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高州市 > 长坡 > 正文

入乡随俗之煮糖粥庆乔迁 高州长坡到大坡的景观

高州水库大事记

  (1955—1988年)

  1955年

  广东省水利厅派员查勘,提出茂名工业区鉴江引水工程计划任务书及大拜水库查勘报告。

  1956年

  7月,广东省水利厅派员与煤炭部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一三○队到大拜现场勘察;水利部广州水利勘测设计院对鉴江流域进行全面勘查规划,提交“鉴江流域规划提要”,提出先建良德水库。

  12月中旬,高岭鉴西灌溉排洪工程开始施工。

  1957年

  7月20日,国务院总济字62号文批准煤炭部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一三○队开始对良德水库进行地质勘探,广州水利勘测设计院进行设计。

  11月,高州引鉴拦河坝和引水工程动工,翌年3月13日建成。

  1958年

  3月20日,水利部专家工作组及苏联水利专家蔡纳齐维奇、王甫时、那廖托夫等三人,到良德水库现场观察。

  5月7日,广东省计划委员会粤字695号文批准同意广东省水利厅水利勘测设计院提出的良德水库设计任务书。

  5月18日,良德水库工程动工。成立良德水库工程指挥部,总指挥莫怀,副总指挥王财元、赖鸿维、冯柱朝、钟杰明、高凤仪。

  8月,南盛引鉴工程动工。

  10月9日,良德水库工地党委发出《关于学习陈山、容洛光、冯锦城、周福瑞同志的决定》。

  10月14日,石骨水库(当时称大拜水库)第一期工程开工。

  11月28日晚6时30分,石骨水库司令部huo-yao厂因技工在距厂40米处用火箭试药失火爆炸,死亡4人,重伤2人,轻伤4人,毁工棚10间、huo-yao1500多斤、土硝1300斤。

  1959年

  1月1日,良德水库导流隧洞通水导流,3月达到拦洪标准。

  1月15日,广东省委书记赵紫阳和有关省、地领导到良德水库工地视察。

  5月27日,石骨水库第一期工程基本结束,主坝单边坝筑至66米高程,厘更、三叉塘副坝接近64米高程。

  7月,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水利专家张含英到良德、石骨两水库视察,湛江地委副书记张丕林陪同。

  9月24日,良德水库竣工。

  10月1日,石骨水库第二期工程开始施工。

  11月,积美、吴阳引鉴工程动工,次年5月建成。

  1960年

  1月14日,石骨水库主坝导流河截流。

  春,苏联地质专家沙金,到石骨水库视察地质情况。

  7月16日,石骨水库工程竣工。

  9月29日,龙头坳连通渠开通,渠底高程80.66米,底宽5米,两库连通后总称高州水库。

  1961年

  2月15日,茂名工业渠竣工通水。

  1962年

  3月29日,石骨三叉塘压力钢管旁通管安装,于5月20日完成。

  6月13日,广东省水利电力厅(62)水电工字第1946号文批复《高州水库洪水复审报告》同意两库限制水位不超过85米高程。

  10月,石骨灌区工程开工,次年4月1日总干、西干竣工通水。

  11月,高州引鉴闸门改建,36孔木质闸改为弧形钢板闸,余6孔改混凝土叠梁闸,木质工作桥改为混凝土桥。

  1963年

  6月6日,成立湛江地区鉴江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局。

  9月底,石骨灌区东干渠工程竣工通水。

  12月26日,高岭拦河坝动工,翌年7月建成。

  1964年

  春,中南局负责同志陶铸、王任重到水库视察。

  4月4日,湛江地委于高州召开高州、化州、电白、吴川、茂名等五县、市委书记会议,由地委副书记谢永宽主持,制订八项管水原则。

  4月,电白县共青河干渠竣工。

  6月,高州水库在全国大型水库评比中获“政治思想工作标兵”的称号。

  12月5日,良德主坝70米高程平台处发现平行坝轴裂缝一条,长80米,宽6毫米,作开挖回填和灌浆处理。

  12月16日,石骨主坝左端0+650—0+740桩段80米高程以下铺填反滤壳体,上盖土料填压于1965年3月完成。

  12月26日,厘更副坝原斜卧式反滤体拆除改建为反滤棱柱体开工,次年1月25日完成。

  1965年

  1月17日,石骨输水涵压力钢管裂缝6处,加强环焊口发现裂缝,当年11月修复。

  4月16日,南盛水轮泵站建成使用,灌溉农田2万亩。

  8月,鉴江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局对下属四县和茂名市郊灌区的工程实行统一管理,撤销县一级管理机构,直接管到公社一级,并开始实行“分配水量,按量收费”的水费征收办法。

  1966年

  2月23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省委候补书记李子元、湛江地委书记孟宪德到水库视察。

  3月17日,石骨灌区总干渠排步泄洪闸前右堤晴天因渗漏垮坝,长30米,缺口20米,土方3万立方米。

  1967年

  4月,良德灌区江边村拦河坝水轮泵站建成,设计灌溉化州4.5万亩,次年1月投入使用。

  8月2日,06号强台风在电白至吴川之闸登陆,库区、灌区普遍降大暴雨,灌区渠道计有13处出险,毁坏大小建筑物69宗,冲垮过底涵3个,冲崩新村中心站房屋90平方米,于8月30日全部修复。

  1968年

  1月15日,良德灌区南盛拦河坝改建动工,将原来拦河坝改为活动闸坝,堰顶全线降低1.8米,4月底竣工。

  1970年

  11月24日,广东省省长陈郁到高州水库视察,随同的有湛江地委书记、湛江地区水电局局长等有关领导。

  1971年

  2月,湛江地区成立高州水库电站建设工程指挥部,下设石骨、良德电站施工指挥所,两电站先后开始施工。

  4月13日13时,石骨灌区总干渠银坑段右岸滑坡250米,决堤50米,冲毁农田35亩,于该月26日修复。

  12月1日,石骨灌区扩建工程动工,扩建后石骨灌区总干渠输水流量由38立方米/秒提高到60立方米/秒。

  1972年

  3月,良德灌区塘尾分洪工程竣工。设计分洪流量4300立方米/秒。

  1973年

  12月5日,湛江地委副书记冯志仁主持召开茂名市区有关用水单位会议,会上根据国务院(65)国水电字第350号文件精神,拟定工业用水水费征收方案,并由湛江地区革命委员会(73)122号和地区农林水办(74)7号文式通知,从1974年1月1日起执行,由高州水库征收水费。

  1974年

  1月22日,省水利电力局以粤水电字(1974)030号文同意安排工程投资164.5万元,用于厘更副坝加固,龙头坳连通渠扩建,主副坝部分灌浆,三叉塘输水涵圆筒闸检修门配套,大平岭副坝反滤处理等。1月厘更副坝加固工程动工,于9月完成。

  4月,龙头坳连通渠扩建工程动工,由原底宽5米扩大至40米,于1976年9月通水,工程耗资140万元。

  7月,鉴江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局对属下工程实行体制下放,将各县、市内工程下放给灌区受益县市管理。

  1975年

  10月24日,石骨输水涵压力钢管第二支座右侧下约三分之一高度处,管壁铜板与支承环联接两侧产生纵向裂缝总长约60毫米,支承环的焊缝也产生裂缝,于当年11月29日由广东省水利电力局安装公司驻石骨电站安装队焊接处理,管底壁同时垫木支承。

  1976年

  3月7日,石骨电站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3月,水利电力部和省地水电部门组成检查组到高州水库检查防汛工作,并决定将主副坝加高一米,于同年6月29日完成主副坝和防浪墙加高任务,高程分别达到93.5米和94.5米。

  4月30日,良德电站建成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9月19日至21日,受19号台风影响,石骨、良德两库区三天降雨分别达到477毫米和375.4毫米。鉴江流域出现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吴阳12小时降雨780毫米,24小时降雨794毫米,三天降雨1029毫米,鉴江中下游出现罕见的特大洪水,这次洪水,灌区共冲坏大小建筑物17宗,渠道52处,总长2087米,高州引鉴弧形闸门部分被冲翻,坝下左岸堤冲毁长18米,宽15米。

  12月22日,石骨输水涵旁通阀消力池被冲毁,池底板破坏长15米,宽5米,基础掏空最深达4.2米,次年1月底抢修完成。

  1977年

  4月15日,良德输水洞旁通阀消力池再次抽水检查发现陡坡中下部分混凝土冲坏严重,近陡坡末端冲深0.8米,侧墙部分钢筋折断脱落,墙脚局部掏空,池底冲刷成岛状,于1979年11月23日至12月7日修复。

  7月3日,石骨库区出现水库运行以来最低水位65.26米高程。

  12月25日,良德库区出现水库运行以来最低水位61.95米高程。

  1978年

  8月,“五查二定”结束,高州水库两灌区实际灌溉面积自查达104.25万亩。

  9月,水利电力部(78)水利规划字第27号文对“松涛、鹤地、高州三个水库防洪安全加固设计洪水复查报告”的初步审查意见,同意按可能最大降雨和洪水进行加固设计。

  1980年

  1月13日,广东省水利电力厅高志明副总工程师主持召开高州水库加固设计方案座谈会,加固设计工作由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负责。

  12月24日,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李伯宁到水库视察,陪同的有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副厅长曾光、湛江地区水电局局长凌俊卿等。

  1981年

  7月28日,积美拦河坝晴天垮坝,当天下午1时45分先垮38—40号三孔,逐步发展到8月10日止共垮13孔,全长47米,缺口冲深6.6米,1982年1月14日进行抛大石堵口处理。

  12月,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提出《高州水库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即按正常水位90米高程以可能最大洪水保坝安全加固初步设计)。

  1982年

  6月17日至19日,广东省水利电力厅由高志明副总工程师主持召开高州水库安全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汇审会。

  1983年

  5月26日22时44分,良德库区附近旺村坡北3公里发生ML=3.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2°10′6″、东经110°57′5″,这是建库以来附近第一次发生有感地震,6月16日最大ML=3.6级,震中位于北纬22°10′6″,东经110°59′2″。

  6月4日至10日,抽水检查石骨溢洪道消力池,发现一、三级消力池被冲坏,最大深分别达1.35米及1.46米,冲坏面积分别达53.2%和29%,于6月15日动工,作回填处理,7月6日结束。共回填混凝土1200立方米,工程费12万元。

  7月14日至1988年4月底,石骨主坝81.5米高程以上护坡石采用小石子混凝土砌石进行翻修。

  12月6日,石骨输水涵圆筒事故闸门安装止水环和加重处理,于次年5月完成。

  12月,接管高州县义山管理所管理的石骨灌区西干渠,以及东干渠的分界支渠工程。

  1984年

  11月20日至22日,召开高州水库灌区管理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工程维修及水费改革问题,茂名市黄光才副书记、沈芸副市长参加了会议。

  12月,高州水库管理局被评为全国水利电力系统“先进集体”。

  12月28日,水利电力部规划设计院赵立三副总工程师等三人到水库检查工作,指出石骨溢洪道是危险工程,要赶快加固。

  1985年

  5月30日,原广东省省长、中顾委委员刘田夫、省人大常委主任罗天来高州水库视察。

  9月17日至21日,广东省地震局及茂名科委在高州水库管理局召开高州水库地震及其区域稳定性学术探研会。

  10月17日,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杨振怀由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党组书记李国陪同到高州水库视察。

  11月27日,广东省水利电力厅批复石骨溢洪道修复补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同月茂名市政府成立高州水库石骨溢洪道修复补强工程指挥部。

  12月1日,石骨溢洪道修复补强工程正式开工,于1986年7月10日完成弯道段以上陡坡、消力池、堰顶、进水渠底板工程。第二期工程1986年12月20日开工,于1987年5月28日完成三级陡坡以下底板(包括海漫段)工程,10月10日完成全部工程。1989年10月25日有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省、市有关部门、施工单位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共33人参加对工程进行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1987年

  6月5日,信宜、高州降特大暴雨,高州城出现近百年一遇洪水。6月6日高州引鉴拦河坝出现建坝以来最高洪水位35.65米高程,右端土堤冲垮,缺口长30米,左引桥冲垮,4台闸门被冲翻转,7台启闭机螺旋杆被扭坏,高州引鉴总干渠、高化支渠缺口38处,6月中旬组织抢修,7月底完成。

  6月16日,国家地震局地震裂度评定委员会部分专家审查,同意广东省地震局上报的“高州水库地震基本烈度复核研究报告”,高州水库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6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制的高州水库水文遥测自动化系统工程进行安装,至10月24日止共装16个测站,一个转发站设备,并投入试运行。

  7月18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粤办函(1987)282号文和省公安厅、水利电力厅粤水电管字(1987)73号文批准,成立高州县公安局高州水库派出所。

  9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1987)184号文批复,从1987年8月1日起茂名热电厂水费按茂市府(1986)60号文标准执行,每立方米收费3分。

  1988年

  4月30日,按广东省水利电力厅1988年1月11日粤水电管字(1988)3号批文,拆除石骨主坝原防浪墙,用100#沙浆重砌,坝顶下游缘砌挡土墙,路面扩宽并浇筑150#混凝土厚20厘米等工程竣工,石骨主坝坝顶高程达93.7米,防浪墙顶高程达94.7米,坝顶宽6米。

  5月18日,高州水库纪念碑落成剪彩。

  8月26日,茂名市计划委员会茂计基(1988)253号文批准高州水库管理局建设年产8.8万吨水泥厂一座。于同年11月动工兴建。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