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超82.4岁
新京报讯 (记者戴轩)10月26日,记者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到2020年,北京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将超过82.4岁。
北京市卫计委公布《“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北京将展开的卫生计生领域重点工作。其中提出,到2020年,北京城市核心区实现疏解三级医疗机构床位2000张以上。
中心城区医院将“外迁”
据了解,北京市卫生资源空间布局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根据北京市卫计委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城市核心区、拓展区分别占北京常住人口的10.1%、49%,但全市90家三级医院(不含驻京部队医院和武警医院)分布在核心区的占25.8%,城市拓展区占44.9%,两个区域占全市三级医院资源的70.7%。空间分布不合理,不利于实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加剧了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压力大等社会问题。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将通过整体迁建、建设分院等方式引导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向郊区、新城和医疗资源匮乏的大型居住区转移,并压缩原址医疗规模。具体而言,将建成天坛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等新院区,推进友谊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口腔医院等新院区建设,启动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等新址勘选工作。
与此同时,北京将严格控制公立大医院扩张规模,市级以上公立医院单体最大床位规模不超过1500张,合理控制部分公立专科医院的床位规模,且区办公立综合医院最大床位规模不超过900张。同时,将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向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发展,推进公共卫生机构优化布局。
护理手术床位等将提价
《规划》提到将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医药分开、价格调整、财政补偿、医保支付方式相互衔接综合配套的改革。按照属地原则全面推开公立医院医药分开。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适当调高护理、手术、床位、诊疗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平稳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等项费用在患者医疗费用支出所占的比例。
■ 看点
【寿命】
2020年居民期望寿命超82.4岁
2010年,北京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0.81岁,到去年,这个数字增加到81.95岁。而根据《规划》,到2020年,北京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将超过82.4岁。
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介绍,随着疾病谱变化和疾病传播途径发生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疾病负担。为提高北京居民健康水平,市卫计委将强化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在慢性病综合防治方面,重点加强对肥胖和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干预,并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控网络,加强对慢性病发病趋势及重点人群的信息管理、早期干预和监测评价,将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糖尿病四类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30%左右,使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服务率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