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高州市 > 长坡 > 正文

长坡镇白鉴旺高塘孔夫子“太极庙台” 高州水库往事——黄塘沧桑

吴光勇先生

    吴光勇,男,汉族,1929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高州市长坡镇大石冲村,中共党员,党支书。他兄弟三人(吴光仁、吴光智)均为国家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其中吴光勇先生1950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机械工程系,2000年由香港皇室科学院授予荣誉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导师组成员,93年局级离休。

    解放前在广西大学读书期间,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任系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部长,校著名刊物“壁联”主编,是中共外围地下革命组织“爱国民主青年会”成员。解放后转为共青团员,历任团支委,支书及总支委员。
    
    50—51年毕业分配到东北齐齐哈尔铁路局工作,51—55年调沈阳机车车辆工厂任技术员、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55—93年调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车辆大件运输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主任,万友科技开发研究所董事长,地方机车车辆技术开发咨询服务中心理事,纵横技术开发公司理事。曾获院先进工作者。担任多种社会职务:广西大学北京校友会理事长、广西大学校友会理事、北京高校校友海外联谊会理事、铁道部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委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铁道安全委员会委员、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协会会员、《铁道车辆》和《国外铁道车辆》两刊编委、香港新华通讯出版社技术顾问、《中华人物辞海》特邀顾问编委。

    他曾多次出国,78年随铁道部长到法、德、比考察,88—89年到苏联(莫斯科、乌克兰、阿尔泰)进行科研实验。还先后游历了二十多个国家。他的硕士研究生有三人已去美国,有二人获得博士学位。

    他从事铁路科技工作近50年来,承担过80多项课题;获国家进步二等奖一项,铁道部部级科技奖8项,局级科技奖二项,国家级专利一项;受到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授予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称号(全国100名)。写文章100多篇,其中8篇获优秀论文奖。《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作者之一;主编出版了《苏联铁路车辆计算和设计规范及试验方法和技术条件》一书,是我国铁路车辆设计的主要参考书。

    共同主持完成的部课题“修改中国铁路建筑接近限界的研究”,著了《修改我国铁路建筑接近限界的意见》,对旧限界作了大量改变和扩大并兼容国际限界,经铁道部批准为国际(TB146-59),并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管理规程》成为铁路法规,为我国铁路发展打下先进的基础。主持完成“铁路货车新转8转向架”的部课题,经铁道部批准全路推广,已有80%以上货车装用,成为我国铁路货车主型转向架(新名转8 A),获部级优秀科技奖。与工厂合作研制的国内首创最大的两种《D35型钳夹式货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出席了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大会,该两辆车在他的监运下安全运输国家重点工程的大型设备30多套,获国家计委“七五攻关奖”。他与工厂合作研制成国内最大的“100立方米液化气体铁路罐车”,获得国家专利(实用新型第54277号)及省新产品发明一等奖。他撰写的《P13P60棚车在小半经曲线脱轨试验研究》报告,解决了铁路棚车在小曲线经常脱轨,危害铁路运输的难题,获部科技三等奖。他的《货车在小半经曲线上脱轨安全性的研究》论文,创立了新的理论计算公式,获优秀论文一等奖,被选录《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及《世界学术文库》。他还与人合作完成“防止球铁轴瓦端磨研究”,减少了铁路燃轴事故,获部优秀科技奖。此外还完成了“红外线解冻库改进研究”及“新型2D轴货车转向架”和“转8A转向架的改进”等部级重大课题,均获铁道部鉴定及推广。他个人业绩已收入《当代中国英才》、《世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中华专家人才库》、《中华科技精英大典》、《国魂—情系西部,爱心专家大典》等书。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