要把对党忠诚、政治坚定作为第一位的要求,确保中央的大政方针在地方执行有力、落地生根。二要把责任担当扛在肩头,勤政务实谋事创业。不忘初心,是为了继续前进。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高州作为欠发达地区,更要在加快发展上心无旁骛、坚如磐石。要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遵循“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三个三”,加快实施“4+22”重点工程项目,推动发展全面突破。要强化干部管理,推动考核评议在各地、各部门、各层面全覆盖,形成争先进位的工作状态。三要践行党的为民宗旨,将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实办好。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有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从政情怀,坚持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真正做到为群众跑腿、为百姓干事,把实事落实、把好事办好,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要牢牢把住扶贫攻坚冲刺期,着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大力气、下实功夫,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茂名日报: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动员全市上下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供给侧上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实现振兴发展。高州市将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何志强:茂名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高州将认真抓好落实,切实将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供给侧上来,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一要积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去”上,突出抓好“僵尸企业”、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清理处置,加强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管理。同时,保持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积极推进金融去杠杆。在“降”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国家、省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措施,推动进口皮革制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物流、税负、招工、融资等成本。在“补”上,要持续聚力“三大抓手”,推进汕湛高速、云茂高速建设及省道、县道改建改造,建好金山工业园、道口经济园区两大产业发展平台,实施城镇人宜居工程,加快建设永青大道、高文小学、市人民医院康复养老中心等市政工程。同时,扎实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自然村道路路面硬化建设、村村通光纤工程等,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及民生短板。二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结构。抓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动产业共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构建以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品、皮革制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等五大主导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绿杨农业200万羽蛋鸡自动化养殖场等项目建设,推动“农业+电商+物流”“农业+旅游+文化”等新模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形成农业在各大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的新业态,获得更多增值效应。坚持“互联网+”与“+互联网”并举,积极推广服务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培育壮大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型旅游产业,策应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在南塘镇试点,实施美丽乡村百里徒步游项目,建设20公里鉴江堤岸绿道。三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促进皮革、铸造、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研发平台。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从制度上消除制约创新的障碍。进一步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加强对创新载体和创新项目的政策扶持,吸引更多改革试点、创新项目和利好政策在高州落地。深入实施“扬帆计划”人才工程,全力营造一流聚才留才环境,让更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契合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到我市创新创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我市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茂名日报: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高州如何念好“精准”二字诀,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何志强:我市按照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下一步,我市将坚决念好“精准”二字诀,找准穷根、扶到点上,校准靶向、扶到根上,精准施策、扶到本上,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一要保障底线民生。加大贫困人口低保、社保和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让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入读中等职业学校,确保贫困户子女不因贫辍学。全面实施危房改造,引导居住在不具备生产和生活条件村庄的零散贫困户实施搬迁。二要扶持就业创业。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加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支持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产业。引导企业优先吸纳本地贫困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项目、扶贫开发项目、公益性岗位和当地企业中就业,鼓励有条件的村拿出部分村集体资产收益帮助村内贫困户脱贫。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就业创业,积极发展创业、助学等扶贫贷款业务。三要实施整村推进。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贫困村的交通、水利、供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水平,加大村庄规划、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绿化美化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实行副科以上干部和党员挂钩贫困户,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