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人民法院审结茂名首例“执转破”案件为106位工人发放176万余元拖欠工资
7月1日上午,高州市人民法院举行某铸造公司破产企业职工工资集中发放会。会上,高州市人民法院为该破产企业的106个涉案工人发放被拖欠的工资、社保等共计176万余元。案件在这一刻得以顺利执结,职工债权的受偿比例达89.38%。
职工工资发放会的成功举办,意味着高州市人民法院成功审理茂名首例“执转破”案件。对“僵尸”企业破产案件的成功审结,充分发挥了法院的审判职能,主动服务地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法院干警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献礼。
首例“执转破”案件:一波三折
据记者了解,此次案件艰辛曲折,很有挑战,法院对该公司的资产处置历时三年多。
申请破产的企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中型铸造企业,自2017年开始,该公司因经营不善出现明显的资不抵债状况,并陆陆续续拖欠106名工人工资共计197万多元。追讨合同款、借款的当事人也开始接二连三地往法院跑,要求该公司清偿债权。
涉案人数多
高州市人民法院十分重视,组织精干力量并邀请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商会等部门,依托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组织工人和公司进行诉前联调。当天便促成工人与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但此时该公司已无支付工人工资能力,因此只能在调解协议中约定工人工资由法院在处理该公司资产时支付。
涉及100多名职工,若不能妥善安置,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造成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
涉案公司无履行能力
涉及此公司的117个案件移送执行后,执行干警依法向该公司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多次催促其尽快履行还款义务,该公司在支付了18.8万余元后,便提出其已无履行能力。执行干警穷尽各种措施对该公司进行财产查控后,除已查封保全的资产,均未再发现该公司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高州市人民法院将该公司的资产放在淘宝网进行拍卖,但均为流拍,资产处置陷入了僵局,执行程序也不能顺利终结。
2018年7月2日,该公司向高州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转破产,经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复,该案由高州市人民法院承办。2018年7月30日,高州市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破产申请,经依法审查,10月18日依法裁定受理该公司的破产申请。同年11月30日,高州市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宣告该公司破产还债,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僵尸”企业两次流拍
了解到工人们的担忧后,法院合议庭成员和破产管理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资产处置上,努力实现资产价值和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然而,案件的进展并不顺利。管理人将该公司两块宗地及宗地上的房屋所有权和该公司内机器设备、材料、半成品,先后进行了两次网上拍卖,结果均为流拍。
破产财产分配难
2020年5月29日,破产财产最终以1010万元成功竞卖。竞卖成功后,管理人制定了分配方案并提请召开债权人会议。然而,不同债权人的清偿顺序、受偿比例各有不同,所制定的分配方案极易造成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也成为了该案的一个难点。
破产管理人拟定的分配方案经两次债权人会议的表决仍未获通过,该公司的工人们又开始担心其受偿比例会不会有变化,工人代表多次找到承办法官表示了其担忧。2020年6月29日,高州市人民法院审查分配方案后依法作出民事裁定,予以认可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人民法官为人民:让百姓放心
据记者了解,案件审理过程中,由于不懂相关法律知识,公司工人代表多次向法院反映工人的意见和建议,承办法官均一一耐心解释相关破产法律规定,为工人们答疑解惑,让他们放下负担。
7月1日,106名工人陆续收到分配的款项。至此,茂名首例“执转破”案件圆满审结,117个执行案件也因此得以顺利执结。
“真心感谢法院干警为维护我们职工合法权益而付出的辛勤劳动。”工人代表黄某兵衷心地说。
从拿到司法确认书到无财产可执行,最终又拿到了“血汗钱”,等待了三年之久的工人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发放会上,工人代表向法院献上了一面锦旗,上书:“情系工人、司法惠民”。
该案的圆满审结是高州市人民法院依法化解执行不能案件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实践探索,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清退“僵尸企业”、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天平’别在胸前,百姓装在心间。这是一次情与法的交汇,是‘天平’与百姓的衡量。高州法院在办案中坚持做到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值得我们点赞。”在参加职工工资集中发放会后,广东省人大代表龚艳红如是说。
据悉,一直以来,高州市人民法院执法为民,执法惠民,致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今年以来,高州市人民法院通过建设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百姓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使其公平享有优质高效便利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实现司法服务扁平化和司法资源普惠、均衡化。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