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指标算出你活到多少岁?你达标了几个?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如果按照病理进行分类,以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表现的动 脉粥样硬化血栓则是导致死亡的首位疾病,约为22.3%,远高于第二位的感染性疾病(19.1%)和第三位的肿瘤(12.5%)。换句话说,动脉粥样硬化 疾病已成为导致人口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因此,一个人患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生存期(寿命)的长短。
因此,一个50岁的人,如果所有因素都处于理想水平,应该可以活到90岁以上;如果有一个以上因素是良好水平,则男性预期寿命为86岁,女性为89岁;如果其中一个以上因素为较高水平,男性的预期寿命为85岁;如果出现一个危险水平因素,男性预期寿命将缩短为80岁;两个以上危险因素,男性则只能活到78岁,女性为81岁。
控不住血脂是最大问题
这四大危险因素中,人们对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的危害均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总体控制水平虽然还是很不理想,但相比群体血脂管理水平要好 很多。1984年~1999年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对中国疾病谱进行了研究,调查的结果发现,在导致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加的多个因素中,血脂的影响占到 77%,糖尿病为19%,1%为吸烟。
从这角度说,如果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比作河流决堤,血脂水平就相当于水位这个关键因素,血糖、血压及吸烟共同作用则相当于堤坝。在水位不太高时,即便堤坝不够坚固,也未必决堤;但若水位已经太高,再加上摇摇欲坠的堤坝,决堤就成了早晚的事。
认为,应该像了解自己的体重一样了解身体的各项指标,针对危险因素做出调整就能够助长寿。
首先,不吸烟。很多人对吸烟有误解,认为只要不多抽,几根应该问题不大。但实际情况是,只要抽烟,即使是每天一两根,已经足以产生明显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其次,降血压。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通过不断的呼吁和教育,无论是老百姓的认知,还是高血压整体的防治,我们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限制盐摄入、积极监测血压等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再次,控血糖。《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但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0.1%知道自己患病。因此,坚持每年体检,尽早发现糖尿病征兆。
最后,调血脂。为了提高血脂异常的发现率,史旭波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在所有指标达到理想水平的前提下,至少保证每5年查一次血脂;若有家族史或发 现异常,则应增加检查频率;年龄越大,越应缩减检查间隔,四五十岁后最好保证一年一次。一旦出现血脂异常,则应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一:降血脂就吃素,不吃肉。
通常认为,素食对血脂控制有帮助;肉食中瘦肉以蛋白质为主,影响并不很大;肥肉含热量高,应该慎食;食用油摄入多也是国人血脂升高的原因之一。但由于个人体质不同,饮食控制也不能一概而论。
误区二:体检正常就没事了。
血脂是否正常,根据个人将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程度决定。化验单上所谓的正常值,针对的是没有疾病的健康人。由于年龄、合并疾病和家族史不同,会导致个人血脂水平也有差异。采用药物调脂后,切不可擅自停药,一般来说,调脂药都需要长期服用,是否需要减量必须由医生决定。
误区三:降血脂应该越低越好。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太多不好,太少也可不行。因此,根据个体情况达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